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DeepSeek改變潮流方向:高性能計算的崛起
春節期間,國產大模型DeepSeek成為全球人工智能(AI)領域的一顆新星,引發廣泛關注。如何看顛覆性創新在人工智能技術突破,以及由此引發的行業變革和對未來發展的影響?
DeepSeek作為一款基于開源模型、低成本推理成本的人工智能引擎,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并挑戰了行業巨頭的地位,這一現象反映出的幾個關鍵點改變了潮流的方向。
第一,顛覆性創新的重要性。DeepSeek的成功證明了在人工智能領域彎道超車的重要性。彎道超車,在此是指在人工智能主賽道上,以高性能計算方式,憑借同等效率下更高的性價比,達到更優的性能。這好比日本車超越美國車的思路,在同樣車速下,日本車比美國車更省油,以此繞開美國更少受石油資源約束的優勢。DeepSeek通過創新的架構設計、優化的訓練方法和開放的共享策略,即使是相對較小的團隊或初創公司也能實現對大型科技公司的挑戰。此舉從戰略上,創造出芯片約束條件下的算力提高之路。這表明,顛覆性的技術創新對于國際戰略競爭的重要性。
DeepSeek的出現,讓人們看到AI可能像轎車分化為美國車(費油車)與日本車(省油車)兩條路一樣,分化為美國AI(費芯片AI)與中國AI(省芯片AI)兩條路。
第二,技術平民化。DeepSeek的開源模型降低了獲取先進AI技術的門檻,使得更多企業和個人能夠參與人工智能的應用。這種技術平民化的趨勢,打破了巨頭精英人才的壟斷優勢,有助于加速創新和應用的擴散,同時也可能促進全球范圍內的合作與競爭。
技術平民化在平臺技術與應用(App)技術形成“平臺+應用”生態后,可能刺激數十倍于現有就業量的工作機會的產生。例如,一個平臺的技術對應400萬(蘋果級)至1000萬(阿里級)應用的技術。就業與工作,如在家辦公、零工經濟,將變為獲取收入的不同渠道。此時的技術性能,就很好向經濟性能轉化。
第三,成本效益。DeepSeek通過其低成本的推理能力挑戰了傳統上認為高性能AI需要大量計算資源的觀點。這表明在某些情況下,美國主流那種“大力出奇跡”的“暴力計算”(李德毅院士語)模式并非唯一路徑,更加符合中國條件又具有技術普適性的高性能計算模式同樣能夠取得顯著成果。DeepSeek的低成本優勢,導致人們開始懷疑高成本的“星際之門”。這說明在中美高科技競爭中,更高效、更具性價比的技術可以獲得揚長避短的戰略優勢。
成本只是高性能計算模式的一個方面,也是一眼可見的方面,這就是節省。但進一步發展,會顯現出高性能的另一方面,這就是效益,即價值實現(比如成本相同下功效的提高),與AI相聯系的功效的特殊在于可以提高技術經濟中的范圍經濟性,如在個性化、差異化中實現報酬遞增式的增值。
智能指計算復雜性,復雜性帶來不確定性、多義性,本質在于信息差。需要的信息與掌握的信息不同,造成不確定性。信息是不確定性的降低,需要計算來彌補信息差。要提高附加值,就要提高工業產品的復雜性,不提升附加值就不能提升工業的價值。復雜性就是價值。將來的生產,規模可以很小,但復雜性卻相當大。不是規模帶來的復雜性,而是多樣性密度帶來的復雜性。
在這里,高性能計算意味著提高應對這種復雜性并從中實現價值的能力。
第四,行業格局的重塑。DeepSeek的成功對現有AI巨頭如OpenAI、Meta等帶來了沖擊,并促使它們重新評估自己的成本結構和戰略。這種競爭壓力可能推動這些公司進行內部改革或調整策略以保持競爭力。同樣,對于國內大廠也帶來一定的競爭壓力。開源一旦形成人工智能的行業標準,可能逆轉OpenAI引領的行業封閉化潮流,重塑行業格局。
第五,自主創新與全球合作。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快速進展,尤其是通過DeepSeek這樣的項目,表明了全球范圍內技術發展的多元化趨勢。DeepSeek既在開放合作中吸收了美國先進技術,同時又通過不同于美國的技術路線選擇(如開源、軟硬件結合等)實現了自主發展。DeepSeek吸引了國內外開發者的熱烈響應,不僅對中美之間的科技競爭產生了影響,也促進了國際交流與合作。
第六,未來發展的可能性。DeepSeek的成功預示著未來人工智能領域可能會有更多基于開源、成本效益高的技術出現,這將推動AI在各個行業中的應用更加廣泛深入,并有可能催生新的商業模式和產業形態。以開源為平臺,促進增值應用的開發,為未來帶來新的可能性。
此外,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其應用帶來的倫理、隱私和安全問題也需要相應的政策框架和法規跟進。DeepSeek的成功可能引發對人工智能監管的新討論,特別是在開放源代碼模型的使用上。對技術“幻覺”問題,也有待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
