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深刻把握時代大勢,緊密結合當前我國國情和實際發展情況,對增強領導干部能力素質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時代特色和現實意義的新觀點、新論述、新要求。這些重要論述為新形勢下加強領導干部能力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面對國際、國內復雜變化的經濟發展環境和快速變化的經濟發展任務,國有企業領導干部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有效推行科學領導決策,如何將現代戰略決策管理和傳統決策管理理念有機結合,如何切實提升國有企業各層級領導干部的決策力,成為當下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因此,深入研究和思考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的決策力問題,對于推動國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實現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決策力的三個層次
決策力,簡而言之,就是做出正確決定或選擇的能力。它貫穿于企業發展的計劃、組織、控制等各個方面,是領導者最重要的職責之一。在國有企業的管理和發展中,決策力呈現出不同的層次性。從管理層級縱向劃分,可以分為高層領導決策、中層領導決策和基層領導決策三個層次。
高層領導的決策特征是“引領+推動”。他們主要負責定戰略、管方向、把大局,明確發展戰略、制定發展規劃并推動目標實現。作為國有企業黨政領導班子成員,他們承擔著為黨和人民把好經濟領域決策政治關口的重要責任。
中層領導的決策特征是“推動+執行”。他們在高層領導做出工作方向上的決策后,具體布置工作并保障落實。中層領導需要找準工作定位,確保局部工作與高層整體戰略決策的一致性,并推動公司決策在各自系統的及時執行和正確執行。
基層領導的決策特征是“執行+業務”。他們負責具體工作的落實和業務操作,是責任落實終端的第一責任人。基層領導需要高效執行工作、精準判斷業務,并嚴格做好自身崗位職責范圍內的每一項規定動作。
為何決策力不強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國有企業中,部分領導干部存在決策能力不強的問題,主要由四個方面的原因導致。
首先,缺乏洞察和遠見。部分領導干部不注重政治理論、業務知識、規章制度和人文素養的學習培養,也不關心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文化大環境的變化形勢。他們既不研究本單位面臨的發展大勢和環境變化,也不重視領導在會議和不同場合的講話要求。遇到具體工作問題時,他們既不注重信息的收集和研判,也不進行調查研究思考分析,而是憑著主觀感覺進行決策。這種做法直接導致決策缺乏全局性和遠見卓識。
其次,缺乏魄力和膽識。部分領導干部在工作中看不透工作任務的本質,不敢旗幟鮮明地亮出在經濟領域為黨工作的根本職責身份。面對市場經濟復雜多變的形勢環境,他們如迷霧前行,辨不清方向、找不到核心、把握不住本質。有的領導干部抓不住問題的主要矛盾,工作起來上下一般粗、胡子頭發一把抓;有的理不清工作開展思路,錯失企業發展的決策良機。
再次,缺乏擔當和激情。部分領導干部在工作中回避矛盾、不愿擔當;怕擔責任、不敢擔當;能力不足、不會擔當。他們計較個人利弊得失多,真正考慮企業發展少。面對事業發展的良機和市場開拓的機遇時,他們無法放開手腳、奮力一搏,最終坐等時機錯過,導致企業規模萎縮、生產經營滑坡。
最后,缺乏經驗和智慧。部分領導干部缺乏基層工作經驗,不愿深入基層開展工作。等到走上領導崗位后,遇到復雜多變的各類問題和突發狀況時,他們往往難以決策或胡亂決策。由于缺乏基層工作的鍛煉和積累,他們的決策往往缺乏實踐基礎和科學依據。
如何提升決策力
了解決策力不強的原因后,要尋求提升國有企業領導干部決策力的方法。通常需要遵循四種思維路徑。
一是運用辯證思維進行科學決策。辯證思維要求我們以變化發展的視角去認識事物,將對象作為一個整體來考察其內在矛盾的運動、變化及各個方面的相互聯系。在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時,我們要用動態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事物的發展過程,并根據事物的普遍聯系、發展變化和對立統一來進行決策。通過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發展的本質和規律,從而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決策。
二是運用系統思維進行戰略決策。系統思維要求我們對工作進行全面思考,具有整體觀和大局觀。在做出重大發展決策時,我們需要將條件、過程、結果以及對未來的影響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工程來進行分析和布局。通過系統思維,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工作的全局和整體系統,從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的戰略決策。
三是運用創新思維進行變革決策。創新思維要求我們因時制宜、知難而進、開拓創新。在全面競爭的發展時代,我們需要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緊握現代社會發展中的因素變化和技術升級,做到與時俱進、優化決策。同時,我們還需要打破傳統思維定勢的束縛,培養逆向思維、擴散思維以及聯想思維等創新思維方式。
四是運用法治思維進行規范決策。法治思維要求我們將法治的各種要求運用于認識、分析、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在做出決策時,我們需要以法律法規為尺子、以紀律規矩為準繩來評判決策的合法性和合規性。通過法治思維,我們可以有效地預判風險、防范風險和控制風險,為國有企業領導者做出重大發展決策奠定堅實的法治基礎。
在此基礎上,為了進一步強化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的決策力,還有一些具體方法。一是經驗參考法。領導者在進行工作決策時,可以參考和回顧以往的工作經驗,對比同類經驗中的形勢、環境、資源以及決策結果等因素,從而做出正確合理的決策判斷。
二是民主討論法。領導者要善于營造民主討論的環境和氛圍,鼓勵員工積極發言、暢所欲言。通過民主討論,可以匯聚眾人的智慧和力量,為決策提供多種方案和參考意見。這不僅可以提高決策的全面性和科學性,還可以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參與感。
三是調查研究法。在進行重要決策之前,領導者需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工作。通過實事求是地找準問題、解決實際困難,可以為決策提供準確可靠的依據。調查研究要形成常態化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相結合的原則。
四是結果預判法。在進行決策之前,需要充分參考各方經驗和意見,并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工作。
綜上所述,強化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的決策力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進行綜合施策。通過明確決策力的概念和內涵、分析不同層次決策力的特點、剖析決策能力不強的原因以及提出提升決策力的思維路徑和具體方法等措施的實施,我們可以有效地提升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的決策水平,為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責任編輯:趙 玥
zhaoyue6954@126.com
提升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的決策水平,為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