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在公共場所,“節約用水”的標識隨處可見。當今,科技快速發展,新的水處理技術正不斷提高人類對飲用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效率。
我對再生水資源循環利用深感興趣。在一次公益活動中,我有幸參觀了一座大型再生水廠,見證了污水的“變形”全過程。
最初,我以為污水處理肯定很有“味道”,所以戴著口罩,鼓足勇氣前往。當我抵達時,卻愣住了,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濕地公園,鳥鳴翠柳,魚躍清流……我走錯門了嗎?但這真的是一座污水處理廠。
參觀的過程中,我得知這座水廠負責收集處理上百平方公里流域內的污水,每天生產幾十萬噸再生水。接下來的一切更是令我目不暇接,感到不可思議,我見證了渾濁的污水一步步變成清澈晶瑩的小水滴。
首先,它們排隊經過3道關卡過濾,一道比一道篩得細,過濾的精細度甚至到幾毫米,可將污水中的雜物統統去除。每一道工序的自動化程度都很高,污水乖乖地“排隊”前行。
隨后,進入沉淀環節。污水靜靜地等待調遣,目的是讓殘留的小雜質顆粒沉淀,讓污水盡可能純凈,做好再出發的準備。
接下來,就是凈化污水的關鍵環節——生化處理階段。如果說前面運用的是物理知識,這時就要運用到生物和化學知識了。自動化系統將污水輸送到這里后,又要分3個階段:缺氧、厭氧、好氧。意思是讓做凈化工作的微生物們由饑餓狀態到進食狀態,再到“狂吃”狀態的過程,它們工作越積極,去除污染物就越徹底。同時,還要利用化學方法,將微生物無力去除的污染物進一步消滅。
最后,還要再休整一下,讓上一環節戰斗過程中的殘余雜質再次沉淀,實施必要的消毒工序。到了這一刻,“有味道”的污水終于凈化成了人體可接觸的水體,出廠后可用于河湖劃船、滑冰等。
工程師告訴我們,這些水還可以被進一步處理,達到飲用水的標準。多么奇妙的污水變形記?。≈R真的是力量,是我們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源泉。
(責任編輯 / 牛一名" " 美術編輯 / 胡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