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校大操場旁的篤學園里,有一棵繁茂的大榕樹。它的樹干粗壯,需幾個人合抱才能圍住,樹皮斑駁,仿佛記錄著歲月的滄桑。大榕樹的枝葉向四周伸展,如同一把巨大的綠色傘蓋,遮天蔽日,為校園增添了一抹生機勃勃的綠意。
記得這棵榕樹是建新校區時,從其他地方移栽過來的。當時擔心它成活不了,工人用麻繩保護它的樹干,盡可能剪掉它的枝葉,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它的根系。經過數月的精心照料,榕樹竟奇跡般地煥發出新的生機,枝葉漸漸蔥蘢。算來,榕樹來我們學校也近二十年了。
如今,大榕樹愈發茂盛,鳥兒們在樹上搭窩建巢。每天清晨,孩子們總伴隨著悅耳的鳥鳴聲開始一天的學習生活。在大榕樹的濃蔭下,歲月悠悠,弦歌不輟。它見證了無數學子的來來去去,承載了無數童年的歡笑與淚水。
八年前,我成為這所學校的負責人,每天路過這棵大榕樹,我總是駐足摸摸它的枝干,仰望它高大的身軀,思考著這樣的一棵樹,不應該只是一棵樹,它還可以為學生成長、學校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榕樹是我們福州的市樹,它堅韌不拔,默默守護著這片土地。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也一樣用心呵護著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在每一次與榕樹的對話中,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我們的教育要為鄉村的每個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我們要將學校打造成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大家庭,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綻放光彩。
一、開墾活動空間
如何才能讓這棵樹真正被看見?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讓它與兒童親密接觸。 于是,我們在榕樹下建了一座小花園,種上了桂花、梔子花、紅葉草等植物,轉角處放置一塊大石頭,上面鐫刻著紅色的“篤學園”三個字。草木叢中擺放上幾個精致的綠色鳥巢書吧,里面擺滿了孩子們喜歡看的書本。一條石頭小徑蜿蜒其間,通向榕樹下的閱讀角。榕樹的枝干上,幾只惟妙惟肖的樹脂小松鼠或向上攀爬,或翹首回望,一只可愛的樹脂小考拉正掛著枝干上蕩秋千呢……課間,孩子們像小鳥一樣飛向篤學園,孩子們在這里閱讀、交流,鳥語花香中,心靈得以滋養。這里成了孩子們心靈的港灣,榕樹似乎也有了靈魂。
“榕樹下的故事時光”是孩子們每天翹首期盼的。課間,孩子們圍坐在茂盛的榕樹下,聽著其他同學講述精心準備的故事。他們或聲情并茂,或幽默詼諧,將故事中的角色演繹得栩栩如生。榕樹的枝葉輕輕搖曳,也在認真聽著每一個故事。孩子們在這里學會了表達,學會了傾聽,更重要的是,他們在這里找到了自信和勇氣。每一次的分享,都是他們成長的見證。隨著活動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孩子主動報名參加,成為故事的主角,他們用稚嫩的聲音編織著一個個美好的夢。“榕樹下的故事時光”為鄉村學校書香校園建設涂抹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已然成為孩子們心中最溫暖的記憶。
而“校園星舞臺”更是給孩子們提供了展示的舞臺。榕樹下,孩子們在這里放飛自我,展現自己的才藝。每周一的才藝展示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站在這個小小的舞臺上,成為眾人的焦點。他們的表演或許稚嫩,卻充滿了真摯的情感和無限的活力。榕樹見證了他們的努力和成長,每一片葉子都仿佛在為他們鼓掌,每一片光斑都仿佛在為他們喝彩。他們在這里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光芒。就像有的同學說“真沒想到,我也敢上臺吹奏葫蘆絲,還吹得這么好聽,我為自己點贊。” 小小的“校園星舞臺”,成為了鄉村兒童夢想起航的地方。
教育從來都不是拒絕與控制,而是喚醒與激發、打開與擁抱、對話與互動。學校空間改造,不僅提升了視覺上的美感,更是對教育常識的回歸和兒童立場的堅守。
二、扎根榕樹精神
我們福州自古就稱作“榕城”。東晉時期,福州太守張伯玉號召福州居民遍植榕樹,從此福州街頭就出現了“暑不張蓋,綠蔭滿城”的景觀。榕樹精神是我們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符號。作為教育人,我們有責任把榕樹精神傳承下去,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這份堅韌與包容,并用榕樹精神守護、建設自己的家園。根據鄉村學校實際,我們以“榕、容、融、榮”四字演繹榕樹精神。讓榕樹精神如同榕樹的根須,緊緊扎根于孩子們的心田,滋養他們的成長。
