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聲器也稱抑制器,是用于降低槍械射擊聲音特征的裝置。其英文名稱有silencer、sound suppressor、suppressor等不同叫法。這種裝置通常安裝在槍口,因此《兵器工業科學技術辭典——輕武器分冊》中也稱為槍口消聲器。但也有一些作為槍管整體的一部分,通常稱為整體式消聲器。
消聲器既能降低槍械發射時產生的槍口噪聲,也能降低可見膛口焰。常見的消聲器由一個金屬圓筒構成,內部裝有機械裝置,可通過減緩火藥燃氣的逸出速度或降低彈頭的速度以降低射擊聲音。
一般認為消聲器的發明人是美國發明家海勒姆·珀西·馬克沁,其是著名的馬克沁機槍的發明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的兒子,他可能不是第一個摸索這種技術的人,但世界上第一款被申請專利并在商業上取得成功的消聲器由他發明,時間大約是1902年(也有資料認為是1900年),并在1909年3月30日獲得專利。當時馬克沁為他的產品注冊商標名是“馬克沁消聲器”(Maxim Silencer)。馬克沁在20世紀初同時研制出用于內燃機的消聲器,并采用許多與槍械消聲器相同的技術,讓發動機運行時更安靜一些。
有資料稱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曾購買并使用過馬克沁消聲器。根據戰史檔案記載,澳大利亞狙擊手比利·辛(Billy Sing)在一戰加里波利戰役中,曾在SMLE步槍上使用馬克沁消聲器實施精確狙殺,其射擊位置暴露概率較其他同樣使用SMLE步槍的射手降低65%。
消聲器在二戰期間曾被各國特工廣泛應用。美國戰略情報局(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簡稱OSS,是CIA的前身)二戰期間就裝備過一種以高標HDM手槍為基礎改裝的消聲手槍(通常被稱為OSS手槍)。英國情報機構特別行動執行處(Special Operations Executive,簡稱SOE)設計的威爾羅德(Welrod)手槍,也同樣被SOE的特工們在歐洲納粹占領區使用。威爾羅德手槍和OSS手槍均安裝整體式消聲器,不過OSS手槍發射的是.22 LR彈,而威爾羅德手槍則發射.32 ACP彈。
英國在二戰中還設計和使用一種被稱為德利爾突擊隊員卡賓槍(DeLisle Commando)的消聲武器,這是一種發射.45 ACP手槍彈并安裝整體式消聲器的栓動步槍,直接使用M1911手槍的彈匣供彈。德利爾卡賓槍由于消聲效果極佳,至今仍被視為亞音速武器降噪的標桿。
在軍事行動或執法中消聲器提供戰術隱蔽,特種部隊、間諜或執法人員在執行任務時使用消聲器,以減少槍聲對自身的暴露,避免驚動目標或敵人。比如在一支偵察部隊中,尖兵通常會配備安裝消聲器的武器,用于對付落單的敵人或前出的哨兵,避免驚擾敵人的主力。許多整體式消聲器及專用亞音速彈都是為此任務而設的,而且以手槍彈口徑的武器為主,如手槍與沖鋒槍。不過近年來安裝消聲器的步槍在特種作戰中越來越流行,一些國家的精稅特種部隊甚至做到全員消聲器,即所有作戰人員的步槍上都配備有消聲器。
消聲器在民用射擊中也有使用,但目的各不相同,且與當地法律法規有關。例如在許多歐洲國家,出于環保的目的鼓勵使用消聲器進行射擊(德國甚至研制了坦克和大炮所用的消聲器用于射擊訓練)。現在有些獵人也使用消聲器,主要是保護自己的聽力。
在美國,各州的法規各異。消聲器在大部分州是完全合法的,而有些州則有條件限制,如規定只能用于狩獵活動,或需提供聽力損傷的醫學證明等。另外還有一些州則是完全禁止。不過即使在完全合法的州,也不能隨意購買消聲器,需要先向煙酒槍支管理局(BATF)提交申請,還要一次性支付200美元印花稅,并通過FBI的指紋核查與背景調查。
另外,為何“Silencer”這個詞用得更久,而“Suppressor”則是近些年才出現?
