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潮濕的天氣,同學們有沒有發現米缸里有許多“黑色芝麻”在潛伏?它們是大米的“蛀蟲”,被稱為“米蟲”和“米象”。米象是一種喜歡吃谷物的昆蟲,除了大米,它們還喜愛寄居在玉米、小麥和綠豆等谷物中。
小小米象有龐大家族
米象體型較小,成蟲的長度僅約3-4毫米。它們擁有極強的繁殖能力。在適宜的條件下,一對米象3個月內就能繁衍出超過1500只后代!
米象很愛為子女“操心”,早在大米未收成,仍是稻谷的時候,它們已悄悄在植株上產卵。當梅雨季節來臨,在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下,蟲卵就會孵化成幼蟲,并通過蛀蝕大米內部成長為成年米象。
具有“龐大家族”的米象會大量啃食谷物,造成糧食的數量與質量大幅下降。
做家長的廚房小幫手
被“蛀”過的大米還能吃嗎?
米象雖然是害蟲,但其本身無毒,也不會傳播疾病。若大米被米象蛀蝕,只需在淘米時多洗幾次,讓被蛀空的米粒和米象浮出水面,及時清除即可。大米在蒸煮時,隱藏其中的蟲卵也會被高溫殺死。因此,可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是否繼續食用被蛀蝕的大米。
大米的“殺手”——霉變
大米除了米象,還有另一“敵人”——霉變。隨著溫度與濕度的變化,大米的表面顏色可能會呈現淺黃色、淺灰色或綠色,并沾附一層碎屑細粉,失去原有的光澤,這是由霉菌的生長和代謝產生色素所導致。人若吃了霉變的大米,會刺激胃黏膜和腸道,引發胃痛、腹瀉、腹痛、惡心、嘔吐等反應。
更嚴重的是,霉變的大米存在黃曲霉素。黃曲霉素是由黃曲霉菌、寄生曲霉等菌株產生的一種毒素,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的破壞性極強!1993年,黃曲霉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癥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因此,同學們一定要學會分辨霉變的大米!
做家長的廚房小幫手
去除米象有妙招
方法1:用紗布包裹茶葉、干海帶、花椒、大蒜、陳皮等放入米缸等谷物存儲容器中。這種方法不僅能驅趕米象,還具有除味的功效。
方法2:將谷物放置在冰箱的冷凍室24小時。這樣做可以有效殺死潛藏的蟲卵,凍死滋生的米象,且不影響谷物的口感和品質。
方法3:定期檢查存儲谷物的容器或糧倉,特別要檢查其有無破損,確保其密封性,防止米象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