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準確掌握江蘇省水域面積動態變化情況,貫徹落實《江蘇省水域保護辦法》。該文采用0.5 m空間分辨率高景衛星影像,開展2021—2022年江蘇省水域面積變化監測與分析工作。監測結果表明,2022年水域面積呈增加態勢,其中淮安、連云港、泰州、徐州、常州、宿遷和無錫7市水域增加,蘇州、南通、鎮江、南京、鹽城和揚州6市水域減少;2021—2022年水域面積增加的類型為湖泊、河流;水域減少的類型為坑塘、溝渠、水庫;重點河湖水域面積有明顯增長,主要由于洪澤湖、白馬湖、駱馬湖等實施退圩還湖,湖泊水域增加。本次監測成果,為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水域保護和管理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持和決策依據。
關鍵詞:水域面積變化;重點河湖;遙感技術;高分影像;衛星影像
中圖分類號:TV21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5)08-0109-04
Abstract: In order to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water area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implement the \"Measur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Waters of Jiangsu Province\". This paper uses 0.5-meter spatial resolution high-view satellite images to carry out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water area changes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2021 to 2022. Monitor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ter area will increase in 2022, with the water areas of Huai'an, Lianyungang, Taizhou, Xuzhou, Changzhou, Suqian and Wuxi increasing, and the water areas of Suzhou, Nantong, Zhenjiang, Nanjing, Yancheng and Yangzhou decreasing;2021 - 2022 The types of water area increase are lakes and rivers; the types of water area decrease are pits, ponds, ditches and reservoirs; The water area of key rivers and lakes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mainly due to the return of Hongze Lake, Baima Lake, Luoma Lake, etc. to lakes to lakes, and the lake waters have increased. The results of this monitoring provide water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for water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Provide important data support and decision-making basis.
Keywords: water area change; key rivers and lakes;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high-resolution images; satellite image
江蘇地處江淮下游,境內河流縱橫,湖泊眾多,列入《江蘇省骨干河道名錄》的河道723條[1]、《江蘇省湖泊保護名錄》的湖泊154個[2],在冊水庫946座,鄉級以上河道24 000多條。得天獨厚的江河湖泊是江蘇最具特色的資源稟賦和發展優勢。但是,由于歷史原因以及全省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部分地區河湖水域萎縮、功能衰退。進入新發展階段,加強河湖治理保護,維護河湖綜合功能,加快河湖生境復蘇,已成為江蘇水利一項突出而又緊迫的重要任務。