總之,DeepSeek作為一款具有顛覆性的創新產品,在全球AI領域的崛起不僅改變了現有競爭格局,還對未來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它強調了技術創新、開放合作以及成本效率的重要性,為人工智能的未來開辟了新的可能性。
二、“杭州六小龍”的顛覆性創新提供的經驗:讓市場成為檢驗技術成敗的標準
橫空出世的國產大模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和理解中國顛覆性創新模式、路徑的生動樣本。
包括DeepSeek在內的“杭州六小龍”的成功案例為中國的顛覆性創新提供了一系列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第一,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中美政府都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而市場在使戰略得到實現方面,發揮了“無心插柳”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對科技創新的政策支持、龐大的市場規模以及對AI技術的需求,共同推動了這些公司的快速發展。政府的政策支持為技術創新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而巨大的市場則為企業提供了實現規模經濟的機會。
山東在總結杭州經驗時,把它當作“中國新經濟一面鏡子”,提取了“服務型政府”“互聯網經濟”“創業創新之城”三個關鍵詞,作為“破譯‘最憶是杭州’的密碼”。最主要集中于兩點:一是把屬于市場的還給市場,二是把屬于政府的做到位。杭州市政府堅持“無為而治”,不干涉企業具體經營,通過深化“四張清單一張網”建設、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該放的權力放給市場后,政府可以心無旁騖地搞好服務,像店員接待客人那樣當好“店小二”,不叫不到、隨叫隨到、說到做到、服務周到,與市場各司其職。同時,杭州市政府對市場的變化有敏銳的感知,能第一時間發現那些代表未來方向、嶄露頭角的企業,因勢利導地幫助、推動發展。
杭州能繼互聯網平臺之后,又產生“六小龍”,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長期以來注重發揮中國市場優勢、政府順勢而為的結果。其中一個重要經驗與啟示,在于要充分利用中國大規模、大范圍市場的優勢,使競爭政策與產業政策有機結合,把市場優勢轉化為技術優勢,把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
第二,采用開源策略。DeepSeek選擇開源其技術,這一做法不僅加速了創新的傳播與應用,也吸引了全球開發者社區的關注和參與。這表明中國公司正在積極擁抱開放共享的文化,并通過合作推動整個AI生態系統的進步。
要從制度優勢上理解開源。當前,人們往往只從技術上理解開源,而沒有在開源現象背后,建立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內在聯系。
閉源與開源之爭,實際是一種制度競爭。威廉姆森在《資本主義經濟制度》[1]一書中總結出“技術專用性決定資本專用性”這一著名的制度結論。今天,將這個邏輯發展到數字時代,演變成“技術通用性決定資產通用性”。美國在AI上的選擇違背了這一規律,成了技術通用性與資產專用性的錯配。而更適合的匹配關系是開源,由AI的通用目的技術這種生產力的特殊屬性,決定數據資產必然要走向以復用為核心標志的“通用性資產”的生產關系,在市場化開放中,實現由共享帶來的疊加、協同、倍增效應。
美國巨頭不是技術上做不到開源,而是追求資本利益(資本專用、不分享),導致選擇封閉(技術通用但不分享)優先。最典型的就是OpenAI名為開放,實則封閉,這是利益使然。中國的制度優勢在于從政策上鼓勵共享發展,一遇到本性上適合共享的開源技術,就可以相得益彰。
這啟示我們,要更加堅定地沿著共享發展的方向發展新質生產力,將開源共享與商業增值有機結合,走自己的路,并讓它成為全球選擇。
第三,成本效益優先。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這些公司能夠開發出性能高、成本低的技術解決方案。DeepSeek-R1模型的低成本訓練能力,顯示了中國公司在面對硬件限制時,通過優化算法和工程設計實現技術突破的能力。
成本效益優先的背后,是高科技發展戰略重心的選擇,是就技術談技術,還是就經濟來談技術,反映了人工智能發展到底要的是什么。中國人講實用,這是要堅持的。這啟示我們,人工智能不是屠龍之術。要瞄向的“龍”,從收益上看,就是要創造各行各業的效益;從成本上看,就是要為取得這種效益節省成本。
