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樹立和踐行造福人民的政績觀,不忘初心、擔當作為、廉潔奉公,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政績就是領導干部的從政業績。政績為誰而樹、樹什么樣的政績、靠什么樹政績,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作出不同的回答和行動,這就形成了不同的政績觀。我們共產黨人只有一個宗旨,就是造福于民。必須樹立和踐行造福人民的政績觀,以豐厚、可感的政績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筑牢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基。
堅持政績為人民而樹。政績為誰而樹體現政績觀的本質要求。只有堅持政績為人民而樹,才能真正權為民用、利為民謀。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告誡全黨:“在為誰執政、為誰用權、為誰謀利這個根本問題上,我們的頭腦要特別清醒、立場要特別堅定。”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樹立和踐行造福人民的政績觀,就是要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自覺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來檢驗自己的工作和政績,做到凡是為民造福的事就一定要千方百計辦好,凡是損害廣大群眾利益的事就堅決不辦,始終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把政績樹在人民群眾心中,把實惠送到人民群眾手上,讓人民群眾持續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深切感受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從而更加堅定地聽黨話、跟黨走。
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產黨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國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共產黨人必須牢記,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政績觀的核心是為了誰。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黨,是為人民服務的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是我們黨的立黨初心、永恒使命,共產黨人的政績必須而且也只能是為民造福。樹立和踐行造福人民的政績觀,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積極擔當作為的精氣神為黨和人民履好職、盡好責、服好務。要把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作為工作常態,邁進群眾的門檻,走進群眾的心坎,用心用情感受他們的安危冷暖,用心用力解決他們的急難愁盼。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做好事,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讓為人民解憂難、謀福祉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最大的追求、最大的政績。
堅持靠實干樹政績。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就說過:“給人民群眾帶來實惠的政績,是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出來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他一再強調,“業績都是干出來的,真干才能真出業績、出真業績”。實績源于實干,實干才有實績。樹立和踐行造福人民的政績觀,絕不能紙上談兵、虛談廢務,要緊緊圍繞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真抓實干、務求實效,聚焦問題、知難而進。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妥善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自覺把本地區、本部門的工作放到大局中去審視、去謀劃、去推進,絕不能脫離實際硬干,更不能為了出政績不顧條件什么都想干。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對已有的部署和規劃,只要是科學的、切合新的實踐要求的、符合人民群眾愿望的,就要堅持,一茬接著一茬干。要把干事創業的滿腔熱情與科學求實精神結合起來,把積極有為與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抓好當前工作與著眼長遠發展結合起來,一門心思做事而不挖空心思作秀,造福一方而不造勢一時,真正讓今天的努力成為明天的實力,用今天的汗水澆灌出明天的果實,用干部的辛苦換來人民群眾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