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位女士丟了錢包,正焦急萬分時,接到了派出所電話。在派出所她看到了失物,也看到了拾金不昧的好人。她說“謝謝”,對方也說“謝謝”。她詫異,撿錢包的人說:“本來我想輕生,但它既然被我撿到,我就該將它處置好。這讓我覺得自己也是有價值的,是你的錢包救了我。”
一個丟失錢包,卻無意中挽救了別人;另一個在為別人著想的同時,也拯救了自己——這就是“我”和“別人”的關系。
一位年輕人在約定的地點等女友,左等右等不見人。他擔心,就發了條短信:“你在哪里?”短信馬上回復:“救救我!”
情急之下,年輕人撥通了電話,對方卻發出含混不清的聲音。難道是女友被綁架?再仔細一看,原來是剛才發短信時就把女友的號碼摁錯了。
剛放下心,那個求救的短信又來了。他發短信詢問,終于弄清原來是個聽障人士被困火場,他趕緊撥打報警電話。一個發錯的號碼竟救了別人一命。
而女朋友這天本來是打算與小伙子談分手的,正是男友救人的舉動使得姑娘改變了主意。救別人一命,無意中也挽救了自己的愛情。
常聽人說,困境中不要指望別人來救你,人只有自救。這話只對了一半,不要等別人來救你,不等于你不可以救助別人。
在大風天,我看到北方漫天的黃沙中,記者拍攝了一些人和人在街頭緊緊相擁的鏡頭——只有如此他們才能不被突如其來的狂風刮倒。其中當然有夫妻、戀人、朋友、熟人,但有沒有陌生人呢?也許。在只有相互依靠才能共同依存的時候,我和別人還有什么區別嗎?我就是別人,別人就是我。
(秋水摘自2024年12月23日《今晚報》,李雅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