海勒姆·珀西·馬克沁為消聲器申請專利時,其命名就是“Silencer”,因而Silencer長期以來一直是消聲器的英文名稱。但20世紀中后期,隨著技術發展,工程人員和軍事部門發現,這種裝置的主要功能并非消除聲音,而是“抑制(Suppress)槍口噪聲、火光和后坐力”。所以一些人開始使用“Suppressor”,以更準確地描述其功能,強調“抑制聲音”而非“消除聲音”。不過在美國法律文件中,仍然以“Silencer”作為標準用詞。
所以為規避“Silencer”的負面聯想(如犯罪工具),消聲器的制造商和槍械愛好者多使用“Suppressor”以強調其合法用途。實際上由于這兩個詞都被廣泛使用,不存在替代關系,所以許多知名廠商(如KAC、SilencerCo等)在型號命名中常混用這兩個詞。
俄語中消聲器是глуши?тель,字面理解就是“抑制器”或“減弱器”。而德語則是Schalld?mpfer,字面意思是“聲音阻尼器”或“聲音緩沖器”。
大多數消聲器是由鋼、鋁或鈦制成的中空金屬管,內含膨脹腔室。這種裝置通常為筒形,可安裝在手槍、沖鋒槍或步槍的槍口。這類筒形消聲器因為其外形類似飲料罐,所以也被國外用戶俗稱為“罐式消聲器”,是外接附件形式的消聲器,可由使用者根據需要自行安裝或拆卸。另一種類型是整體式消聲器,其膨脹腔室直接包裹在槍管外,同時槍管上開有泄氣孔,將火藥燃氣導入槍管周圍的膨脹腔室內。這種消聲器維護時需要對槍械進行部分拆解。
要了解消聲器的結構,就要了解槍械噪聲的來源。按重要性排序,槍械擊發時噪聲的三大來源為:
槍口激波,即彈頭出膛后高溫高壓火藥燃氣逸出所產生的氣動力性噪聲;
彈道激波,即彈頭超音速飛行產生的激波噪聲;
機械噪聲,即槍械運動部件的撞擊聲,主要是自動武器的自動機構往復運動產生的。
消聲器僅能抑制前兩種主要噪聲源,且通常僅對槍口激波有效,而要削減彈道激波噪聲往往需要使用亞音速彈,或使用有彈頭減速功能的整體式消聲器。至于機械噪聲則無法通過消聲器減輕,通常只能靠武器制造商或使用者自己通過額外的手段實現,例如將自動武器通過某種裝置變成手動裝填。
在槍械噪聲中,槍口噪聲幾乎總是高于自動武器復進機構的機械噪聲,所以消聲器能夠有效降低槍口噪聲,從而達到基本的使用需求。
由于消聲器針對槍口激波產生的強烈噪聲,所以消聲器消聲的基本方法有:
槍口氣流減速,以減弱激波強度,相應減小槍口噪聲能量;
使氣體膨脹冷卻,以防止激波波前溫度上升或使槍口火藥燃氣與周圍空氣緩慢地混合,以控制氧氣量,防止產生二次焰,因而也可防止與之有關的噪聲。
根據消聲原理,消聲器可分為以下幾種主要類型:
膨脹型多腔消聲器 用中央有孔洞的隔板將消聲器內腔分開,彈頭通過消聲器時,火藥燃氣逐次經過各腔室膨脹降壓,以達到減小噪聲的目的。膨脹型多腔消聲器是目前最為常見的設計。
吸熱消聲器 利用吸熱原理使火藥燃氣冷卻,降低火藥燃氣壓力,達到減小噪聲的目的。吸熱材料多用銅絲網或其他導熱性好的金屬屑、絲等。吸熱消聲器的主要缺點是熱材料易受煙熏等污染,需要經常清洗。
密閉消聲器 在消聲器內分間隔地局部裝入彈性材料或多孔材料,并將口部用彈性墊封閉。在彈頭飛出消聲器之前,火藥燃氣一直保持在消聲器內,待彈頭沖開封口墊時,火藥燃氣才緩慢釋放。這種消聲器在封口墊未失效時具有優異的消聲效果。
渦流消聲器 在消聲器內安裝周邊翻卷的膜片或螺旋形結構的隔板,使火藥燃氣進入消聲器后產生渦流,減小中心部位的壓力,延緩火藥燃氣流出的速度。馬克沁消聲器就是渦流消聲器。
在實際應用中,以上各種類型的消聲技術常常綜合使用。如通過隔板形成膨脹多腔的內部結構,同時填充金屬吸熱材料,后來出現的濕式消聲器其實就是用液體或其他冷卻媒介取代金屬吸熱材料;或在膨脹多腔消聲器的前端裝上一個封口墊,如美軍的MK22手槍所配的WOX-1A消聲器或蘇聯AK步槍所配的PBS-1消聲器就是這樣的設計。
