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光明媚,微風習習。今天,學校組織我們去礬山參加研學活動。
神奇的礦石
礬山有一個著名的礦石館。一進門,我就被眼前的各種礦石深深地吸引住了。
我最喜歡的便是那顆夜明珠了。“皎潔圓明內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宮。”沒錯,這就是那顆宛若皓月的夜明珠。不關燈時,它看起來泛著透明的綠,讓人感到一絲神秘;關燈以后,它竟發出閃閃的光,在黑暗中顯得格外耀眼。這一幕看得我目瞪口呆。
礦石館里還有許多美麗的礦石,有鮮艷奪目的紅碧玉、清澈透明的水晶、翠色欲滴的翡翠等,看著這些形態各異、五彩斑斕的礦石,我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美食”肉燕
在家鄉蒼南,人們常說,“無燕不成席,無燕不成年”。所以到了礬山,你非得嘗嘗“肉燕”不可。不過,此“肉燕”非彼肉燕,它只是形似燕子而得名。
活動中,我學著烹飪師傅的樣子,一手拿著面皮,一手用小勺舀了一小塊肉團放在面皮的左上角,再把面皮卷起來。接著,我用手指沾了點水,輕輕地抹在面皮的右上角,再將對角的面皮貼合,這樣一個憨態可掬的“肉燕”就完成了。
最后,我們將包好的“肉燕”放入沸水中,煮上8~10分鐘,晶瑩剔透、噴香四溢的“肉燕”美食便做好了!
剪“窗花”
我們的研學活動還有一項重要內容——剪紙。同學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剪下屬于自己的藝術品——窗花。
我用鉛筆在紅紙上寫下了一個大大的“福”字,然后用剪刀小心翼翼地沿著紋路剪起來。其他同學也都低著頭,翻折著紅紙,用心地剪著。很快,桌子上便多了許多精致的“福”字。
工作人員幫我們把剪好的“福”字印在布袋子上。我捧著自己的專屬“福”袋,心里樂開了花。
此次研學之旅圓滿地結束了。這次活動既開闊了我的視野,又提高了我的動手能力,真是讓我收獲滿滿!
小作者巧用工整的小標題,讓讀者對研學內容一目了然。礦石館的夜明珠,讓人印象深刻。在介紹“肉燕”時,通過一系列的動詞,把包“肉燕”的過程清楚地呈現在讀者面前。而剪紙,又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傳承。全文思路清晰,語言質樸,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