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兩歲半的女孩成為首個在母親子宮內接受運動神經元疾病治療的人。如今,孩子沒有表現出任何罕見的遺傳病跡象。她的母親在懷孕后期服用了一種基因靶向藥物,目前孩子也在繼續服藥。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悉尼分校的兒科神經學家Michelle Farrar說:“這名女嬰得到了有效治療,沒有出現任何癥狀。”
這個孩子在母親懷孕時就患上一種名為脊髓性肌萎縮癥的遺傳性疾病。這種疾病會影響控制運動的運動神經元,導致肌肉逐漸衰弱。大約每1萬名新生兒中就有一人患有某種形式的脊髓性肌萎縮癥,后者是嬰兒和兒童的主要遺傳死亡原因。
在最嚴重的情況下——就像這個孩子一樣,人體缺乏SMN1基因的兩個拷貝,而只有鄰近SMN2基因的一個或兩個拷貝。因此,身體不能產生足夠的蛋白質來維持脊髓和腦干中的運動神經元。這種蛋白質在妊娠中期和晚期以及嬰兒出生后的頭幾個月最為重要。患有嚴重疾病的兒童通常活不過3歲。
在過去10年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經批準了3種治療新生兒脊髓性肌萎縮癥的藥物。這項研究中使用的口服藥物名為Risdiplam,由總部位于瑞士巴塞爾的羅氏生物技術公司生產。作為一種小分子藥物,它通過改變SMN2基因的表達以產生更多SMN蛋白來發揮作用。
迄今為止,脊髓性肌萎縮癥的治療都是在嬰兒出生后進行的。但是,多達一半的新生兒缺乏SMN1基因的兩個拷貝,且只有SMN2基因的兩個拷貝,因此生下來就會出現一些癥狀。領導這項研究的美國圣裘德兒童研究醫院臨床神經學家Richard Finkel說:“仍有改進的空間。”
“在子宮內給藥的想法來自父母。他們遭受了這種可怕疾病的損失,并想知道是否有治療方案可以在出生前就開始。”Finkel說,FDA最終批準了對這個孩子的研究。
在研究中,這位懷孕32周的母親每天服用Risdiplam并持續了6周。嬰兒從大約1周開始服用這種藥物,并可能在余生中持續服藥。
分娩時的羊水和臍帶血測試表明,藥物已經到達了胎兒體內。與其他出生時患有同樣疾病的嬰兒相比,這名女嬰血液中的SMN蛋白含量更高,神經損傷程度更低。她沒有表現出肌肉無力的跡象,肌肉發育正常。
“這顯然是非常令人放心的。”Finkel還建議對孩子進行終身監測。他表示,盡管只涉及一個人,但這項研究強調了早期治療的重要性。“我們瞄準的治療窗口非常狹窄。”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積極結果為更大規模的研究打開了大門,從而了解這些發現能否被復制。這也增加了當出生后治療方法匱乏時,在子宮內治療其他遺傳疾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