隔板是消聲器中分隔膨脹腔室的環形金屬導流結構,其中心開孔,允許彈頭穿過。中心孔徑通常比彈徑大至少1mm,以降低彈頭撞擊隔板的風險。隔板材料多采用不銹鋼、鋁、鈦或合金材料(如鉻鎳鐵合金),通過整體金屬機加工或鈑金沖壓成型。少數適配低威力槍彈(如.22 LR彈)的消聲器已成功應用塑料隔板。
隔板之間通過定位環保持間距與軸向對正?,F代消聲器常將隔板與定位環集成為單體組件,部分設計采用螺旋式隔板組(helical baffle stack)實現一體化結構。精密設計的隔板表面通過以下方式增強氣體導流效率:
斜面式,與槍管軸線成傾角的平面;
曲面式,錐形或復雜曲率表面;
交替式,隔板組內交替設置不同角度的導流面。
主流隔板構型根據其剖面結構形狀,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M形——由一個個倒錐體組成,所以在中文文獻里也稱為倒錐形隔板,其制造成本最低。比如國產64式微聲沖鋒槍的消聲器就是這種結構,其被形象地稱為消聲碗。
K形——通過側壁斜向凸起形成槍管軸線湍流(湍流是指流體中不規則的、混亂的流動狀態。而渦流通常指流體圍繞某個軸線旋轉的流動形態,比如龍卷風或渦旋)。
Z形——在側壁設置“口袋”狀的滯留氣室,延長火藥燃氣冷卻時間,不過這種結構也導致加工成本較高。
Ω形——通過一系列錐形隔板引導火藥燃氣偏離槍管軸線,其扇貝狀的邊緣會產生橫向湍流,然后通過隔板組與側壁間的小孔通道實現二次導流。
隔板通常可承受數千次射擊,其磨損主要由高溫火藥燃氣燒蝕導致,全自動武器的高射速會加劇燒蝕過程。鋁合金隔板因耐熱性不足,極少用于全自動武器系統,因為其使用壽命太短。采用特種鋼或高溫合金的現代消聲器隔板組,可耐受持續性全自動射擊。當前頂級步槍消聲器標稱壽命超過30000發。
最早的吸熱原理設計采用金屬網、鋼絲絨或金屬墊圈填充腔室,或環繞在開有泄氣孔的槍管外,進一步消散和冷卻火藥燃氣。金屬網設計如果應用得當,可維持數百甚至數千次間斷的半自動射擊,而鋼絲絨通常在10多次射擊后就會失效,不銹鋼絲絨比普通鋼絨耐用約3倍左右。
金屬吸熱材料在長時間射擊后,火藥殘渣的殘留會導致腔壓上升,所以要經常拆卸維護,或每射擊一定發數后更換吸熱組件。但定期更換的做法在野戰環境下不可行,而碳漬清理也比較耗時。所以OSS消聲手槍干脆將消聲器設計成一次性用品,預期使用壽命約為200發左右,當消聲器用廢之后從槍管上擰下來換一個新的。
除了維護困難外,這種吸熱消聲器還有另外一個缺點,即金屬纖維的剝落會殘留在槍管內,導致彈道偏移,降低射擊精度。由于維護麻煩、精度劣化等原因,現代消聲器已經全面淘汰采用金屬作吸熱材料的設計。
1950年代發展起來的濕式消聲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在膨脹腔室內注入少量水、潤滑油、潤滑脂或水基凝膠作為冷卻介質,利用吸熱降低火藥燃氣的溫度,減小其膨脹體積。冷卻介質效能隨擊發次數迅速衰減,需周期性補充,往往只能持續射擊幾發,但可顯著提升降噪效率。
其中,水基介質的降噪效能最佳,但易蒸發或滲漏。潤滑油降噪效率較水基介質要低約15~20%,但可長期駐留腔室內而無需維護。油脂類介質綜合性能最差,每次射擊時會形成油霧污染槍管且清理困難。水基凝膠是一種折衷方案,它們具有水的功效,但由于不會流淌或滴落,所以不會造成滲漏風險,但需耗時清理槍管。
相比使用金屬吸熱材料的吸熱型消聲器,濕式消聲器的消聲效能更佳。但一般來說,只有手槍消聲器才會采用濕式原理,因為步槍消聲器承受的壓力和熱量非常高,液體介質在1~3次射擊后就會消失。
