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油菜是我國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同時也是良好的用地養地作物。為充分利用冬閑田擴種油菜,緩解晚熟粳稻油菜輪作茬口矛盾并篩選肥油兼用油菜品種,選取了江蘇省生產上8個代表性油用品種,含4個品種間雜種和4個三系雜交種,連續2年在南京江寧區和南京玄武區2個晚熟粳稻田開展試驗,比較不同品種翻壓還田時的生物量,全氮、全磷、全鉀含量和全氮、全磷、全鉀養分累積量。結果表明,在正常肥力投入情況下,品種間雜種的生物量總體高于三系雜交種。其中,寧R201gt;寧R101gt;寧雜127gt;寧雜1818,且寧R201、寧R101和寧雜127的生物量均超過對照秦優10號10%以上。說明這3個品種作綠肥可以為土壤提供更多的有機質。全氮、全磷、全鉀總養分的累積量分析結果表明,寧R101、寧R201、寧雜127和寧雜1818均超過對照10%以上,說明這4個品種均具有較高的肥田潛力。綜上,寧R101、寧R201和寧雜127品種不管是盛花期總生物量,還是氮磷鉀的肥田潛力,均符合肥用品種的篩選要求,可作為江蘇省粳稻茬肥油兩用品種。
關鍵詞:粳稻茬;甘藍型油菜;肥油兩用;生物量;養分累積量
中圖分類號:S634.304""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5)01-0033-05
油菜是我國食用植物油第一大油源,每年提供優質食用油約520萬t,占國產植物油的55%[1]。江蘇省是我國長江下游區域油菜種植主產區,最高時2004年種植面積達到68.93萬hm2。但受效益低、機械化作業水平滯后和大量廉價油脂油料進口的沖擊,江蘇油菜種植面積持續下滑,2018年全省種植面積下滑至15.93萬hm2,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點(數據來自江蘇省統計局)。當前,我國食用油供給安全形勢嚴峻,食用植物油自給率僅約30%,為此國家把擴種油料作物寫進了每年的“一號文件”。油菜是我國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爭地矛盾相對緩和[2]。發展油菜產業可充分利用現有冬閑田,提高土地利用率,且油菜是良好的用地養地作物,尤其是稻油輪作模式可提高水稻單產10%左右,實現農田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3-5]。但是,江蘇的水稻品種以粳稻為主,為了追求高產與品質,粳稻品種的生育期通常比較長,收獲期比較遲,這會造成后茬油菜的播期推遲、產量降低。遇到極端氣候的年份,甚至會顆粒無收。當預估產量嚴重受損時,油菜種植戶會在盛花期將其作為綠肥使用。油菜作綠肥翻壓還田能顯著提高土壤養分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提高微生物量和酶活性,從而促進后茬作物生長并提高產量[6-8]。油菜綠肥與紫云英和苕子等傳統綠肥作物相比,具有種子成本低、容易獲得、種植和管理技術簡單、適應性和抗逆性強、生物量大、養分含量高等優勢[9]。江蘇省每年油菜綠肥的種植面積在1.33萬hm2左右。生產上,除了少數種植一些專用綠肥油菜品種,多以收獲油脂的主栽油菜品種作為綠肥應用,鮮有報道對粳稻茬肥油兩用品種的生物量和肥田潛力進行評估[10-12]。因此,本研究選取了生產上比較有代表性的8個油菜品種,通過比較不同品種翻壓還田時的生物量及其養分累積量,篩選出適合粳稻茬種植的肥油兩用油菜品種,以期為相關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點和材料
田間試驗分別于2020年10月下旬至2021年4月上旬在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秣陵鎮火炬村(南京江寧)和2021年11月中旬至2022年4月上旬在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試驗田(南京玄武)開展。各試驗點耕作層(0~20 cm)土壤基本理化性質見表1。供試品種為秦優10號、鹽油雜9號、寧R101、寧R201、寧雜1818、寧雜127、KL391和19AN4,均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提供,其中秦優10號作為對照。
1.2"試驗設計
