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明確云南省德宏州蔗農常用除草劑對甘蔗田雜草的防治效果,研究選擇56%甲·滅·敵草隆可濕性粉劑、15%硝磺草酮懸浮劑和38%硝·滅·氰草津可濕性粉劑進行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3種藥劑在推薦使用劑量下對甘蔗田雜草均有較好的防效;藥后15 d,3種除草劑對甘蔗田總草的株防效為94.31%~95.74%;藥后40 d,3種除草劑對甘蔗田總草的防效均達97%以上;3個藥劑處理均未發現藥害現象,甘蔗生長相對安全。因此,這3種除草劑可推廣應用于甘蔗田的雜草防治,建議在甘蔗3~5葉期,雜草長至10 cm左右時使用推薦制劑量施藥。
關鍵詞:甘蔗;雜草;田間藥效;防效評價
中圖分類號:S4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25)02-0064-04
Control Effects of Different Herbicides on Weeds in Sugarcane Fields
LI Jin-liang1,LI Xiao-jing2,JIAO Xing-fan2,HUANG Jia-wei1,YIN Hong-xing1,HU Yong-liang1
(1. Yunnan Dehong Institute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Ruili 678600, PRC; 2. Yunnan Hengyuan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Kunming 650100, PRC)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determine the control effects of different herbicides on weeds in sugarcane fields in Dehong, Yunnan. Field control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2-methyl-4-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MCPA)-ametryn-diuron 56% WP, mesotrione 15% SC, and mesotrione-ametryn-cyanazine 38% W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ree herbicides had good control effects on weeds in sugarcane fields at the recommended doses. The control effects of the three herbicides on the total weeds in sugarcane fields varied between 94.31% and 95.74% on day 15 after application and exceeded 97% on day 40 after application. None of the three herbicides showcased phytotoxicity, and the recommended doses were safe for sugarcane growth. Therefore, the three herbicides can be promoted and used in the control of weeds in sugarcane fields. The herbicides should be applied at the recommended doses during the 3- to 5- leaf stage of sugarcane when the weeds grow to about 10 cm.
Key words:sugarcane; weeds; field control effect; evaluation of control effect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屬于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云南和海南等省份。甘蔗是我國最重要的糖料作物,蔗糖產量占全國食糖總量的90%以上,對保障我國食糖安全具有重要作用[1-4]。然而,甘蔗田中雜草種類多、數量大,不僅與甘蔗爭奪水肥和光照,而且傳播病蟲害,影響甘蔗正常生長,最終造成甘蔗產量減少,危害嚴重時減產可達50%以上[5-7]。目前使用化學除草劑仍是田間雜草防治的有效方式之一。截至2024年9月,我國農藥信息網上顯示有效登記狀態的甘蔗用除草劑產品高達286種。由于不同地區的氣候、土壤、田間雜草種類等存在差異,施用相同農藥對田間雜草的防效不同,因此在田間使用除草劑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藥劑并正確施藥才能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8-9]。此外,甘蔗田雜草防治中農藥亂用、濫用現象十分普遍,不僅造成環境污染,而且增強了雜草抗藥性[10-11]。因此,開展蔗農常用藥劑的田間藥效試驗,為蔗農在防治田間雜草過程中合理施用除草劑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至關重要。
