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5年1月—1977年11月)
政協河北省第一屆委員會政協河北省第二屆委員會
省政協組織的建立和機構設置
1954年8月,河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河北省協商委員會完成了代行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歷史任務,其代行地方人民政協職權也宣告結束。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勝利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結束了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時期,但作為統一戰線組織繼續存在和發揮作用。同年12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按照政協章程中關于地方委員會的規定,在中共河北省委領導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北省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于1955年1月召開,正式建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北省委員會組織。中共河北省委書記、河北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主席林鐵主持會議開幕式并致開幕詞。河北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副主席王葆真作《河北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工作報告》,總結了河北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的工作。會議學習討論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宣言》。中共河北省委副書記馬國瑞傳達了周恩來在政協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所作的政治報告。會議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馬國瑞為政協河北省第一屆委員會主席,閻達開、王葆真、呂復、劉洪濤、趙輝樓、李興中為副主席,周茹為秘書長,王學熙、王以秩、胡毅、馬卓洲、姜占春、羅愛華(女)等29人為常務委員。
河北省政協在委員結構上更加體現出統一戰線組織的性質。第一屆省政協共有155名委員,分別來自中共、民革、民建、無黨派民主人士、青年團、工會、農民、婦聯、青聯、合作社、工商聯、文學藝術、自然科學、教育、醫藥衛生、新聞出版、少數民族、和平友好、華僑、宗教、特別邀請人士等21個界別。第二屆省政協委員人數有較大增加,共有531名委員,增加了民盟、民進、農工3個界別。到第三屆省政協,又增加了九三學社,使界別數達到25個。
這一段時間,河北省政協日常工作主要是學習委員會活動和工作組活動。政協河北省第一屆委員會組成后,沿襲河北省協商委員會省會各界人士學習委員會的組織,在常務委員會領導下,負責組織省會各界人士思想改造學習的工作。同時,與各民主黨派、有關人民團體協商有關學習工作的重要事項。1956年7月,為了加強對省會各界民主人士和工商業者進行政治理論學習的組織領導工作,根據政協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的《關于組織各界民主人士和工商業者進行政治學習和理論學習的決定》精神,政協河北省第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對學習委員會進行了調整和充實,組成了新的學習委員會。1958年6月,河北省政協機關隨省會由保定市遷至天津市后,為便于統一組織省會各界人士進行政治理論學習,加強對各界人士思想改造學習運動的領導,經政協河北省第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和政協天津市委員會常務委員會聯席會議協商決定,政協河北省委員會和政協天津市委員會于1959年10月共同組成了河北省省會各界人士學習委員會,并按黨派和界別將學習成員劃分為5個小組。學習委員會的日常工作先后由秘書處、宣聯處具體負責。為了密切與各界人士的聯系,充分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加強各方面的團結合作,充實和活躍政協經常工作,第一屆省政協相繼成立了社會活動、工商和文教科技3個專門小組(后改稱工作組),同年8—11月間,又對3個工作組進行調整,組成社會聯絡、黨派、科學技術、文教衛生、民族宗教和工商6個工作組,經常組織座談討論,向黨政部門反映情況和提出建議。
一至三屆省政協都設置了學習委員會,第二屆省政協成立文史資料工作組,1962年8月又成立省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開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繼續發揮統一戰線組織的作用。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從此開始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工作。1956年,我國基本上完成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開始了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毛澤東開始帶領全黨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這一年4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表《論十大關系》的講話,首次提出了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在中共河北省委領導下,河北省政協按照政協章程的規定,結合河北的實際和特點,認真履行職責,開展協商活動,繼續發揮統一戰線組織的作用,在協助省委、省政府宣傳和貫徹黨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方面;在推動貫徹知識分子政策,調動各方面人士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許多政協委員懷著熱愛祖國的責任感,對國家和本省各個方面的工作提出了積極的、有益的建議和批評,在一定程度上也發揮了民主監督作用。
二是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富有成效地開展工作。政協河北省第一屆委員會的前兩年,正值我國貫徹執行過渡時期總路線的高潮時期,為了協助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做好這一項工作,省政協組織各界人士學習討論了有關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方針政策,并通過組織和推動各界人士參加社會主義改造運動與社會主義建設,使他們對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的方針政策,有了正確的認識和實際的體驗,從而在資本主義工商業者當中培養出一批擁護總路線和擁護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骨干力量。這些工商業者帶頭接受公私合營,為完成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任務,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加速社會主義建設的步伐,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組織和推動各界人士進行學習和自我改造。這一時期,省政協在組織和推動各界人士開展自我教育、自我改造運動中,遵循自覺自愿的原則和獨立思考、自由辯論的方針,采取舉辦座談會、報告會、短期培訓、業余大學、政治學校社會主義學院和在職學習等多種形式,先后組織1萬多名工商業者和各界人士,系統地學習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中國共產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這對于幫助他們提高思想覺悟,實現世界觀和階級立場的轉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是調整統一戰線內部關系。為了促進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的合作共事,省政協認真貫徹毛澤東主席提出的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在政協領導成員和政協委員會中,安排了相當數量的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增設了駐會黨外副主席、常務委員、副秘書長人數,使他們有職有權。
五是開展文史資料的征集工作。1959年4月,政協全國委員會主席周恩來倡導開展文史資料的征集、整理、研究和出版工作。省政協積極響應這一倡導,著手文史資料的征集工作。從此,文史資料工作成為河北省政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史資料工作作為一項具有統一戰線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對于調動各方面人士的積極性,擴大人民政協的團結面和聯系面,具有獨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