第四,快速迭代與市場響應。“杭州六小龍”通常具有快速迭代產品和服務的特點,能夠迅速響應市場需求和技術趨勢的變化。這要求公司不僅在技術研發上保持創新,同時也要具備高效的組織結構和靈活的決策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快速迭代與市場響應的背后是對風險與不確定性的系統化解。“杭州六小龍”背后的資本主要是風險投資,是對不確定性的投資,而其他許多地方靠銀行貸款,只能對確定性進行投資,兩者有著本質區別。快速迭代與市場響應,不是看準了才投,而是對看不準但機會空間較大的領域進行投入。這往往不是人為規劃出來的,而是遵從市場的結果。
第五,重視基礎研究與技術積累開發。這些公司通常背靠院校,如從DeepSeek團隊140人的構成來看,非常看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應屆畢業生的畢業論文。這些高校在人工智能的基礎理論、算法優化、模型訓練等方面進行了長期且深入的研究,這為DeepSeek的選擇與匯集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和技術方案選擇。
DeepSeek是一個產學研用完美結合的案例,是院校基礎研究、技術積累與杭州市場主體結合,在開發上開花結果的案例。許多地方不是沒有基礎研究與技術積累,而是在開發上掉鏈子,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第六,人才戰略。重視人才是這些公司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通過吸引和培養頂尖的科研人員和技術專家,“杭州六小龍”能夠持續產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并將理論轉化為實際應用。
DeepSeek在“杭州六小龍”中的特色在于,特別重視應屆畢業生人才。11個主要研究人員都是應屆畢業生,因此可以說DeepSeek是中國應屆畢業生人才的代表作。人才常有,而梁文鋒不常有。DeepSeek重視人才,是通過梁文鋒對這些應屆畢業生的組合實現的。創新的本質就是要素的優化組合,這給人們帶來豐富的啟示。如果把找不到工作的應屆畢業生善加組合,中國會出更多的DeepSeek。
這啟示人們,人才戰略要將勞動者從包袱變為財富。把“人”與“才”分開說,一方面,人才戰略應著眼于人的素質轉變,以適應轉崗,把握新工作機會。如果把AI當作自動化技術發展,普通勞動者可能會是就業包袱,因為會被AI替代;但如果引導AI向反方向的多樣化技術方向發展,如有利于增加工作機會的App型技術應用,并使勞動者掌握數字技能,如DeepSeek等低門檻技術工具,人就會成為財富,從勞動者變為人力資本,從而轉向新的更多的工作機會,并在增值應用中獲得財富性收入。另一方面,人才戰略應著眼于“才”的市場組合。沒有梁文鋒式的人才組合,應屆畢業生可能是就業包袱,找不到工作;有了梁文鋒式的人才組合,同樣的畢業生就可以成為財富,去創造美國巨頭用上百萬美元工資才能創造出的價值,進而為自身挖掘出上百倍的價值。
通過DeepSeek為代表的“杭州六小龍”的成功案例,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顛覆性創新不僅依賴于技術創新本身,還涉及政策支持、市場機遇、人才戰略、國際合作等多個層面的綜合因素,其中最關鍵也是最為稀缺的是,杭州這樣的地區對于高科技條件下高風險高收益領域打造世界級能力的可持續的挖掘能力與培育功力。這些經驗在數字經濟的硅谷模式、班加羅爾模式之外,提供了杭州模式,為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了借鑒,同時也展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科技發展路徑可以相互學習與合作。
三、人工智能顛覆性創新的前景:彎道與換道兩種超車方式
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人工智能時代撲面而來,正是我們探索更多原創性創新,走向世界科技最前沿的好時機。當前我國人工智能領域正在引領的顛覆性創新,將從哪些方面有力推動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如何看我國在全球化時代的創新引領力,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際競爭前景?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人工智能作為核心驅動力之一,正深刻改變著世界。中國在這一領域展現出的顛覆性創新,使人工智能沿著高性能計算的路線,走出一條不同于美國的、有中國特色,而且代表未來世界技術經濟發展方向的道路。
第一,技術創新與突破。中國通過深挖基礎理論、優化算法、提升模型效率等手段,可以在AI技術上實現一系列原創性突破。DeepSeek的成功展示了中國團隊在自然語言處理和深度學習領域的深厚積累和技術創新能力。但DeepSeek還只是彎路超車的成果,是與美國在同一賽道內的顛覆性創新。中國未來還將有換道超車的出現,這是與美國在不同賽道上的顛覆性創新。