云南省德宏州隴川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溫差小,日溫差大,立體氣候明顯且具有逆溫層,非常適宜甘蔗生長且有利于糖分積累,然而,適宜的環境也為田間雜草提供了較好的生長條件[12]。蔗田雜草是降低甘蔗產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雜草防治對于保證甘蔗高產穩產至關重要。除草劑具有見效快、成本低等特點,蔗區田間管理離不開除草劑的使用。研究對德宏州境內主要甘蔗種植區展開了調查,選擇當前該地區蔗農最為常用的56%甲·滅·敵草隆可濕性粉劑、15%硝磺草酮懸浮劑和38%硝·滅·氰草津可濕性粉劑開展田間藥效試驗,明確這3種常用除草劑的防治效果及其對甘蔗的安全性,以期為甘蔗田雜草防治藥劑的選擇和合理使用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與試驗地概況
試驗材料為云蔗08-1609,來源于云南省農科院甘蔗研究所。試驗藥劑包括56%甲·滅·敵草隆可濕性粉劑(登記號PD20132178,安徽中山化工有限公司)、15%硝磺草酮懸浮劑(登記號PD20142454,吉林金秋農藥有限公司)和38%硝·滅·氰草津可濕性粉劑(登記號PD20180880,山東奧坤作物科學股份有限公司)。試驗地點為云南省德宏州隴川縣云南省農科院甘蔗研究所甘蔗種植基地(97°45′34″E,24°11′22″N),海拔882.4 m,地勢平坦,土壤pH值6.8,有機質含量22.36 g/kg,肥力較好,田間雜草以牛筋草、馬唐、野茼蒿為主。2022年12月底,在前茬甘蔗收割后松兜,2023年4月20日用拖拉機培土,行距1.0 m,培土時施用云南天騰化工有限公司的甘蔗專用復合肥(N-P2O5-K2O=10-8-12)80 kg/667m2,尿素20 kg/667m2。
1.2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置5個處理(表1),每個處理重復4次,共20個小區,每小區長10 m,寬3 m,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間設置隔離行。每個小區單獨進行配藥施藥,采用噴霧法施藥,噴霧器為3WBD-16A型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噴霧前先進行噴霧器校準,計算每小區所需施藥時間,先施空白對照區,后施藥劑處理區,更換藥劑前需清洗噴霧器。施藥時,由專人計時,控制行進速度,均勻施藥,不重噴漏噴。每小區施藥完成后,記錄噴霧器內剩余藥量,計算偏離比例。于2023年5月6日噴霧施藥1次,此時甘蔗在3~5葉期,雜草長至10 cm左右。施藥當天人工除草處理小區進行人工除草。所有試驗小區的栽培管理條件與當地甘蔗栽培管理條件一致,且試驗期間無特別影響藥效的災害性氣候。
1.3 試驗方法
1.3.1 防治效果和增產效果調查 參考標準GB/T 17980.49—2000[13]進行調查,每小區隨機取4個0.25 m2的樣方,藥后15 d調查雜草的株數,藥后40 d調查雜草的株數和鮮重。2023年12月15日收獲時對甘蔗測產,每小區5點取樣,每個樣方1 m2。分別根據公式(1)和(2)計算防治效果和增產效果。
1.3.2 作物及其他生物的安全性調查 于藥后7 d和15 d采用目測法調查試驗藥劑對作物的安全性和對非靶標生物(如寄生性及捕食性昆蟲、其他鄰近作物)的影響。
1.4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和SPSS 24.0對數據進行方差分析,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法進行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防效調查結果
2.1.1 藥后15 d的防效 本次試驗各小區施藥偏離比例均在±10%內。由表2可知,藥后15 d 3個藥劑處理對甘蔗田雜草均有較好的防效。施用15%硝磺草酮懸浮劑對牛筋草、馬唐和總草的株防效分別為95.78%、95.11%和95.74%,均顯著高于其他2個藥劑處理;3個藥劑處理下野茼蒿的株防效無顯著差異。人工除草對牛筋草、馬唐、野茼蒿和總草的株防效分別為74.94%、73.59%、67.45%和72.40%,均顯著低于3個藥劑處理的株防效。
2.1.2 藥后40 d的防效 由表3可知,較藥后15 d的株防效,藥后40 d 3個藥劑處理的株防效均有所上升,但不同藥劑處理下牛筋草、馬唐、野茼蒿和總草的株防效均無顯著差異。人工除草對牛筋草、馬唐、野茼蒿和總草的株防效分別為72.78%、69.85%、74.48%和72.42%,均顯著低于3個藥劑處理的株防效。
由表4可知,藥后40 d 3個藥劑處理下牛筋草、馬唐、野茼蒿和總草的鮮重防效差異均不顯著。人工除草對牛筋草、馬唐、野茼蒿和總草的鮮重防效分別為87.97%、86.86%、86.13%和86.99%,均顯著低于3個藥劑處理的鮮重防效。
2.2 產量調查結果
由表5可知,施用56%甲·滅·敵草隆可濕性粉劑、15%硝磺草酮懸浮劑和38%硝·滅·氰草津可濕性粉劑后,甘蔗分別增產12.79%、13.50%和12.84%;人工除草處理增產12.16%,與3個藥劑處理的增產效果差異不顯著。
2.3 作物及其他生物的安全性調查結果
據觀察,未發現試驗藥劑對作物的藥害現象,同時目測調查未發現試驗藥劑對非靶標生物產生明顯影響。
3 討論與結論
研究結果表明,56%甲·滅·敵草隆可濕性粉劑、15%硝磺草酮懸浮劑和38%硝·滅·氰草津可濕性粉劑在推薦使用劑量下對甘蔗田雜草均有較好的防效。藥后15 d,3種除草劑對甘蔗田總草的株防效為94.31%~95.74%;藥后40 d,3種除草劑對甘蔗田總草的防效均達97%以上,可見3種藥劑在甘蔗田雜草防治方面具有較長的持效期。產量調查結果表明,3個除草劑處理對甘蔗產量均有一定的增產效果,雖與人工除草增產效果無顯著差異,但是雜草發生主要集中在炎夏雨季,田間高溫高濕,人工除草勞動強度大、效率低且除草不徹底,因此使用除草劑仍是最為理想的除草方式。同時,在整個試驗期間,3個除草劑處理均未發現藥害現象,甘蔗生長相對安全。此外,自然條件下,試驗所用藥劑包含的有效成分二甲四氯、敵草隆、莠滅凈、硝磺草酮和氰草津在土壤中消解較快,屬于易降解農藥,合理使用不會造成環境污染,甘蔗中的農藥殘留也較少[14-18]。
