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是一項重要的醫療手段,能幫助患者在手術、嚴重貧血、失血等情況下迅速恢復血液功能。然而,輸血并非沒有風險,錯誤的輸血可能導致嚴重的輸血反應,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輸血前后,一系列詳細的體檢項目必不可少,以確保輸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輸血前的體檢項目
●病史采集:通過詢問患者的病史,了解患者過去的疾病、手術歷史、藥物使用、過敏反應等信息。例如,患者曾有過輸血反應,在輸血前需要特別小心,避免使用可能引起反應的血液成分。病史采集還可幫助醫生了解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評估輸血對患者的影響。
●癥狀和體征檢查:仔細檢查患者的癥狀和體征,以判斷是否存在貧血癥狀以及黃疸、浮腫、淤血等體征。例如,患者出現嚴重的貧血癥狀,輸血可能是必要的。同時,體征檢查還可幫助醫生了解患者的肝臟、腎臟等器官的功能,評估輸血對這些器官的影響。
●生命體征監測:血壓、心率和體溫的測量是輸血前的重要監測項目。這些生命體征的異常可能表明患者的心血管系統存在問題,需額外的治療或監護。例如,患者出現低血壓或心動過速,醫生在輸血前需要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以確保輸血的安全。同時,生命體征的監測還可以幫助醫生評估輸血后的效果,及時調整輸血計劃。
●實驗室檢查:是全面了解患者健康狀況的關鍵步驟。血常規:了解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的數量和形態,評估患者的血液狀況。血型:確認患者的ABO和Rh(D)血型,確保輸血時血型匹配。交叉試驗:將患者的血液與供血者的血液交叉配對,觀察是否出現凝集反應,以預防輸血反應。凝血功能檢查:檢測凝血酶原時間、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等,評估患者的凝血功能,防止輸血引起凝血異常。肝功能檢查:監測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等指標,了解患者的肝臟功能。腎功能檢查:監測肌酐、尿素氮等指標,評估患者的腎臟功能。
●感染性疾病篩查:確保輸血不會傳播疾病。HIV篩查:艾滋病病毒(HIV)是嚴重的免疫系統疾病,通過輸血傳播的風險非常高。篩查可檢測出供血者是否攜帶HIV病毒,避免輸血傳播HIV。乙肝篩查: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可通過輸血傳播。篩查可檢測出供血者是否攜帶乙肝病毒,確保輸血安全。丙肝篩查: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可通過輸血傳播。篩查可檢測出供血者是否攜帶丙肝病毒,預防輸血傳播丙肝。梅毒篩查:梅毒是一種性傳播疾病,但也可通過輸血傳播。篩查可檢測出供血者是否攜帶梅毒抗體,確保輸血的安全性。這些篩查項目通常采用高度敏感的實驗方法,可準確檢測出病毒或抗體的存在。只有當供血者的篩查結果為陰性時,才能進行輸血。
●抗體篩查:主要是檢測患者血液中是否存在特定抗體,以判斷患者是否曾經接觸過某些病原體。抗體篩查有助于預防疾病通過血液傳播,確保輸血的安全性。例如,如果患者曾經接觸過乙肝病毒,體內可能會產生乙肝抗體。抗體篩查可以檢測出這些抗體,從而避免使用攜帶乙肝病毒的血液進行輸血。
輸血后的體檢項目
●血常規檢查:了解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的數量和形態,評估輸血效果。血常規檢查可以及時發現輸血后的貧血、感染等問題,為醫生提供治療依據。
●凝血功能檢查:輸血后的重要監測項目,可檢測凝血酶原時間、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等,評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凝血功能異常可能導致出血或血栓形成,需要及時發現和處理。
●肝腎功能檢查:輸血后需進行肝腎功能檢查,監測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肌酐、尿素氮等指標,了解輸血對肝腎的影響。肝腎功能異常可能表明輸血引起了肝腎損傷,需要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傳染病篩查:輸血后還需進行傳染病篩查,包括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需要注意的是,輸血后的傳染病篩查與輸血前的篩查項目有所不同。輸血后的篩查主要是為了及時發現輸血后可能感染的疾病,而輸血前的篩查則是為了預防疾病通過血液傳播。
●血型及交叉配血復查:輸血后需要再次確認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匹配情況,以及有無輸血反應。這一步驟可以確保輸血的安全性,及時發現輸血后可能出現的血型不匹配或輸血反應。如果輸血后出現血型不匹配或輸血反應,醫生需要立即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如停止輸血、給予抗過敏藥物等,以減輕患者的癥狀。
輸血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輸血速度: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一般輸血速度不宜過快,以免引起輸血反應。同時,輸血速度也不宜過慢,以免影響輸血效果。
●輸血溫度:需控制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以確保血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般來說,輸血溫度應保持在20~24℃之間,避免過高或過低的溫度對血液成分造成損傷。
●輸血順序: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輸血目的進行安排。一般來說,應先輸注紅細胞懸液,再輸注血漿或血小板等血液成分。在輸注多種血液成分時,需要注意輸注順序的合理性,避免不同成分之間的相互影響。同時,還需要注意輸注時間的間隔,避免輸血反應的發生。
●輸血反應的處理:在輸血過程中,護士需要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和輸血反應情況,及時發現并處理輸血反應。如果出現發熱反應,可以給予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如果出現過敏反應,可以給予抗過敏藥物或糖皮質激素等;如果出現溶血反應,則需要立即停止輸血,并給予相應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