換道超車的顛覆性創新,主要表現在人工智能基本科學范式上,產生不同于美國計算主義的創新方向,具有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特點。帶來的變化,將是人工智能從美國單純的物質科學范式,走向主客體統一的信息科學范式,中國數據空間發展戰略將在這個方向上取得突破,國外生成式AI的下一代發展也將向這個方向匯集。美國沿著現有慣性發展下去,有可能失去人工智能發展的主導權。
第二,產業轉型與升級。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正在推動傳統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通過提高生產效率、優化服務模式、開拓新市場等手段,加速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值得指出的是,同是人工智能,中美AI帶來的產業影響有待進一步觀察。例如,AI在美國很可能沿著自動化方向演進,進而帶來大規模失業。而中國能不能結合人力資本密集的增值服務業的發展,讓AI提供更多工作機會?從目前中國正在興起的DeepSeek開發熱中,可以看到一些積極的跡象。而中國擅長于在各行各業應用高科技,這也是希望所在。
第三,生態建設與開放合作。中國在AI領域的創新不僅體現在技術層面,還體現在構建開放共享的生態系統上。
中國往往在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取得技術突破后,因為缺乏生態,而難以轉化為應用。從DeepSeek開始,情況將發生逆轉,中國人也具備了利用生態打造事實標準的成功先例。通過開源策略、產學研合作等方式,吸引全球資源和人才參與,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有助于增強我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影響力。
第四,政策支持與市場驅動。中國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為AI領域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資金保障。龐大的市場需求也為技術創新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機會,推動了技術的快速迭代和規模化應用。這些都對創新型國家建設極為有利。
當然,創新型國家是一個超越技術范疇的更為綜合的目標。顛覆性技術創新只是打造創新型國家的一個環節,屬于新質生產力中的技術提升。人工智能本身是這種技術提升的一個方面,好在通過以DeepSeek為先兆的這一撥(未來五年)追趕,我們超過預期地達到了初步的超車效果,至少給領先的美國巨頭以巨大震動,讓“星際之門”懷疑人生。但真正實現創新型國家,仍然任重道遠。其中最直接要解決的,是沿著現有技術與經濟緊密結合的方向,進一步將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將現實生產力進一步轉化為產業體系現代化的成果。而在這一過程中,最關鍵也最有效的努力,是在經濟要素中加入數據這一新型生產要素。這一點在世界各國中是獨一無二的,由此改變了作為經濟核心的資本、勞動要素的構成,這是生產要素的顛覆式創新。技術的顛覆性創新一旦與經濟要素的顛覆性創新結合起來,創新型國家才能具有變為現實的邏輯基礎。
在這方面,DeepSeek帶來的一個最大啟示在于,一個幾乎全部由應屆畢業生組合而成的團隊具有打破美國人工智能巨頭壁壘的實力。中國看到了人才的希望。這種希望不僅在于中國已建立了一流的研究機構、提供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技術創新環境,還在于自下而上涌現出通過人才將技術的顛覆性創新與經濟要素的顛覆性創新結合起來的范例。一旦把這個短板補強,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顛覆性創新不僅能為自身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將對全球科技創新格局產生深遠影響。通過持續的技術突破、產業轉型、人才培養和開發等多方面努力,中國將逐步構建起強大的創新體系,在未來成為世界科技最前沿的引領者之一,實現產業體系現代化,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參考文獻:
[1]奧利弗·E.威廉姆森.資本主義經濟制度[M].段毅才,王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