江寧試驗點種植8個油菜品種,每個品種于2020年10月28日采用機直播,每個品種種植面積為3 333 m2,播種量為400 g/667 m2,不設重復。于2021年4月7日(盛花期)取樣并機械翻壓還田;玄武試驗點種植5個品種(寧R101、寧R201、寧雜127、寧雜1818、秦優10號),每個品種于2021年10月28日采用人工條播;每個小區面積為66.67 m2,重復3次。于2022年3月31日(盛花期)取樣并機械翻壓還田。試驗期間各試驗點均一次性基施油菜專用緩釋肥(N、P2O5、K2O含量分別為25%、7%、8%)50 kg,無病、蟲、草害防控等其他農事操作。
1.3"測定項目與方法
1.3.1"土壤基礎理化性質
水稻收獲后油菜基肥施用前,以整個田塊為采樣單元,采用5點采樣法采集0~20 cm耕層土壤,混合均勻后制成一個土壤樣品用以測定土壤基礎理化性質。其中pH值按照水土質量比2. 5 ∶1.0,用電位法測定;土壤全氮含量用凱氏法測定;土壤全磷含量用NaOH堿熔-鉬銻抗分光光度法測定;土壤全鉀含量用NaOH熔融法測定;速效磷含量用 0.5 mol/L NaHCO3浸提-鉬銻抗比色法測定;速效鉀含量用乙酸銨浸提法測定;有機質含量用外加熱-重鉻酸鉀容量法測定。
1.3.2"綠肥油菜生物量
綠肥盛花期時,江寧試驗點每個品種隨機選取3個樣方(1 m×1 m),玄武試驗點每個小區隨機選取1個樣方(1 m×1 m),測定其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并計算產量。
生物量(t/hm2)=樣方平均生物量(kg/m2)×667×15/1 000。
1.3.3"綠肥油菜養分含量
從每個品種的樣方中分別取一定量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烘干,計算干物質含量,烘干后的樣品分別用于測定氮磷鉀的含量。植株全氮含量用凱氏法測定;植株全磷含量用鉬銻抗分光光度法測定;植株全鉀含量用酸解堿化滴定法測定。
綠肥養分累積量(kg/hm2)=綠肥養分含量(g/kg)×生物量(t/hm2)×干物質含量(%)。
2"結果與分析
2.1"2021年江寧試驗點各品種的生物量
由表2可知,不同品種的盛花期生物量有明顯差異,品種間雜種總體高于三系雜交種。其中,寧R201的總生物量最高,為122.19 t/hm2;其次是寧R101,為109.53 t/hm2;第三是寧雜127,為 95.80 t/hm2,且這3個品種的生物量與對照秦優10號相比都增產了10%以上,分別為增產40.40%、25.85%和10.08%。3個品種表現為減產,其中KL391的生物量最低,為29.58 t/hm2,比對照減產了66.01%。
2.2"2021年江寧試驗點各品種的養分含量和累積量
由表3可知,各品種地下部養分含量差異明顯。其中,鹽油雜9號和秦優10號的全氮含量均超過10 g/kg,分別為12.84、12.30 g/kg;19AN4的全磷和全鉀含量均最高,分別為2.80、18.46 g/kg。但是從地下部養分的累積量來看,寧R201的全氮、全磷、全鉀累積量均最高,分別為25.97、8.52、 54.71 kg/hm2;KL391的全氮、全磷、全鉀累積量均最低,分別為6.16、0.64、9.99 kg/hm2。
由表4可知,各品種地上部養分含量差異明顯。其中,寧R101、鹽油雜9號和秦優10號的全氮含量超過25 g/kg,分別為29.15、26.08、27.25 g/kg;寧R101和寧R201的全磷含量超過4 g/kg,分別為4.64、4.28 g/kg;此外,寧R101的全鉀含量也最高,為31.62 g/kg。從地上部養分的累積量來看,寧R101的全氮累積量最高,為359.60 kg/hm2;寧R101、寧R201和寧雜1818的全磷累積量超過 40 kg/hm2,分別為57.26、69.87、49.70 kg/hm2;4個品種間雜交種的全鉀累積量均超過300 kg/hm2;KL391的全氮、全磷、全鉀累積量均最低,分別為89.51、14.96、 95.65 kg/hm2。
2.3"2022年玄武試驗點各品種的生物量
在2021年江寧試驗點結果的基礎上,保留4個品種間雜交種和對照開展重復試驗。由表5可知,各品種的總生物量與上年相比均大幅降低,存在年度間和不同試驗點差異。但是,寧R201的生物量依然最高,為67.81 t/hm2;其次是寧R101,為 54.46 t/hm2;第3依然是寧雜127,為47.07 t/hm2;與對照秦優10號相比,分別增產50.02%、28.58%和10.22%,增產趨勢與上年結果相符。
2.4"2022年玄武試驗點各品種的養分含量和累積量
由表6可知,各品種地下部養分含量差異明顯。其中,寧R201的全氮含量超過10 g/kg,為 11.15 g/kg;寧雜127的全磷含量最高,為3.07 g/kg;
