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說人生是一幅畫,那么文化是其中至關重要的筆觸。這幅畫因它多了幾分韻致與厚重,這韻致又吸引更多的畫筆不斷豐盈它的故事。我與水墨畫的故事便是如此。
在第一節水墨課堂上,老師用嚴肅的口吻說:“水墨畫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凝聚著先人的汗水與智慧,希望你們能用心對待它。”我與水墨之緣,從此開始。
我面前是一幅《黃山云海圖》。黃山之景,我有所耳聞,怪石、奇松、云海……我滿心期待地從畫中尋找黃山絕景。只見山巔下方的云層如驚濤拍岸,似無邊際,山下之物在其遮蓋下無影無蹤,深入去看,那松石卻因云層著墨的深淺而若隱若現。真是“天顛韻先彰,留白歲月存”!感慨之余,我想起學《江雪》時所見的《寒江獨釣圖》。幾抹云,一舟,一叟,其余不沾滴墨,而遺世獨立的意蘊卻從二維紙面延伸到無盡處,令人浮想聯翩。回過神來,望著窗外空曠碧綠的草坪,頓覺清新,從此學會了欣賞留白的美感。也許,這就是水墨的魅力吧!
接著,我開始嘗試畫簡單的水墨畫。勾、提、點、擦,中鋒畫枝干,逆鋒畫金石……看似一目了然的筆法,卻因我的笨拙而顯得高深晦澀。我手握筆桿,鼓足勇氣繪出半邊山,可細看,那毛邊卻凸出了不少。再看同伴的成品,內心愈發煩躁,為什么我就是畫不好?

“不用著急,心先沉下來。練水墨畫可不是件易事,非常考驗耐性。”老師說。我重新調整好心態,手漸漸沉穩下來,筆法也流暢起來。山的輪廓初成,恰好,陽光從窗外射進來,為墨山鑲了一條金邊。我笑了,那金色是成長的色彩。
老師看著我的畫,感慨地說:“留白技法成長于唐代。之前的畫師大都覺得畫面應盡量充實,于是把生活中的所有物事都畫進來。殊不知,留白更能體現虛實相襯、物我合一的大意境。我們在學習水墨畫的同時,也背負了傳承的使命。”

一語點醒夢中人,我對水墨畫有了新的認識。回想起老師掛滿房間的大作、畫水墨畫時認真的眼神、教我們時充滿激情的語調,我忽然明白,那分明是他對水墨畫的欣賞,更是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喜愛。頓時,傳承水墨畫的責任感與豪情充滿內心,我明白了繪好水墨畫的意義。
素紙雖薄,卻載得起千年的厚重;水墨雖純,卻演繹了文化的盛會。
我要在畫好水墨畫的路上上下求索,守正創新,抒寫美與文化的華章!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實驗學校
指導老師 冷 永
◢ 推薦語
文章結構清晰,層次分明,以水墨畫為線索,通過賞水墨、學水墨、承水墨三個層次,表達了“我”對水墨畫的熱愛。作者在賞《黃山云海圖》時,對云海、松石等的細節描寫,讓人如見畫作。最后,升華主題,寫出了自己的感悟,表達了傳承傳統文化的決心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