為了加強水域保護,發揮水域的綜合功能,改善水生態環境,保障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2020年江蘇省人民政府發布了《江蘇省水域保護辦法》,明確規定[3]:“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的水域面積、水文、利用狀況等進行動態監測,建立健全水域監測體系,每2 年開展一次水域調查評價,評估水域保護狀況,向社會公布”“省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流域性河道、省管湖泊及大中型水庫的水域調查評價”。因此,為更好地落實《江蘇省水域保護辦法》,及時掌握水資源現狀,加強水域的管理與保護,定期開展水域面積的動態監測十分必要。
隨著高分遙感技術的不斷提高,高分遙感在水利行業的應用也更加廣泛[4]。高分辨率遙感具有真實、客觀、快速、經濟、覆蓋全面和大范圍動態監測等優勢,是水域動態監測的一種重要技術手段,為水利行業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持和決策依據[5-6]。
本文利用高分遙感技術,結合2021年、2022年的2期高分遙感影像,在全省水域面積本底的基礎上,提取2021年、2022年2期影像的水域變化,并分析得到2021—2022年江蘇省水域面積監測成果。
1" 數據收集與處理
收集的數據資料[5]主要包括江蘇省水域面積本底數據、高分遙感影像、水利專題及行政區劃數據,以及遙感影像同期的降雨和重點河湖水位數據。
江蘇省水域面積本底數據主要為2020年江蘇省水域面積,是在國土“三調”水域監測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江蘇省水域保護辦法》的要求和河湖保護與管理的需求,通過2020年4—6月份0.8 m分辨率的高分遙感影像分析得到。
高分遙感影像采用2021年和2022年4—6月份高景衛星影像數據,空間分辨率為0.5 m。水利專題數據主要包括水利普查數據、河湖保護規劃數據、河湖劃界成果和退圩還湖成果等水利數據。考慮到降雨及水位變化與水域面積監測分析密切相關,收集遙感影像同期的降雨和水位數據進行分析。
數據處理主要將以上數據轉化為相同的地圖投影和坐標系統,便于疊加分析和處理。
2" 技術方法
本次水域面積監測類別主要分為河流、湖泊、水庫、坑塘和溝渠五大類。水域面積監測主要針對退圩還湖工程、河湖整治工程、人為侵占等人類導致的水域面積變化作為監測內容,而年際水位變化引起的水域面積增減不納入水域面積變化。首先比對2021年和2022年衛星影像,提取變化區域;其次針對變化開展外業核查,確認變化是否屬實;最后進行會商確認,整理、統計與分析。
2.1" 提取變化圖斑
采用2021年和2022年4—6月份的亞米級高景衛星影像(空間分辨率0.5 m),在全省水域面積本底數據的基礎上,經遙感解譯、綜合判讀分析提取2021—2022年水域變化圖斑,與國土“三調”成果對接,剔除水產養殖坑塘范圍內水域變化圖斑,共發現變化圖斑17 563個。
2.2" 調查核實
將2021—2022年全省水域面積變化的初步監測資料(主要包括變化編號、所屬行政區劃、地理坐標、面積和2期變化對比圖片)分發調查單位,開展水域面積變化的外業調查核實。調查單位利用GPS外業查找水域面積變化區域,現場調查核實的主要內容包括變化區域是否屬實、項目名稱、責任主體、相關審批情況、面積和情況說明等,并拍攝現場照片。
2.3" 會商確認
由上級單位對調查信息進一步復核,組織省、市、縣三級會商,逐一確認變化圖斑變化性質、是否計入年度水域面積變化等。
2.4" 匯總統計
對外業調查核實成果進行整理,剔除水域沒有 變化的區域,對水域變化區域分類、分市整理,便于下一步分析。
3" 結果分析
3.1" 總體情況
對2021—2022年江蘇省各類水域面積變化情況進行統計,如圖1所示。2021—2022年全省水域面積總體增加。水域面積增加的設區市有7個,其中增加最多的為淮安市增加2.36 km2,主要由于洪澤湖、白馬湖退圩還湖,湖泊水域面積增加;其次為連云港市,主要由于新挖坑塘,水域面積增加;水域面積減少的設區市有6個,水域減少最多的為蘇州市,其次為南通市,主要由于土地復墾、工程建設等原因造成坑塘水域被填埋,水域面積減少。
3.2" 各類水域面積變化情況
2022年湖泊增加46.96 km2,坑塘減少47.39 km2。主要由于洪澤湖、白馬湖、駱馬湖等湖泊退圩還湖,圈圩坑塘水域轉變為湖泊水域,湖泊面積增加,坑塘面積減少;另外,部分坑塘被填埋。河道、水庫和溝渠水域面積變化較小。2022年河道增加0.96 km2,主要由于新孟河拓浚工程、通榆河河道整治、蘇北京杭運河新建碼頭擴挖水域等;水庫減少0.04 km2,主要由于土地平整、新建平臺等占用水域;溝渠減少0.27 km2,主要由于土地復墾填埋溝渠。2022年全省各類水域面積變化統計圖如圖2所示,水域面積增加、減少典型對比圖如圖3、圖4所示。
3.3" 省重點河湖變化情況
本次評價的省重點河湖包括33條流域性河道和13個省管湖泊,共46個省重點河湖。其中河道涵蓋了《江蘇省骨干河道名錄》全部33條流域性河道。省管湖泊包括洪澤湖、太湖、高郵湖、邵伯湖、駱馬湖、白馬湖、寶應湖、滆湖、長蕩湖、石臼湖、固城湖、射陽湖和大縱湖共13個省管湖泊。
3.3.1" 流域性河道
33條流域性河道2022年水域面積發生變化的有7條,其中1條河道水域面積凈減少(吳淞江),另外6條河道水域面積凈增加(京杭大運河蘇北段、淮河入江水道、黃河故道(楊莊以下段)、新孟河、三陽河、通榆河)。其他26條河道水域面積無變化。
