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趙大爺最近肚子經常不舒服,看完醫生后突然憂心忡忡。一問才知道,醫生建議趙大爺去做一個腹部CT檢查。由于趙大爺對CT檢查不甚了解,所以擔心不已。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下CT檢查的相關基礎知識。
CT掃描檢查是什么
CT掃描檢查一般屬于放射科管理。放射學也稱為影像醫學,是一系列拍攝身體各部位圖像的學科。這種醫學的成像技術有很多種:如X光成像、CT斷層顯像、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成像(PE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通過對身體不同器官進行不同類型的成像,能夠篩查疾病、觀察病變形態等,是用于診斷或治療疾病不可或缺的輔助手段。我們通常講的“CT”,就是其中一種常見的拍照成像技術。
在醫院檢查時提到的所謂“CT”是英語字頭的縮寫(Computed Tomography,計算機斷層顯像),是通過使用計算機和旋轉X光機來給身體進行拍照成像的檢查方法。那這種X光拍照與普通的X光“拍片”有什么區別呢?就像其名字提示的,CT檢查是斷層圖像,即創建身體的橫截面圖像,并且可以進行各種角度的重建,能夠觀察得更為詳細。普通X線拍照,就好比燈光下的物體投影一樣,是整個照射范圍內的成像匯總重疊的總和結果,這導致照相中的組織內部結構相互遮擋,不容易區別細節,不易于發現較小的病變,而且在正常組織結構阻擋下,還有可能忽略掉病變而發生漏診。“斷層”掃描,就是好比切西瓜一樣,在計算機的幫助下,把人體的某一器官“切成”薄片,更利于觀察不同層面的內部結構,避免其它層面組織的干擾,相較于普通的X線拍片,這些圖像提供了更詳細的信息。CT掃描可以用于身體各個部位的顯像,從而顯示身體各個部位的軟組織、血管和骨骼等。為了提高斷層掃描的精確度并節省時間, CT同時使用2個X射線和2個探測器,在一半的時間內即可完成掃描,提供高分辨率圖像。
CT成像技術有哪些用處
CT檢查可以應用于很多疾病的診斷,比如:CT圖像可以發現局部組織的內部是否腫脹、結構關系是否紊亂,用于診斷感染、肌肉疾病和骨折;可以發現局部組織內的異常腫物,并提供精準的定位,從而用于篩查或者診斷腫瘤性病變。另外,還可以在CT掃描的同時在體內注射造影劑,這樣可以提高不同組織間對比差別度,而使得顯影更加清楚,用來顯示血管的輪廓及走形,研究血管和其內部結構有無狹窄等;或者顯示腫塊的邊界,周圍是否累及鄰近重要的組織臟器等,并可以在CT掃描指導下定位腫塊的具體位置,引導醫生進行穿刺活檢,從而進一步明確病變的性質。
除了前面提到的對不同組織簡單拍照以外,CT掃描還可以形成三維立體圖像。在CT掃描中,使用專門的X射線設備生成多張身體內部的圖像或照片,然后通過計算機將它們連接起來,從而創建出檢查部位的橫截面和三維結構,這樣就能清晰地反映病變位置、形態等,并清晰地顯示出其周圍組織的空間解剖關系。
CT檢查前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1.穿著要求:避免佩戴各種金屬首飾。衣著以寬松、舒適,便于穿脫為宜。2.病情說明:應詳細說明既往病史,特別是需要打造影劑的患者,以免出現明顯的過敏反應、肝腎功能損傷等。3.用藥情況:詳細告知醫生正在服用的藥物。4.食物和飲料:如果需要進行腹部、骨盆或任何其他需要靜脈造影的CT檢查,應該在測試前兩個小時內避免食用固體食物,可以喝水及果汁等,不建議飲用咖啡或茶。建議在應用造影劑前適度多飲水。5.何時到達CT檢查室:如果需要檢查的部位為腹部之外的部位,如頭部、胸部、肢體等,應該提前10~30分鐘報到。如果需要進行增強CT檢查,需要檢查前完成造影的過敏試驗檢查,建議提前到達,并聽從工作人員的安排。6.檢查前的腎功能檢測:許多情況下CT掃描都涉及靜脈注射造影劑。這就要求患者在CT檢查前檢測腎功能。CT檢查后30天內再次進行腎功能化驗,這是為了提前發現是否存在腎功能異常,避免造影劑加重病情。7.簽署知情同意書:如果需要CT增強掃描,則必須使用造影劑。檢查之前會簽署靜脈注射造影劑使用的“知情同意書”。
如何為靜脈造影CT/CTA掃描做好準備
造影檢查前一天和檢查當天多飲水,不要飲用任何飲料,尤其是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因為它們可能會增加脫水的危險。大量飲水可促進造影劑的排泄,減少其對身體的影響。
CT掃描檢查時有何注意事項
普通CT掃描檢查只需要根據工作人員的提示,放松、平躺在檢查臺上,檢查臺會根據檢查要求自動滑動至合適的位置。檢查中遵循工作人員提示可能會做吸氣或屏氣等動作。
CT掃描檢查后有何注意事項
普通CT檢查后無特殊注意事項。正在哺乳的女性患者應等待造影檢查24小時后再開始哺乳,以便保證大部分造影劑已經排泄出去,減少對嬰幼兒的影響。
如果在造影檢查中及檢查后有任何癥狀,如鼻塞、眼睛發癢、蕁麻疹、皮疹、打噴嚏、煩躁不安、顫抖、不適、惡心或頭暈,請立即告知工作人員。如果在離開科室后出現上述癥狀,請與醫生聯系或前往就診醫院的急診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