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作家、茶文化"跨文化交流推廣"傳播講師、企業文"化品牌顧問。茶領"域研修二十余年,"曾為荷蘭禾眾基"金會茶項目專家"組成員,上海陶瓷"藝術家協會副秘"書長。
近日,總是會想到小時候,外婆拿"出銀筷子吃飯,拿出銀壺來泡茶喝的"情景,而平時不用的時候,外婆會拿著"一塊絲綢手帕,認真地擦呀擦呀,也偶"爾會用牙膏,把各個銀器都擦得亮亮"的。外婆說,銀壺泡茶好喝,銀壺和茶"是相互滋養的。
也記得曾去法門寺參加一個活"動,看到了出土的唐代鎏金銀茶碾,碾nbsp;槽里有殘留的茶末子,它們竟然還泛"著暗綠時的一份震撼。
我是喜歡銀器的。也了解到,陸羽"在《茶經》一書里也寫到過“鍑以生鐵"為之……用銀為之,至潔”,這句話建"立了銀器在茶文化中的地位。而宋代點茶成風,銀執壺曾映襯著由茶百戲"而成的“湯花”。蘇軾在《試院煎茶》"中也寫下了“銀瓶瀉湯夸第二,未識古"人煎水意”等語。
曾經去過茶馬古道上的“銀都”,"那里的“一錘一鏨”的古法工藝,能將
熔化的銀“變幻”出各種造型,在銀"器上又能雕刻各種花紋,讓人驚嘆不"已。老匠人只選用“990"銀”(純度為"99%"的白銀),既保證延展性又防止"氧化。云南匠人認為銀是有靈性的,熔"銀時他們會加入紫草灰,希望銀子能"“記住山魂”。而純手工打銀壺不是容"易之事,有的需要經過"12"萬次的錘打"才可以,而且用的是陰陽錘,就是鐵錘"定形,木錘整紋。此外,匠人們還會遵"循一些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比如陰"陽之道,銀壺講究七分銀三分工,器型"要符合天圓地方。藏族的藏式銀器多"取壇城造型,漢族則喜歡三才式(蓋"為天,身為人,托為地),當然現在也"有一些定制壺,就是主人喜歡什么款"式,讓銀匠人定做。在紋樣方面,茶器"上禁刻猛獸,一般裝飾“歲寒三友”類"的和自然有關的內容。
喝茶,可以將就也可以很講究,講"究的人就會玩個極致,銀壺煮茶藏著"奧妙,顯化出來在茶湯里,在人的味蕾"上、感覺中。用銀壺的茶友應該都有"體會,銀壺導熱很快,如果壺柄上不"綁點東西,溫度過高,根本沒法把壺"提起來,所以銀壺的快速導熱性也能"使得水溫均勻上升,避免局部過熱破壞茶氨酸,有人用科學術語解釋就是"銀原子的振動頻率和水分子的振動頻"率形成共振,延緩了熱能散失。
老茶客會說:銀壺泡茶,茶湯是活"的,比如鐵觀音,茶湯喉韻綿長,在口"中跳舞的感覺,不斷生津。所以,如果"用銀壺泡茶,不管是泡綠茶、烏龍茶,"還是老普洱,對比用瓷器沖泡,就能體"會到茶湯精微的變化。
在某一個陽光午后,用一把銀壺"和茶葉進行一次碰撞,感受著眼睛看不見的那些共振,當茶湯滑過銀壺的"曲線,我們品味的不僅是茶韻,更是人"類用金屬和植物對話的智慧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