寧R201的全鉀含量也最高,為29.07 g/kg。但是從地下部養分的累積量來看,寧R101的全氮累積量最高,為19.03 kg/hm2;寧雜127的全磷累積量最高,為6.14 kg/hm2;寧R201的全鉀累積量最高,為 45.38 kg/hm2;對照秦優10號的全氮、全磷、全鉀累積量均最低,分別為8.17、2.20、14.34 kg/hm2。與上年結果相比,各品種與對照地下部養分含量年度間變化趨勢差異明顯,但是養分累積量變化趨勢基本相符。
由表7可知,各品種地上部養分含量差異明顯。其中,寧R101、寧R201和秦優10號的全氮含量超過25 g/kg,分別為26.69、33.03、26.40 g/kg;寧R201的全磷含量超過4 g/kg,為4.74 g/kg;此外,寧R201的全鉀含量也是最高,為40.03 g/kg。從地上部養分的累積量來看,寧R201的全氮累積量最高,為309.37 kg/hm2;寧R201的全磷、全鉀累積量均最高,分別為44.37、374.90 kg/hm2。
2.5"不同品種氮磷鉀肥田潛力分析
以各品種氮磷鉀總養分的累積量作為油菜肥田潛力指標進行分析。2021年的結果表明:對照秦優10號的全氮累積量為309.12 kg/hm2(表3、表4),僅次于寧R101和寧R201的氮累積量,其中寧R101的氮累積量為378.73 kg/hm2,其肥田潛力超過對照10%以上,達到22.52%;寧R101、寧R201、寧雜127、寧雜1818和19AN4的全磷累積量均超過對照89.89%、150.93%、31.24%、69.88%和43.21%;以上5個品種和鹽油雜9號的全鉀累積量均超過83.1%、100.1%、74.2%、60.6%、47.6%和10.7%;氮磷鉀總養分的累積量分析結果表明,總體上品種間雜種要優于三系雜交種(圖1)。寧R101、寧R201、寧雜127、寧雜1818和鹽油雜9號的肥田潛力均超過對照,其中寧R101、寧R201、寧雜127和寧雜1818超過對照50.49%、49.61%、19.02%和27.82%。
2022年的結果表明:對照秦優10號的全氮累積量為177.28 kg/hm2(表6、表7),低于寧R101、寧R201和寧雜127的全氮累積量,其中寧R101和寧R201超過對照10%以上,分別達到31.8%和84.3%;4個品種的磷累積量均超過對照10%以上,分別達到39.41%、88.28%、34.35%和10.59%;同時,4個品種的鉀累積量也均超過對照10%以上,分別達到80.95%、127.58%、44.78%和34.69%;氮磷鉀總養分的累積量分析結果(圖2)表明,寧R101、寧R201、寧雜127和寧雜1818均超過對照10%以上,分別達到55.73%、105.21%、24.67%和11.13%,2年結果趨勢基本一致。
3"討論與結論
在我國,豆科、十字花科和禾本科作物均可作為綠肥[13-17]。油菜作為近年來迅速興起的綠肥作物,其種植區域分布廣泛,且適應性強,較其他綠肥作物優勢明顯[18]。目前,關于肥用油菜品種或資源的篩選也有一些報道,但相對較少。王曉丹等以養分特性作為指標,從12個油菜品系中篩選到2份高硫苷種質[19]。秦璐等在低氮和低肥力條件下開展種質篩選和專用型油菜品種篩選[11,20]。盡管高硫苷油菜作為綠肥有利于抑制土壤中的病蟲害,但隨著雙低油菜品種在我國普及,再回頭發展高硫苷綠肥油菜已經不再符合生產實際,且會造成菜籽油品質下降。目前,油菜產業的發展主要以多功能利用為目標,如薹肥兼用、飼肥兼用油菜等[21-22]。本研究是從江蘇粳稻茬實際情況出發,以篩選肥油兼用油菜品種為目標。
生物量和養分累積量通常作為綠肥品種篩選的重要指標。生物量越大,養分累積量越高,越有利于綠肥還田后對土壤結構和理化性質的改良。與其他農作物相比,油菜雜種優勢強,增產效果顯著[23-25]。本研究2年試驗結果發現,8個品種的生物量總體高于前人報道,這可能與施肥水平有關[19-20]。其中,品種間雜種的生物量又總體高于三系雜交種,說明品種間雜種的雜種優勢可能更強,更適合用作肥油兼用品種。研究表明,油菜氮、磷、鉀養分的還田量可分別達到各養分累積量的64.23%、81.94%和99.73%,即養分還田量與累積量呈正相關[26]。本研究中,盡管各品種養分含量在年度間和不同試驗點的變化差異很大,但養分累積量在2年結果中趨勢基本一致。
綜合2年的試驗結果表明,品種寧R101、寧R201和寧雜127不管是盛花期總生物量,還是氮磷鉀的肥田潛力,均超過對照10%以上,符合肥用品種的篩選要求,可作為粳稻茬肥油兩用品種。
參考文獻:
[1]殷"艷,尹"亮,張學昆,等. 我國油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現狀和對策[J].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21,23(8):1-7.