也有廠家專門制作濕式消聲器。濕式消聲器里最有名的就是KAC公司為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進攻型手槍系統(OHWS)設計的消聲器,其最初是為參加競標的柯爾特公司樣槍設計,雖然美軍特種作戰司令部未采用柯爾特的樣槍,卻接受了KAC的濕式消聲器,所以中標的HK公司MK23手槍必須使用KAC的濕式消聲器。該消聲器在注入幾毫升水后消聲效果最佳,而當水全部蒸發后,也可以作為普通的干式消聲器使用,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膨脹多腔消聲器。
封口墊不同于隔板,是消聲器內部與彈頭接觸的耗材組件,多采用橡膠、塑料或泡沫材料制成,其工作模式分為3類:
預開孔型,即原本就有開孔讓彈頭通過。
壓印引導型,即通過壓印工藝在材料表面壓制出放射狀溝槽或同心圓波紋,從而形成預置彈道引導軌跡,主要是為彈頭通過時提供軸向引導,減少橫向偏移,通過預變形降低材料強度。
穿透自適型,即直接由首發射擊的彈頭擊穿形成通道。
封口墊的有效壽命通常不超過5發,之后如果繼續勉強使用,其消聲性能顯著降低。盡管越戰時期美軍的消聲器普遍采用該設計,而蘇聯的PBS-1消聲器也有相當好的消聲效果,但現代消聲器已經基本棄用封口墊,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彈道干擾,任何接觸彈頭的組件均會降低射擊精度。
二是維護負擔,需頻繁拆解更換耗材,野戰條件下可行性較低。
除了通過容納并緩釋槍口激波氣體壓力,或使用吸熱、冷卻介質降低壓力外,當前一些較先進的消聲器還嘗試改變槍口激波產生的聲波特性,運用“頻率偏移”和“相位消除”效應來增強降噪效果。其實現方式包括:分離火藥燃氣流,使其相互對沖,或通過精密加工的排氣孔進行定向泄壓。
頻率偏移的目標是將可聽聲波(20 kHz以下)提升至超聲波范圍(20 kHz以上),超出人耳感知閾值。
而相位消除則利用聲波的干涉現象,即當兩個相同頻率、振幅相近但相位差為180°的聲波相遇時,波峰與波谷相互抵消,導致合成聲波的振幅歸零(即“相消干涉”),由此達到消除作為聲音感知基礎的壓力波動。
要有效利用這兩種特性,消聲器的設計必須基于槍口激波的具體參數。例如,聲波的傳播速度是關鍵因素——不同槍彈類型與槍管長度會明顯改變這一數值。
因此,為實現最佳降噪效果,采用相位消除原理的消聲器必須針對特定槍彈與特定槍管長度的組合進行“調諧”(即最優化設計)。這些“調諧”可通過固定式或可調節式隔板(也有些制造商采用模塊化隔板,在同一個消聲器殼體內根據不同的槍和彈更換不同的隔板組合)的設計來實現。雖然聽起來復雜,但需要如此極致降噪能力的武器通常產量極少,且僅部署于一些關鍵任務場景。
采用這兩種原理的消聲器必須針對特定槍管長度和槍彈組合進行優化,否則降噪效果會大幅下降,所以這樣的消聲器需要精密計算和定制化生產,成本極高,通用性就大為降低。而可調節式隔板設計雖能適應多種槍彈,但增加機械故障風險,也違背軍用消聲器耐久性要求。
此外,上述理論目前在學術界也存在爭議:
首先是寬頻噪聲理論的矛盾。因為槍口激波產生的是寬頻噪聲(包含多種頻率成分),而非單一頻率的純音,這使得相位消除技術極難(甚至不可能)有效實施。部分消聲器廠商宣稱他們的設計采用“寬頻相位消除”原理(例如SureFire公司的SOCOM556-RC2),但學術界普遍認為寬頻噪聲無法通過簡單干涉抵消。
另外,頻率偏移對超聲波的能量損耗可能導致實際降噪效果低于預期。
為了讓消聲器能夠通用,當前大部分現代軍用步槍消聲器(即通過槍口安裝的消聲器)都是優先考慮降低膛口焰和后坐力,并接受中等降噪水平,以換取通用性。
而民用市場則側重分步優化,專門針對不同類型的槍彈推出專用型號。
編輯/魏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