2022年流域性河道水域面積總計凈增加0.31 km2。其中增加0.34 km2,主要是新孟河、京杭大運河蘇北段、通榆河等7條河,主要由于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京杭大運河蘇北段宿遷市泗陽西港新建港池等;減少0.03 km2,主要是通榆河、吳淞江和京杭大運河蘇北段,主要由于通榆河整治占用水域、蘇州吳中區吳淞江土地整治水域填埋等,詳見表1。
3.3.2" 省管湖泊
監測的13個省管湖泊水域面積增加的有5個,分別為太湖、洪澤湖、駱馬湖、滆湖、白馬湖;其他8個省管湖泊水域面積無變化。
2022年省管湖泊水域面積總計凈增加44.63 km2。其中增加44.73 km2,主要是洪澤湖、白馬湖、駱馬湖等實施退圩還湖,湖泊水域空間得到恢復;水域面積減少0.1 km2,主要為洪澤湖、駱馬湖新增圈圩占用湖泊水面,詳見表2。
3.4" 大中型水庫
2022年49座大中型水庫水域面積為247.64 km2,較2021年減少0.04 km2。其中水域面積增加的有5座水庫,包括臥龍水庫、大泉水庫、大溪水庫、桂五水庫、化農水庫,主要由于水庫管理范圍內河道擴寬、新增灌溉渠等水域增加;水域面積減少的有4座水庫,包括石梁河水庫、大河橋水庫、金牛山水庫和二圣水庫,主要由于土地平整、新建平臺等占用水域;其他40座大中型水庫水域面積無變化。
3.5" 其他水域變化情況
3.5.1" 其他河湖庫
省重點河湖以外的河道水域、湖泊水域和水庫水域等其他河湖庫(以下簡稱“其他河湖庫”)水域面積為5 207.25 km2,較2021年增加2.94 km2,主要由于實施退圩還湖,湖泊水域面積增加。其中增加較多的是泰州市,主要原因泰州市得勝湖、蜈蚣湖實施退圩還湖,湖泊水域面積增加;水域面積減少的有無錫市、鎮江市、南京市,主要原因水域占用填埋。2022年全省其他河湖庫水域面積變化統計圖如圖5所示。
3.5.2" 坑塘、溝渠
坑塘、溝渠水域面積為5 536.86 km2,較2021年減少47.67 km2。主要由于實施退圩還湖將部分坑塘水域轉為湖泊水域,坑塘水域減少。其中坑塘、溝渠水域面積減少較多的有淮安市(-23.89 km2)、宿遷市(-17.66 km2),主要原因洪澤湖退圩還湖,坑塘水域減少。坑塘、溝渠水域面積增加較多的有連云港市(1.17 km2)、徐州市(0.81 km2)、常州市(0.12 km2)、無錫市(0.03 km2),主要由于坑塘開挖,水域面積增加。2022年全省坑塘、溝渠水域面積變化統計圖如圖6所示。
4" 結論與建議
根據2022年全省水域面積監測結果顯示,全省水域面積呈增加態勢,較2021年凈增加0.21 km2。由于退圩還湖實施,部分圈圩坑塘水域轉變為湖泊水域,湖泊增加46.96 km2,坑塘減少47.39 km2;河道、水庫和溝渠變化較小。另外,局部地區坑塘水面填埋,造成部分設區市水域面積減少。46個重點河湖水域面積有明顯增長,較2021年增加44.94 km2,主要由于洪澤湖、白馬湖、駱馬湖等湖泊退圩還湖的實施,湖泊水域增加。
建議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一方面嚴格對照《江蘇省水域保護辦法》要求,加強水域面積監測分析,及時掌握水域面積的動態變化,為水域管理和規劃提供有力支持,確保水域保護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需進一步建立健全水域監測體系,堅持依法治水,堅決采取更為嚴格的水域保護和治理修復措施,全面落實“面積不減少、功能不衰退”的保護目標,努力推動河湖生態環境復蘇,全力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為建設江蘇、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 歐建鋒,楊根林.江蘇省骨干河道名錄修訂思路與實踐[J].江蘇水利,2019(12):23-25.
[2]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公布江蘇省湖泊保護名錄(2021修編)的通知[J].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報,2021(5):70.
[3] 中國江蘇網.我省出臺水域保護辦法對五類重要水域實行特別保護[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0513326968
153035amp;wfr=spideramp;for=pc.
[4] 王梁,王偉明,孫晨紅,等.基于高分遙感技術的河湖長制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與應用[J].中國水利,2022(21):76-80.
[5] 梁文廣,錢鈞,高士佩,等.2012—2014年江蘇省水域面積變化遙感監測研究[J].水利信息化,2017(5):27-31.
[6] 高士佩,梁文廣,王冬梅,等.遙感技術在江蘇省水域面積監測中的應用[J].長江科學院院報,2017,34(7):132-13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