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華,臨城縣第十屆政協委員,先后榮獲“全國優秀農民工”“全國十大科普人物”稱號,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國家級榮譽,還榮獲過省、市、縣級不同的稱號20余個。但他說,榮譽只代表過去,更多的行動還要看將來。
賈志華永遠銘記著自己那3個永遠不會改變的身份:“人民楷模”李保國的學生、李保國科技興農服務隊隊長、一名光榮的政協委員。
命運逆襲
20多年前,因為家里窮,賈志華初中畢業后早早走入了社會,去山上放牛,到小吃店打工,跟著父親上山挖土墾荒……那時,他手里干著活兒,心里卻充滿迷茫:“難道一生就這樣度過嗎?”
少年的心里,充滿不甘。
2000年2月的一天,賈志華的父親聽說李保國教授到南溝村培訓果樹管理知識,便趕過去聽課。課講完了,他的父親沒有離開,而是鼓足勇氣對李教授說:“李老師,我兒子輟學在家,您能不能讓他跟著您學習果樹管理技術,回來也好幫我管管果園。”
李教授當時只說:“好吧,我試試看。”
令賈志華和父親喜出望外的是,不久,李老師竟打電話讓他到林學院報到。從此,他走上了用知識改變命運的道路。
揣著懵懂的希望,賈志華走進了河北農大。可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聽課好像聽天書,看書好比猜謎語。太難了,他一時不知該從哪兒下手。正苦悶時,李老師來看他,李老師看出他的苦悶和彷徨,鼓勵他說:“人一輩子一定要干成點兒事,為干成事兒,遇到啥困難也不能怕,得堅持下去。”一番話打消了賈志華所有的畏難情緒。是啊,一個男子漢,還能被困難嚇退嗎?從此,他把所有的課余時間都泡在了圖書館,把所有零用錢都用在了打印各種資料上。他戰勝了自己,戰勝了困難,順利結業。
畢業以后,賈志華下定決心向李老師學習,做一個造福于民的人。他按照李老師的指導,在村里率先整地、更新果樹品種。果樹豐收后,他邀請鄉親們來參觀學習,慷慨地向大家傳授種植技術。
8年努力,全村2000多畝荒山全部披上了綠裝,依靠核桃、蘋果、板栗等果樹的收獲,他的村子于2018年實現全村脫貧!
如今,賈志華正致力于發展林下經濟,帶領鄉親們在核桃樹下種植中藥材,將果園建設成為經濟林科普示范基地。
青山綠嶺中有履職的腳印
2016年4月10日,賈志華生命中的貴人——李保國老師因病去世。悲痛和懷念之余,他覺得自己應該擔負起老師未竟的林果事業。在他的倡議與組織下,李保國科技扶貧服務隊成立了。
8年多來,賈志華堅持為國履職、為民盡責情懷,帶領著團隊長年深入山區,奔走在田間地頭,為農民提供各種科普服務。他們走出了邢臺市,走出了河北省,先后在河南、山西、內蒙古等13個省(區)、市的370多個縣講技術、解難題,推廣先進實用技術5項,受益果農達10多萬人,把委員履職過程變為為民造福,服務發展的過程。
賈志華說,每當他走過又一個村子、又一片果林,感到身體疲乏、腿如灌鉛;每當他爬樓梯時雙腿如兩根木棍,夜里做夢都在爬坡過坎,恩師那微笑的面容、豪邁的話語就浮現眼前和耳邊:“大地是實驗室,果林是空調房,田間地頭就是我們的課堂。”一剎那間,他的心里充滿了力量。他說:“自己會像恩師那樣,用腳去丈量,用心去感受,用耳朵去傾聽,用技術去幫助……”山林遼闊,他的“作業本”和精神世界更遼闊。
這些年來,賈志華奔波的腳步,一刻也沒有停歇過。如今,奮進新時代,山區林果產業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未來,他會為山區農民致富、林果產業發展,貢獻更多的技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