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華傳統武術中的陽春白雪,是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我國傳統武術類非遺項目中唯一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的理論體系包括了心法、理法、技法。最早且能夠完美闡述太極拳理論體系的非武氏太極拳宗師李亦畬所著《太極拳論》(即“老三本”)莫屬?!袄先尽敝笠灿胁簧偬珮O拳經典問世,但多是“老三本”內容的變通復述,雖有個別欲標新立異者,也終因水平所限,與“老三本”的[理論]高度相差甚遠。特別是近年來,著書太過容易,網絡鋪天蓋地,隨之造成人言無所顧忌。尤其是對“老三本”歷史及內容的解釋達到了胡言亂語、以假亂真的地步。為了匯集李亦畬嫡脈傳承的拳術體系,撥亂反正,還“老三本”的歷史本來面目,“老三本”作者李亦畬的嫡曾孫李旭藩先生出版了《敬善堂太極拳譜》一書。
李旭藩先生出身太極世家,是李遜之宗師長孫,自幼習練武氏太極拳,是邯鄲市(武氏太極拳)非遺傳承人,永年廣府武氏太極拳研究會名譽會長,邯鄲市武氏太極拳研究會、北京大學武氏太極拳研究會、永年廣府太極拳協會、魏佩林太極拳功夫研究會、永年廣府會傳武氏太極拳研究會顧問。他十分注重拳史、拳論的研究與挖掘,曾發表《李亦畬的堂號敬善堂》《正本清源的歷史文獻》等多篇求實文章。

《敬善堂太極拳譜》一書資料翔實、立意高遠。有四點十分重要、非常值得大家一讀的內容。首先:這是以“老三本·自藏本”為依據,李亦畬嫡脈傳承拳術體系的最全面匯總,其詳細記錄了武氏太極拳創始人武禹襄、李亦畬的拳理拳法,以及器械、套路,涵蓋了武禹襄、李亦畬的武術思想、技藝精髓,通過此書就可以精準地一覽“老三本·自藏本”的全貌。其次:對“老三本·自藏本”歷史淵源、后續影響以及所產生的《李氏太極拳譜》《廉讓堂太極拳譜》都有獨到的論證與評述,據此我們可以了解到李啟軒之孫李福蔭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任中學教員時發放的稱為《廉讓堂太極拳譜》的油印本,以及其后1935年在山西印制的《李氏太極拳譜》,均非“老三本·啟軒本”的原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敬善堂太極拳譜》還糾正了將“廉讓堂”作為李亦畬堂號的錯誤認知。這一糾正不僅還原了歷史真相,更避免了后人在研究與實踐中可能產生的誤解與混淆。這種對于歷史細節的嚴謹態度,體現了《敬善堂太極拳譜》在太極拳史上的重要地位與價值。第三:在《敬善堂太極拳譜》“史料集萃”一章中,對于武氏太極拳宗師的史料記述尤為詳盡,這不僅為太極拳的歷史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詳細探究祖師、宗師們的活動軌跡,也為后人了解太極拳的起源、發展及演變提供了重要的線索。第四:以“老三本·自藏本”為主線,對“老三本·郝和本”“老三本·啟軒本”的用字及內容的異同,作了比較、注釋和點評,糾正了由于對正本的不了解,而出現的傳抄和解釋的諸多錯誤。

綜上所述,《敬善堂太極拳譜》是一本對太極拳學習和研究具有重要價值的書籍,它不僅全面,而且深入地反映了太極拳的理論和實踐,對于太極拳的傳承和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敬善堂太極拳譜》的出版,將在太極拳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并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作者為武氏太極拳第五代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