「中國學派」重磅歸來
導演:於水
編劇:於水 劉佳
類型:劇情/喜劇/動畫/奇幻
出品: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有限公司
上影元(上海)文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故事
故事以一只妖界“打工豬”的視角展開,因為想看看浪浪山外面的世界,小豬妖開啟了一段異想天開的旅程,在離目標越來越近時,一切卻突然發生了意料之外的轉變……
喚醒社畜DNA
說到電影《小妖怪的夏天:從前有座浪浪山》,還要從2023年年初火爆全網的動畫短片《中國奇譚》說起。當時,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為了慶祝華語動畫誕生一百周年,決定制作一部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能體現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藝術風格的作品,這便是《中國奇譚》。《中國奇譚》涵蓋《小妖怪的夏天》《鵝鵝鵝》《林林》《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小滿》《玉兔》《小賣部》《飛鳥與魚》八個故事,其中最驚艷的并且討論度最高的,便是《小妖怪的夏天》,也是電影《小妖怪的夏天:從前有座浪浪山》的雛形。
《小妖怪的夏天》的主角,是西游故事中一只平平無奇的小豬妖,在山大王底下干活的“牛馬”。工作太難完不成,生活也不如意,熬到面容憔悴、眼中無光,只有媽媽囑咐小豬妖要多喝水,要跟著大王好好干。看似說的是妖怪世界,觀眾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影子。小豬妖的喜怒哀樂,帶給年輕觀眾極大的情感沖擊力,也在全網引發了極高的熱度。因此,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和上影元決定重新“雕琢”這個故事,將其搬上銀幕。
備案梗概顯示,《小妖怪的夏天:從前有座浪浪山》的故事,是對短片故事結局的續寫,講述小豬妖離開浪浪山后的冒險旅程。離開浪浪山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小豬妖一直以來的愿望。小豬妖的冒險故事如何延續短片中小豬妖的社畜氣質,如何通過貼近現實的細節引發更廣大電影受眾的共鳴,是電影能否吸引觀眾走進影院的核心。
傳統風格結合新技術
被稱為“大半部中國動畫史”的上美影,在60余年的時間中脈絡清晰地傳承著動畫的“中國學派”。在華語動畫最為輝煌的許多年,以《大鬧天宮》《黑貓警長》《葫蘆兄弟》等經典作品陪伴數代中國人的童年。許久未以輝煌姿態出現的上美影,憑借一部《中國奇譚》,就輕松將觀眾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它身上。
從古代故事到科幻想象,從鄉土眷戀到唯美愛情,從生命母體到人性思考,《中國奇譚》僅僅用幾個短小精悍的故事展現了中式想象力和中國民族文化與哲學。幾個故事涵蓋了上美影最擅長的美術風格及制作手法,既有傳統的二維、剪紙、偶定格動畫,又有CG、三渲二的現代技術,還有將素描與中國水墨韻味相結合的創新嘗試。和如今動畫電影市場多青睞三維動畫不同,上美影更青睞于將中國傳統藝術形式、古典質樸的二維動畫美學與當下的動畫技術結合,這有望使《小妖怪的夏天:從前有座浪浪山》煥發出華語動畫與眾不同的魅力。
暑期檔,動畫電影必爭之地
早在2024年夏天,《小妖怪的夏天:從前有座浪浪山》便宣布定檔2025年暑期檔。暑期檔向來是動畫電影青睞之地,漫長的假期給動畫電影提供了足夠大的觀眾基數,而檔期的延續性也賦予動畫電影充足的口碑發酵時間。無論是2019年刷新華語動畫電影票房紀錄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還是2023年將追光動畫電影票房提升至新高的《長安三萬里》,都出自這個檔期。
何況,《小妖怪的夏天》名字本身,就很貼合暑期檔的氛圍。不過,暑期檔對動畫電影本身的口碑要求很高。如何將短片中的故事,擴展成適合電影觀眾的長片敘事,承襲短片趣味的同時又不乏深入思考的空間,這是最考驗主創團隊的地方。據了解,《中國奇譚》的總導演陳廖宇將在這部動畫電影擔任監制和藝術總監,他對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語境相結合,有著自己獨到的心得,“創作者要善于將不同文化融合創作,不能光使用不創造,千百年來的東西都不變化了,這個傳統還有意義嗎?”不束縛創作者,接受更豐富的東西,《小妖怪的夏天》電影的故事延展才有無限可能。
2025年暑期檔,除了《小妖怪的夏天:從前有座浪浪山》確定上映外,追光動畫的新作《聊齋:蘭若寺》也將在這個檔期上映。追光動畫系列電影作品已經積累了雄厚的粉絲基礎,而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出品作品的電影市場表現,則需要靠這部作品去驗證。一邊是傳統美學古典寫意風,是“奇”的故事貼合現代人的心理;一邊是民間故事新編,是現代三維動畫技術的極致運用。好在,春節檔《哪吒之魔童鬧海》已經將華語動畫推向前所未有的市場高度,延續這股勁頭,風格迥異的兩部動畫作品,或許都能在暑期檔有不錯的票房斬獲。
觀眾期待
肉排:希望能講個好點的故事,畢竟重畫面輕主旨輕劇情可是國產動漫通病。還有,京東好好做個客串配角,別搶戲了。
AI這么說
問:《小妖怪的夏天:從前有座浪浪山》在2025年暑期檔實現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可能性多大?
DeepSeek:《小妖怪的夏天:從前有座浪浪山》實現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可能性取決于影片質量、市場定位、宣傳策略、觀眾反饋、競爭環境和社會文化背景多個因素。如果在上述方面表現良好,實現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可能性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