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灤平縣政協堅持圍繞全縣中心大局和群眾關心關切,錨定“大場景”高位謀劃,找準“小切口”落地實施,積極探索政協“微協商”向基層延伸新舉措,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一、聚焦“中心大局”落實,“微協商”釋放發展“大能量”。傾力打造基層知情明政“微協商·小講堂”,依托界別委員活動組和委員會客廳、委員工作站、“委員之家”等基層協商平臺,組織開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市委、縣委全會精神宣傳宣講86次,受眾1200余人次,做到“小講堂”凝聚發展“大共識”。聚焦中心謀大局,圍繞“發展壯大金山嶺片區文旅產業,打造京郊文旅康養目的地”“盤活存量土地資源,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全縣中心工作,精選“微協商”課題33項,組織“微協商”活動44次,形成協商成果16篇,為推動灤平國歌緣起地認定、金山嶺國歌廣場提級改造、解決土地歷史遺留問題等涉及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問題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二、錨定“和諧穩定”目標,“小平臺”助力基層“大治理”。傾力推進委員履職“微協商·面對面”,創新設置“鄰里圓桌會”,委員按要求下沉到各村(社區),協助屬地黨委、政府“面對面”聯系各界群眾,傾聽群眾呼聲。2024年以來,共走訪各界群眾1700余人次,協助基層群眾解決化解土地使用、工資給付、醫療救助等矛盾糾紛58項,有效推進基層“和諧善治”。充分發揮“微協商”平臺“一線”協商陣地作用,聚焦“發展特色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建設和美鄉村”等基層治理關鍵課題,形成協商成果73篇,提出意見建議826條,對推進基層人居環境改善、特色產業發展、人均收入穩定增加等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關切“民生福祉”提升,“深走訪”促進民生“大改善”。傾力踐行下沉基層“微協商·深走訪”,高質量開展“委員聯系基層和界別群眾暨委員大走訪、大調研”和“訪村情、謀產業、促發展,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展現委員風采”活動。開展委員“4個1”活動,即明確“進行1次微調研、提好1條微建議、落實1次微監督、踐行1次微公益”。深入基層一線,認真開展調研和幫辦實事,實現全縣199個行政村和11個社區調研走訪全覆蓋。“微調研”展現民情,聚焦村級資源優勢、組織建設、平安穩定、產業發展、群眾就業、鄉風文明等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收集委員調研報告210份,向縣委專題報送意見建議3期,為縣委、縣政府及時全面掌握鄉風鄉情提供有益參考。“微建議”惠民生,圍繞基層群眾關心關切的教育、醫療、住房、交通、飲水、環境、取暖等問題,收集社情民意消息102條,提出意見建議480余條。特別是《關于加強住宅小區電動車管理的建議》《關于幸福家園小區綜合治理工作的建議》等社情民意信息,受到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承辦部門及時予以答復解決,全面推動民意順暢表達和問題高效解決。此外,住灤平縣承德市政協委員孫士河提出“租地有租金、打工掙薪金、入股分股金、農家游賺現金”的“一地生四金”土地用工模式,推動增收400余萬元,解鎖了農民土地增值“新密碼”。“微監督”順民意,聚焦“四好農村路”工程、教育教學提升改造工程、農村廁所改造工程等全縣2024年民生實事項目邀請基層群眾72人次開展視察監督活動13次,推動全縣民生實事項目切實符合群眾呼聲、順應群眾意愿。“微公益”暖民心,時刻將基層群眾安危冷暖記在心上,開展“四送”下鄉活動12次。協調項目資金110萬元,修筑護村護地壩270米、防火道2.8公里。持續開展“金秋助學”活動,委員捐款14.96萬元資助貧困學子48人,推動政協工作向群眾延伸,真正讓人民群眾感到“政協離自己很近、政協委員就在身邊”,有效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為灤平縣政協主席、黨組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