榕,代表著榕樹本身的堅韌與挺拔,它的根深深扎入土壤之中,無論風雨如何侵襲,都能屹立不倒。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正是當今孩子們需要學習和傳承的。
容,寓意包容與寬廣。榕樹的枝葉如巨傘般展開,教會孩子們以寬廣的胸懷接納不同的聲音和思想。“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是福州的城市精神。作為沿海城市,我們的先輩林則徐就是開眼看世界第一人,他主張要有容納世界的宏大氣量和向外開拓的進取精神。在信息科技時代,我們的教育更需要培養孩子們博大的胸襟和開闊的視野,讓他們在多元文化中汲取智慧,成長為適應未來生活的現代人才。
融,意味著融合與共生。榕樹的氣根交織成網,獨木成林,象征著團結與合作。我們鼓勵孩子們在學習中不僅要多學科融合,更要學會如何將知識融入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也倡導同學之間的融合。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成長,才能生長出一片風景。
榮,象征著蓬勃與希望。榕樹蓬茂昌盛,激勵孩子們勇往直前,追求夢想。這是一份深深的祝福,期待他們一直葆有旺盛的生命力,去迎接生命的挑戰。
堅韌、寬廣、會通、希望,這不僅是榕樹精神的精髓,更是我們教育理念的基石。我們把榕樹精神融入學校日常教育教學和校園文化建設,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汲取其力量。圍繞榕樹精神,學校開展了一系列富有創意的教育活動:舉辦“榕樹精神”征文比賽,征集校園吉祥物“榕榕”繪畫設計比賽,創作“榕樹歌曲”等,讓孩子們了解榕樹、喜愛榕樹,共同傳承和發揚榕樹精神。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更增強了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如今,榕樹精神已經深深扎根于學校的每一寸土地,它滋養著孩子們的心靈,激勵著他們不斷前行。
三、生長溫暖故事
大樹靜默不語,卻見證了無數溫暖的故事。那一個個故事就像條條根須,在歲月的脈絡中悄然生長,承載著孩子們的歡笑與淚水。
這里是師生的“心靈小驛站”。記不清多少次,老師在榕樹下與孩子談心聊天,傾聽他們的心聲,解答他們的困惑。那一次次鼓勵,如同陽光灑滿心間,讓孩子們找到了前行的力量。
這里是老師的“集體備課室”。記不清多少次,老師們在大榕樹下探討教學方法。陽光灑在他們身上,他們熱烈地討論著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大榕樹靜靜聆聽著,葉片不住擺動,仿佛也在為老師們的敬業精神“點贊”。
這里是畢業生“永恒背景墻”。每年的畢業季,孩子們以大榕樹為背景,與老師和同學們合影留念,當“咔嚓”快門按動那一刻,學校就成了母校,快門聲定格了少年的瞬間,榕樹見證了成長的足跡。每當他們回母校,總先要去看看這棵大榕樹,這是一份念想和記掛,一份濃濃的校園情結。
這里是“迎新會客廳”。新學期開學時,學校也會在大榕樹下舉行迎新活動,歡迎新同學的到來。大榕樹下,新老同學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故事,讓新同學更快地融入這個大家庭。大榕樹是情感的紐帶,連接著過去與未來,承載著無數美好的回憶與期待。
這里是“語文新課堂”。語文老師會帶著孩子們在這里,講故事給孩子們聽,聲情并茂地朗誦經典詩詞,繪聲繪色地與孩子們共讀繪本故事。這樣的場景,不禁令人回想起兩千多年前唯美的畫面: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這里是“鄉村學校示范窗”。全縣城鄉教育一體化推進會、全縣教學開放日……每一場交流,都展示了鄉村學校獨特的校園文化和育人理念。大榕樹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也見證了鄉村教育的蓬勃發展。
這一切的一切,榕樹的每一條根須都知道,榕樹的每一片葉子都知道。大樹是有靈性的,它以獨特的姿態,定格這匆匆的一瞥,記錄歲月積淀的故事,見證學校的變遷,鐫刻時代的年輪。
傍晚,我總喜歡一個人靜靜坐在大樹下,感受著微風輕拂,傾聽著風葉的私語,心中充滿了寧靜。大榕樹在夕陽的余暉下更顯莊重,它的每一片葉子都似乎在訴說著學校的歷史與未來。
從大榕樹出發,便總能感受到那份來自它的溫暖以及它賜予我前行的力量……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專項課題“‘雙減’背景下農村小學‘新美育’的研究”(課題編號FJMYZX23-40)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福建福州市閩侯縣鴻尾超墘小學)
責任編輯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