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茲別克斯坦(以下簡稱烏國)位于中亞地區,為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之一,1991年8月31日脫離蘇聯宣布獨立,并于同年12月12日加入獨立國家聯合體(獨聯體)。
烏國是世界唯二的“雙重內陸國”之一(即自身和所有鄰國都是內陸國,另一個是列支敦士登),緊鄰常年局勢動蕩且戰亂不斷的阿富汗,大洋彼岸的美國也趁著蘇聯解體的極度混亂時期在中亞四處煽動“顏色革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總統卡里莫夫(自1991年上任執政直到2016年去世)一直以來都將壯大國防力量視為政府的重要任務。1992年1月起,烏國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成立一支相當于蘇聯內衛部隊的國民警衛隊,以及陸軍一個摩托化步兵師,空軍兩個航空兵團和一個防空團。
同年7月,烏國國防部成立,開始實行義務兵役制,成年男性服役期為18個月,大學畢業生為12個月,完成義務兵役的士兵則轉為預備役。目前烏國包括準軍事部隊在內的現役軍人約74000人。
作為雙重內陸國,烏國進出口嚴重依賴伊朗的阿巴斯港,向本國內陸運輸還需借道哈薩克斯坦,故近年來烏國極力向我國靠攏并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成為我國首個新時代全面戰略合作伙伴。為了加深雙方經貿合作同時帶動旅游業發展,烏國于2022年起宣布對中國公民單方面免簽10天,又與我國簽署互免簽證協定延長至30天,在此背景下,筆者于2024年9月踏上前往烏國的旅程。
武裝力量博物館位于烏國首都塔什干市的國防部附近,門口豎立一尊顯眼的紀念碑,描繪一位身著禮服的軍人單膝跪地親吻國旗的形象。這一動作師承自蘇軍,蘇軍新兵入伍時都需單膝跪地并親吻軍旗的一角以示忠誠,目前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軍隊大多保留著這一傳統。
此行的目的地之一便是該武裝力量博物館。頭天晚上稍作攻略,次日一早便和翻譯一同乘出租車來到博物館,館內除了幾位工作人員外并無其他人,需支付75000索姆(烏國貨幣單位,約合人民幣42元)購買門票和拍照許可(烏國的博物館部分需要付錢才能拍照)。烏國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目前軍隊使用的裝備仍是以蘇聯時期制造的庫存為主,博物館雖然不大但也算是誠意滿滿,時間跨度極大,從沙俄時期一直到現代,幾乎拿出了這個國家擁有的所有種類輕武器,并在旁邊擺上配用槍彈并列展示,還不乏罕見藏品。
冷戰時期及當代
冷戰時期,烏國是蘇聯在中亞地區的軍事重鎮,亦是蘇軍入侵阿富汗時前進基地,蘇聯解體后烏國接收了當地駐軍的海量裝備,輕武器作為步兵的生命,自然包含在內。
PSM緊湊型半自動手槍
1969年,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KGB,通稱“克格勃”)提出要為便衣特工設計一款比馬卡洛夫更加小巧方便隱蔽攜帶的袖珍手槍,具體要求是:手掌大小,厚度與標準火柴盒(厚度17mm)相同,質量不得超過0.5kg,而且需要在近距離(主要是室內環境)射擊時有效對付軟質防彈衣。中央精密機械工程研究院的設計師在參考了6.35×16mmSR和7.65×17mmSR兩種槍彈后,研制出5.45×18mmMPTs手槍彈,軍方正式定型為7N7。這是一種小口徑手槍彈,采用瓶形彈殼以便能在較短的彈殼內容納較多的發射藥,全彈長24.9mm,全彈質量4.8g,彈頭質量2.55g,發射藥量0.17g。彈心分前后兩部分,前半部為鋼制侵徹體,后半部為配重的鉛柱。這種小口徑手槍彈有較好的侵徹性能,可在近距離(約5~6m)穿透軟質防彈衣,其性能甚至超越了與之相同等級的.22LR和.25ACP彈。但該彈也有因槍口初速低而導致的殺傷力和停止作用偏弱的缺點。以這種新型彈為基礎,中央精密機械工程研究院的設計師拉什涅夫、薩麥里和庫里果夫研制出一種新型手槍,命名為PSM(即俄語“緊湊型半自動手槍”的縮寫)。
PSM采用自由槍機式工作原理,扳機為雙動設計,保險裝置與套筒一體化。較特別的是,此槍套筒雖沒有外置的卡槽,卻仍然有空倉掛機功能,這一點與瓦爾特PP/PPK手槍較為相似。PSM大部分零件由鋼制成,握把護板則由薄鋁板制成(較新生產的型號使用硬質塑料)。
目前PSM仍然服役于蘇聯各加盟國的警察部隊和情報機關中,前東德秘密特警部隊“人民警察第9勤務連”曾引進大量東西方槍械,也包括該槍,目前俄羅斯還有發射.25ACP彈的出口型號IZH-75。
斯捷奇金APS/APB沖鋒手槍
APS是由伊戈爾·雅科夫列維奇·斯捷奇金設計的全自動手槍,采用自由槍機式自動原理,套筒左后側設有快慢機,以調節射擊模式,彈匣容彈量20發,發射9×18mm馬卡洛夫手槍彈。該槍最初設計旨在為坦克兵、空軍機組人員提供一種便攜且火力較為強大的近距離自衛武器,于1951年同馬卡洛夫PM手槍一同進入蘇軍服役。
APS沖鋒手槍配有一個木制槍套,握把后側設有一卡槽,槍套除了可以收納槍支以外還可以翻轉過來將前端接頭插入卡槽作為槍托使用,增加全自動射擊時的穩定性,這個設計與曾為中國抗日戰爭立下汗馬功勞的毛瑟C96(俗稱“駁殼槍”“盒子炮”)的全自動版本(M1932)一模一樣。
由于其霸氣的外觀,APS曾經出現在包括日本動漫《黑礁》在內的多部影視作品中。但實際上APS是一種很笨重的武器,首先其自身質量和尺寸比當時的主流軍用手槍大得多,再加上木制槍套更顯得笨重,當更為實用的AKS-74U短突擊步槍出現后,其被迅速取代。但該槍目前依然活躍在一些特種部隊中。
APB則是專為特種部隊開發的衍生型,其相對于APS的主要區別是槍口增加螺紋,以安裝消聲器,木制槍盒被改為一個可拆卸的鋼絲槍托,武裝力量館亦收藏一支,但館藏的APS、APB的槍套、槍托都已不知去向。
奇怪的老AK步槍
參觀步槍與輕機槍部分時,筆者看到一支奇怪的老AK,解說牌注釋為AK47,但這支AK卻有AKM第三型才具備的斜切口防跳器。筆者研究一番后,最終得出結論:這是一支嫁接了AKM第三型槍口防跳器的AK47。原因有3點:一是其機匣依然是銑削機匣而非AKM的沖鉚機匣,機匣蓋上也未見AKM應有的加強筋。二是AKM的槍托上沿應與機匣蓋上沿平行,而展出的這支槍槍托呈下垂狀。三是AKM的護手兩側有凸出部,方便射手在全自動射擊時更舒適地握持武器,而展出的這支槍的護手卻沒有凸出部。(待續)
編輯/丁涌強
下期呈現烏國曾使用的火箭筒以及二戰時期及以前使用的輕武器,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