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數西算”作為一項具有深遠戰略意義的工程,正深刻改變著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格局。
本文根據企業公開信息所列出的這50家企業,是積極參與我國“東數西算”工程建設,提供網絡、數據、算力等諸要素解決方案及產品的部分企業,讀者可通過對照這些企業的產品及方案,更直觀地感知我國“東數西算”工程建設的技術水平。
“東數西算”通過構建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將東部地區的數據和算力需求有序引導至西部,實現數據中心建設布局的優化,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簡單來說,就是讓西部充裕的算力資源更充分地服務于東部數據的運算,為數字化發展強力賦能。
自2022年2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以來,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地啟動建設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
提升國家整體算力水平:通過統籌規劃,引導數據中心適度集聚、集約發展,提高算力使用效率,實現全國算力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從而提升國家在全球數字經濟競爭中的算力實力。
擴大有效投資:數據中心產業鏈條長、投資規模大、帶動效應強。從數據中心的建設,到服務器、存儲設備等硬件制造,再到云計算、大數據服務等軟件和服務領域,以及相關的網絡通信、能源供應等配套產業,“東數西算”工程有力帶動了產業上下游投資,為經濟增長注入強大動力。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將算力設施由東向西布局,帶動相關產業有效轉移,促進東西部數據流通、價值傳遞。一方面,延展了東部地區數字經濟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為西部地區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縮小東西部發展差距,實現區域間優勢互補、協同共進。
“東數西算”工程發展到今天,網絡傳輸問題、產業協同、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等問題亟待解決。
長距離的數據傳輸會帶來網絡時延問題,影響數據處理的時效性。特別是對于一些對實時性要求極高的業務,如金融交易、工業互聯網的實時控制等,網絡時延可能導致業務風險。目前東西部地區在產業基礎、政策環境、人才儲備等方面存在差異,可能導致產業協同難度較大。隨著數據在東西部之間的流動,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面臨更高要求,數據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可能面臨泄露、篡改、濫用等風險。
“東數西算”工程是我國在數字經濟時代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它關乎國家數字經濟的長遠發展,關乎區域協調發展的大局,關乎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盡管在推進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但隨著各項政策的持續完善、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產業協同的日益緊密,“東數西算”必將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為我國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助力我國在全球數字經濟競爭中搶占先機,實現從數字大國向數字強國的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