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紀錄片猶如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生機勃勃。它的每一次伸展,都似乎在向世界宣告著新的突破與變革。題材內容的豐富多樣,藝術表達的創新,猶如春雨般滋潤著中國紀錄片這片沃土,使其國際傳播的影響力不斷增強,產業發展也日益成熟。從廣泛的意義上說,紀錄片的敘事表達手法也是一種藝術表達,主要包括拍攝手法、敘事方式、視覺效果等。作為一種非虛構的影片類型,紀錄片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通過記錄或者再現的方式來展現真實的世界,讓觀眾獲得知識,引發思考或產生情感共鳴。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紀錄片在拍攝手法上不斷創新,航拍、微距拍攝等技術為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獨特視覺體驗。同時,4K、8K高清技術以及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運用,極大地提升了紀錄片的畫質與視覺效果,使得紀錄片在視覺呈現上更加高端、嚴謹且細致,對觀眾的視覺沖擊力顯著增強。然而,盡管這些科學元素在紀錄片中的運用至關重要,紀錄片的核心仍然是其要表達的主題,這是紀錄片的靈魂與生命力所在。這一主題需要通過紀錄片的敘事手法來體現,而敘事手法正是紀錄片的語言,它如同心聲一般,透過表達手法,我們能夠洞察紀錄片導演拍攝這部作品的真正意圖與深層含義。
紀錄片的敘事手法豐富多樣,涵蓋線性敘事、交叉敘事、倒敘、主題式敘事及懸念式敘事等。以《舌尖上的中國》為例,其線性敘事手法帶領觀眾親歷美食制作的全過程,同樣,《大國崛起》也運用線性敘事清晰呈現各國歷史的發展軌跡。《急診室故事》則采用交叉敘事,交織醫生搶救與家屬情感兩條線索,展現醫療現場的緊張氛圍與復雜人際關系。《圓明園》通過倒敘,先展現殘垣斷壁,再回溯其昔日輝煌,形成強烈視覺對比與情感沖擊。主題式敘事在《航拍中國》中大放異彩,該紀錄片以俯瞰視角展現中國自然與城市的壯美,類似手法還見于《大國工匠》和《如果國寶會說話》。而懸念式敘事在《藍色星球》和《法醫密檔》等紀錄片中廣泛運用,通過設置懸念,持續吸引觀眾注意力,極大提升了觀賞體驗。這些敘事手法共同豐富了紀錄片的表達,使觀眾在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能夠深入理解紀錄片所傳達的信息與情感。
近幾年,采用主題式敘事手法的紀錄片數量增多,這與觀眾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有一定的關系,觀眾可以通過碎片化的時間,在較短的時間里觀看更有深度和寓意的紀錄片,讓自己從中可以有深刻的感悟。《書簡閱中國》是近期紀錄片中獲得豆瓣評分較高的一部,在觀眾中的反響和口碑極好,這與它最初確立的六個明確的主題是有很大關系的。這部紀錄片從小人物、愛情、友誼、人生智慧、家風、家國六個主題出發,用每個主題下的若干書信及其背后的故事去表現主題,讓觀眾從多個角度去理解古代社會和古人的精神世界,從而對當下自身的人生加以對比和思考,讓觀眾有不同以往的觀看體驗。
當然,紀錄片的敘事、拍攝手法與視覺效果是相輔相成的,它們共同作用,為觀眾營造出獨特的觀看體驗。例如,《書簡閱中國》就創新性地結合了情景再現、動畫特效,以及獨特的畫面構圖和色彩運用等視覺設計,讓觀眾在新奇的感受中獲得了全新的觀賞體驗。總之,每部優秀的紀錄片都有其獨特的敘事表達手法。只有深刻理解紀錄片的靈魂,才能找到適合它的表達方式。紀錄片是制作人內心深處聲音的真實反映,我們應不斷探索和創新,但不必拘泥于形式。因為有時,最樸素真實的表達反而更能觸動心靈,讓人產生深刻的感悟。
作者簡介:張偉(1978—),女,山東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現任臨清市融媒體中心專題專欄部制片主任,負責《紀錄臨清》欄目及“學習強國”平臺報送,兼任臨清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與《作家地帶》雜志責任編輯。著有《誘惑河流之鬼瞳》等多部作品,部分詩歌、散文入選文集,并多次在全國及省級賽事中獲獎,包括紀錄片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