綜上所述,這3種除草劑可推廣應用于甘蔗田的雜草防治,建議在甘蔗3~5葉期,雜草長至10 cm左右時,施用推薦制劑量,可有效控制雜草危害。
試驗期間無特別影響藥效的災害性氣候,施藥當天無降雨,溫度為21.5~22.7℃,風速較小,不影響藥劑均勻噴灑。試驗地雜草主要為牛筋草、馬唐和野茼蒿,56%甲·滅·敵草隆可濕性粉劑、15%硝磺草酮懸浮劑和38%硝·滅·氰草津可濕性粉劑對這些雜草均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但因田間藥效試驗受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大,3種除草劑的藥效會因環境條件和土壤性質不同而有所差異[19-21]。氣溫、濕度和施藥期間降水量會影響除草劑滲入植物體內的速度和傳導效果,施藥時的風速會影響噴施藥劑的均勻分布,土壤的酸堿度則影響藥劑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此外,不同甘蔗種植區的雜草類型存在差異,不同雜草對除草劑的耐受性不同,這直接影響除草劑的除草效果[22-23]。因此,在選擇除草劑防治田間雜草時,需要結合用藥地區靶標雜草生長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氣溫、降水量、濕度和風速等因素,合理施藥以提高除草劑的除草效果。
參考文獻:
[1] 周慧文,陸桂軍,吳建明,等. 中國甘蔗種業發展研究進展[J]. 廣西科學,2023,30(3):421-433.
[2] 張莉娟,吳鳳,李今朝,等. 中國糖料蔗和果蔗品種發展歷史[J]. 農業研究與應用,2023,36(6):79-86.
[3] 吳建明,李燕嬌,鄧宇馳,等. 中國甘蔗栽培的研究進展[J]. 廣西科學,2022,29(4):613-626.
[4] 趙婷婷,孫婷婷,王俊剛,等. 甘蔗育種研究進展[J].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24,54(10):1814-1832.
[5] 李佐展. 廣西甘蔗田雜草危害特點及防控措施[J]. 廣西植保,2023,36(4):33-36.
[6] 趙勇,昝逢剛,羅志明,等. 除草劑在甘蔗生產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中國糖料,2017,39(2):54-57,70.
[7] 孫金秋,任相亮,胡紅巖,等. 農田雜草群落演替的影響因素綜述[J]. 雜草學報,2019,37(2):1-9.
[8] 王洪賢. 農藥在農作物種植中使用技術要點[J]. 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4(9):50-52.
[9] 黃慧文,李德偉,梁菊菊,等. 我國甘蔗用農藥登記現狀分析[J]. 農藥,2024,63(3):157-162.
[10] 潘浪,劉敏,劉偉堂,等. 我國雜草科學學科發展現狀與展望[J]. 植物保護,2023,49(5):295-302,389.
[11] 王彥輝,楊彩英,馬永林,等. 廣西甘蔗田馬唐對莠去津抗性水平檢測及機理初探[J]. 西南農業學報,2017,30(8):1790-1794.
[12] 李嘯宇,高欣欣,張順生,等.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甘蔗產業及其機械化應用現狀分析[J]. 熱帶農業科學,2024,44(3):53-56.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農藥 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除草劑防治甘蔗田雜草:GB/T 17980.49—2000[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0.
[14] 劉剛. 我國甘蔗用農藥登記及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制定新進展[J]. 甘蔗糖業,2021,50(4):42-48.
[15] 簡秋,鄭尊濤,宋穩成. 三元除草劑二甲四氯·莠滅凈·敵草隆在甘蔗及土壤中的消解特性研究[J].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15,37(5):825-831.
[16] 趙勇,羅志明,朱建榮,等. 甘蔗葉片莠滅凈和敵草隆的檢測及其殘留降解[J]. 浙江農業科學,2019,60(4):614-616,619.
[17] 吳仁海,孫慧慧,蘇旺蒼,等. 氰草津對小麥安全性及光合、熒光參數的影響[J]. 麥類作物學報,2015,35(5):714-721.
[18] 鄧立剛. 硝磺草酮在水中的光解及其在土壤中的降解特性研
究[D]. 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6.
[19] 代勇. 如何做到農藥安全和科學使用[J]. 新農業,2018(23):22-24.
[20] 馬金芳. 影響農藥藥效的主要因素[J]. 農村科技,2009(3):43.
[21] 周漢章,劉環,宋銀芳,等. 不同因素對44%單嘧·撲滅WP除草效果的影響[J]. 農藥,2011,50(10):769-772.
[22] 陳鵑,馬露露,趙帥,等. 影響除草劑效果的環境因素和提高其效果的有效途徑[J]. 黑龍江糧食,2024(6):135-137.
[23] 胡利鋒,劉小安,孫蘭,等. 除草劑安全劑作用機理研究進展[J]. 農藥學學報,2017,19(2):152-161.
(責任編輯: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