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必須堅持守正創新》一文中指出:“守正創新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守的重大原則。”這一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邏輯和內在規律,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守正,就是堅守正道、遵循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創新,就是勇于突破、開辟新的發展路徑。守正是創新的基礎和前提,為創新提供方向指引和穩定支持,確保創新在正確軌道上進行;創新是守正的發展和升華,為守正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發展動力,使守正能夠與時俱進、歷久彌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堅持守正創新,既彰顯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光輝特質,又繼承發展了中華民族恪守正道、革故鼎新的優秀文化,與我們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品格相貫通。
世間萬物皆有其內在規律,守正首先是對這些規律的尊重與遵循。譬如,道德規范和法律制度是社會秩序得以維系的根本,遵守這些規范和制度就是守正的重要內容。人們在日常行為中恪守法律法規、遵循公序良俗,社會才能穩定和諧地運轉;企業也只有堅守誠信為本、質量至上等基本商業道德和行業規范,才能贏得消費者信任,為創新發展營造有利的外部環境。倘若背離正道,即便短期內獲得一些利益,最終也會走向衰敗。

創新是守正的發展和升華。守正并非因循守舊、固步自封,而是在遵循科學規律的基礎上尋求突破與發展,這就離不開創新。創新能夠為守正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在適應時代要求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和升華。例如,在文化領域,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守正,將傳統文化元素以新的形式、新的內容展現出來,創造性地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觀,使古老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和光彩,就是對守正的發展和升華;在生產領域,企業堅守社會責任和產品品質是守正,不斷優化生產工藝、改良產品品質、拓展市場空間,提升品牌、形象和競爭力,就是在守正基礎上實現創新發展。在國家發展戰略中,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根本原則是守正,在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等方面積極探索、大膽實踐,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則是守正與創新并駕齊驅、相得益彰的生動實踐。
堅持守正創新,必須正確認識和把握變與不變、繼承與發展、原則性與創造性的辯證關系,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揚歷史主動精神結合起來,既要有循道不變、懷志不改的強大定力,又要有敢于改革創新、勇于攻堅克難的超人膽魄。就變與不變的關系而言,當代中國正經歷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前所未有,且不是一時、一域、一國之變,而是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能否有力有效應對這些前所未有之變,就看是否有識變之智、應變之方、求變之勇。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我們黨一百多年的奮斗歷史,就是一部守正創新的探索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主要在“改”,把該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敢于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但是,改革不是改向,變革不是變色,創新必須守正——守住方向、守住原則、守住立場、守住命脈。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以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些都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守正,體現黨的性質和宗旨,符合我國國情社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牢牢堅守而不能有絲毫動搖和懈怠。具體到改革實踐中,就是對那些已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制度、體制和政策,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下去,并不斷加以完善,使之煥發新的活力和更強的生命力;對那些已被歷史證明是束縛和妨礙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舉措等,要通過改革創新,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和把握守正創新的辯證法,堅持在守正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過程中守正,使守正與創新協同共進。唯有如此,巍巍中華巨輪才能在時代風云的變幻激蕩中行穩致遠,最終抵達民族復興的輝煌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