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綠色低碳發展是推動交通運輸業高質量發展、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省出臺一系列政策,不斷優化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布局、推進交通運輸結構調整、推動交通運輸降本增效,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同時,我們也要深刻認識到我省交通運輸綠色轉型還面臨著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夯實“綠”基,以規劃為引領,構建綠色交通運輸體系。一是從頂層設計上,做好綠色交通戰略規劃。依托國內、省內高校,邀請國內外一流規劃設計公司,高標準、高規格、高起點研究制定我省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發展宏觀戰略、重點任務和路線圖。二是從政策制定上,發揮好政策引領作用。強化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發展政策規劃引領,將交通運輸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全面融入各地區綜合交通運輸規劃等政策編制中,加強各類規劃的銜接協調。三是從應用場景上,開展產業化應用示范。圍繞共享交通、低空經濟、自動駕駛等新興應用場景,持續加大對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二、開辟“綠”道,以聯運為重點,優化綠色交通運輸結構。一是推進“慢行+公共交通+城際交通”融合發展的綠色出行服務體系建設。推廣在重點時段、重點地段,采用可變車道等方式優化交通措施,緩解交通擁堵。探索采用BRT等大運量、中長距離的公交方式。適時開通縣區旅游專線,提升各旅游景區、景點的通達性,構建多品種、多層次的特色融合交通服務新模式。二是推進現代綜合客貨運樞紐體系建設。探索在各縣(市、區)之間設立貨運中轉站,打通重點物流園區交通網絡,促進貨運的“無縫銜接”。依托唐山市入選全國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城市(重卡特色類)的契機,聚焦特定應用場景,開展重型柴油貨車新能源替代,推動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新能源重型貨車運輸模式。三是推進各種運輸方式各環節高效銜接。持續提高鐵路、水路、航空在綜合運輸中的承運比重,在唐山港、黃驊港打造區域性港口多式聯運中心,大力推進大宗貨物和中長途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構建以鐵路和水路為主的大宗貨物和中長距離運輸體系,以新能源車船為主的中短距離運輸體系。
三、驅動“綠”能,以創新為路徑,強化綠色交通科技支撐。一是聚焦綠色交通運輸設備,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大投資力度,促進企業在技術創新領域的研發與應用,推動電動汽車、軌道交通等高效能技術發展以及智能交通系統的廣泛應用。二是聚焦綠色交通運輸資源,做強產業集群。支持各地市新能源物流產業園區的建設,加速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實現節能減排、降本增效的綠色物流運輸新模式,助力做強產業集群,發展腹地經濟。三是聚焦綠色交通運輸服務,織密信息網。加快推動我省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大力發展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樞紐等一批智慧綠色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充分發揮多式聯運的潛能。
四、倡導“綠”行,以需求為導向,牢固樹立綠色交通理念。推動交通運輸向“綠”而行,不僅是經濟與技術領域的革新,更是全民參與的過程。進一步強化各地市碳普惠平臺正向引導機制,建立綠色賬戶,開展綠色出行積分激勵,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持續拓展低碳生活消費場景,加快打造“無廢城市”。通過便民優惠政策以及便捷的公共交通信息查詢,引導民眾在出行時優先選擇公共交通或自行車等方式,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提升綠色出行整體水平。加強綠色交通宣傳引導,牢固樹立低碳生活、綠色出行理念,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和參與綠色交通發展的合力。
(作者為唐山市政協常委、農工黨市委專職副主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