[2]劉"成,馮中朝,肖唐華,等. 我國油菜產業發展現狀、潛力及對策[J].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9,41(4):485-489.
[3]曾家玉,熊楚國,吳"平,等. 稻田免耕水旱輪作對作物產量及土壤生態效應的影響[J]. 湖南農業科學,2009(8):34-36.
[4]張樂平,劉德林,鄒朝暉,等. 湖南油菜產業發展戰略的思考[J]. 湖南農業科學,2009(7):102-104.
[5]倪學志,于曉媛. 耕地輪作、農業種植結構與我國持久糧食安全[J]. 經濟問題探索,2018(7):78-88.
[6]高菊生,徐明崗,董春華,等. 長期稻—稻—綠肥輪作對水稻產量及土壤肥力的影響[J]. 作物學報,2013,39(2):343-349.
[7]韓配配,胡小加,廖祥生,等. 盛花期油菜綠肥還田對土壤微生物和后茬花生的影響[J].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9,41(4):638-642.
[8]魏"靜. 不同冬季覆蓋作物對土壤養分及雨養玉米生長特征的影響[D]. 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8.
[9]傅廷棟,梁華東,周廣生. 油菜綠肥在現代農業中的優勢及發展建議[J]. 中國農技推廣,2012,28(8):37-39.
[10]秦"璐,廖祥生,鄭元本,等. 綠肥油菜新品種中油肥1號的選育與應用[J]. 湖北農業科學,2021,60(19):30-33,38.
[11]秦"璐,韓配配,常海濱,等. 甘藍型油菜耐低氮種質篩選及綠肥應用潛力評價[J]. 作物學報,2022,48(6):1488-1501.
[12]劉"陳,王偉妮,廖世鵬,等. 我國油菜綠肥研究進展[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23(11):248-254.
[13]李集勤,黃振瑞,楊少海,等. 八種綠肥對土壤營養和烤煙產質量的影響[J]. 中國煙草科學,2020,41(6):24-29.
[14]王"琳,管永祥,陳"震,等. 不同種類綠肥養分積累比較及其對水稻產量的影響[J]. 江蘇農業學報,2020,36(5):1139-1143.
[15]劉建香,郭樹芳,雷寶坤,等. 綠肥生產利用方式對云南高原紅壤理化性狀及玉米產量的影響[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22,28(2):237-246.
[16]劉文婷,占仕發,魏木英,等. 福建高山設施葡萄園適宜綠肥品種的篩選[J]. 農業科技通訊,2020(10):203-204,314.
[17]李利霞,陳碧云,閆貴欣,等. 中國油菜種質資源研究利用策略與進展[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20,21(1):1-19.
[18]李子雙,廉曉娟,王"薇,等. 我國綠肥的研究進展[J]. 草業科學,2013,30(7):1135-1140.
[19]王曉丹,馬"花,官"梅,等. 綠肥油菜種質篩選與評價[J]. 核農學報,2022,36(6):1127-1136.
[20]劉"康,韋彩會,廖祥生,等. 廣西綠肥專用型油菜品種(系)篩選試驗[J]. 現代農業科技,2021(21):47-51.
[21]鄧力超,李"莓,周"興,等. 薹肥兼用油菜—雙季鮮食玉米高產高效種植模式研究[J]. 作物研究,2022,36(5):422-425,471.
[22]畢影東,樊"超,周廣生,等. 北方寒區飼肥兼用型油菜綜合利用研究進展[J].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23,45(3):437-443.
[23]陳曉杰,楊保安,范家霖,等. 小麥雜種優勢利用研究進展[J]. 種子,2022,41(1):66-73.
[24]Diers B W,McVetty P B E,Osborn T C. Relationship between heterosis and genetic distance based 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markers in oilseed rape (Brassica napus L.)[J]. Crop Science,1996,36(1):79-83.
[25]余澤文. 中國油菜強優勢雜交種親本的遺傳多樣性分析[D]. 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20:1-8.
[26]李逢雨,孫錫發,馮文強,等. 麥稈、油菜稈還田腐解速率及養分釋放規律研究[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9,15(2):374-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