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勞動力要素對梨生產比較優勢的影響機制及空間效應

2025-03-29 00:00:00潘超肖逸耿獻輝
江蘇農業學報 2025年2期

收稿日期:2024-04-26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2AZD045);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項目(CARS-28);國家留學基金項目(202106850047)

作者簡介:潘 超(1990-),男,江蘇江陰人,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農業產業經濟研究。(E-mail)2018206002@njau.edu.cn

通訊作者:耿獻輝,(E-mail)gengxh@njau.edu.cn

摘要: 勞動力要素是影響梨生產比較優勢的關鍵因子。本研究基于2001-2020年中國梨產區空間面板數據,利用空間杜賓模型,實證分析中國梨生產比較優勢的影響機制及其空間效應。結果表明:中國梨產區生產綜合比較優勢存在顯著的空間正相關性,且呈逐年增大趨勢;勞動力老齡化、勞動力價格上漲與非農就業機會增加對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有顯著負向影響,而提高機械化水平具有顯著的正向調節作用和空間溢出效應。梨主產區勞動力老齡化、非主產區的勞動力價格上漲不利于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的提升;主產區和非主產區的非農就業機會增加具有顯著空間溢出效應。本研究結果明確了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的空間效應及影響機制,有利于梨產區之間聯動發展,為因地制宜地發揮農業勞動力與機械化優勢對中國各梨產區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的促進作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梨;比較優勢;勞動力要素;空間效應

中圖分類號: F3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4440(2025)02-0372-09

Influence mechanism and spatial effect of labor factors o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pear production

PAN Chao1,2, XIAO Yi2,3, GENG Xianhui1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2.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Life Sciences,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Seoul 08826, Republic of Korea;3.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Abstract:" Labor factors ar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pear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spatial panel data of China’s pear producing areas from 2001 to 2020 and the spatial Durbin model,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and spatial effect of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pear production were analyzed empirically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spatial correlation i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pear production in China, and it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year by year. The aging of labor force, the rise of labor price and the increase of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pear production, while the improvement of mechanization level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adjustment effect and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The aging of labor force in the main producing areas of pear and the rising labor price in the non-main producing areas were not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pear production. The increase of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 the main producing areas and non-main producing areas had a significant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have clarified the spatial effect and influence mechanism of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pear produc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linkage development between pear producing areas,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pear production in China by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and mechanization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Key words: pear;comparative advantage;labor factors;spatial effect

中國是重要的梨主產國之一[1],2023年梨產量達到1.985 26×107 t,占世界梨總產量的60%左右。在農業市場化改革推進、產業比較效益誘導及廣適梨新品種推動下,中國梨產區呈不斷擴張的態勢。目前,梨產業已成為中國梨產區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在中國梨高產的同時,梨產業供給不平衡問題也凸顯,主要表現為中低品質的傳統梨供應較多,而高品質的優質梨供應低于市場需求。這導致梨價格惡性競爭,種植利潤降低,梨農收入受損。如何引導不同產區依據比較優勢,提高梨產量的同時提升梨果質量,并在市場上實現優質優價,是梨產業當前研究的熱點。

目前,從自然稟賦、人力資源、基礎設施、技術條件、市場需求、政策實施等視角分析中國水果生產的比較優勢及生產區域變遷已有較多研究[2-7]。現有研究結果表明,中國梨生產區域布局存在不合理現象[8],梨種植區域正從集中走向分散,生產重心從環渤海灣傳統主產區(冀、魯等)向西北地區(陜、新、晉等)、長江中下游地區(鄂、徽、蘇等)及云貴川地區轉移[9-11]

種植技術的進步縮小了自然稟賦對水果品質和產量的影響[10],而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勞動力要素已成為水果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12]。一方面,非農就業帶來的勞動力轉移,導致農業生產勞動力供給不足及區際勞動成本比較優勢變化,進而引發農業生產布局的遷移[12-14]。例如,杧果的生產重心逐漸由農業勞動力價格較高的廣東、福建等地區向農業勞動力價格較低的廣西、云南等地區轉移[15];在農業勞動力價格高昂、非農就業機會較多的東部地區,果農種植柑橘的積極性降低,導致柑橘種植區向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轉移[16];勞動力價格的差異導致渤海灣產區的蘋果種植面積逐年下降,而黃土高原產區的蘋果種植面積逐年擴大,蘋果第一大產區已由山東省轉移到陜西省[17]。梨產區勞動力不斷轉移以及勞動力有效供給減少帶來的勞動力價格上升,對梨生產比較優勢具有顯著負效應,其影響由高到低依次為環渤海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云貴地區和西北地區[10]。另一方面,農業人口老齡化不僅表明老年人口規模和比重不斷增大,也帶來勞動人口中高年齡勞動力人口規模和比重持續上升,這部分老年勞動力身體素質較弱和綜合職業技能較差,無法持續從事勞動密集型的水果產業[18-19]

勞動力要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已有較多研究。但現有研究大多側重單一勞動力要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或采用多元回歸分析多因素對水果生產比較優勢的影響[2,4-5,10],而缺乏對多個勞動力要素共同作用的分析及關鍵因素的影響機制分析。研究方法上,常采用普通面板回歸模型分析勞動力要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研究中對因變量和自變量關系的空間相關性考慮不足,因而,所得結論往往存在一定的誤差和空間偏差[7]

因此,本研究聚焦于不同梨產區間的勞動力要素如何在空間上影響梨生產比較優勢的問題,基于2001-2020年中國省級梨生產數據,通過空間面板模型,采用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勞動力價格、非農就業機會表征農業勞動力因素,探討其對梨生產比較優勢的影響機制及空間效應,機械化對梨生產比較優勢的調節效應,并對比分析梨主產區和非主產區的勞動力要素和機械化對梨生產比較優勢的影響,為進一步優化中國梨生產空間布局和解決梨地域供給結構性失衡提供政策建議。

1 理論與方法

1.1 理論機制

根據比較優勢理論、誘致性技術變遷理論、新經濟地理學理論,勞動力要素水平的差異會反映到農業生產成本中,進而影響農業生產比較優勢的變化。梨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區域間勞動力價格差異使得不同梨產區的生產成本發生空間變化,當一個地區的勞動力價格高于平均水平較多時,梨種植會向勞動力價格相對更低、更具成本優勢的其他地區轉移[12,20]。隨著城鎮化進程,非農就業機會增加,有效勞動力不斷向周邊地區的非農部門轉移,在空間上表現為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就業和本地農業勞動力老齡化[18],且農村剩余的老年勞動力受限于年齡和學歷,整體素質較差[19-20],導致了梨種植生產的勞動力質量和數量持續下降,梨農從事梨生產的機會成本也逐漸上升[10]。而梨廣泛種植于丘陵和山地,生產環節需要大量有經驗和技術的勞動力[12],不同產區種植經驗豐富的勞動力供給存在差異,因而造成勞動力價格的空間差異性[7,20]

同時,隨著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加劇、勞動力價格上升和非農就業機會增加,一方面會促進農業機械替代勞動力要素[14,21],另一方面會促使農戶調整農產品生產布局,改變種植結構[13,22]。晏百榮等[17]研究認為,相比于渤海灣產區,黃土高原蘋果產區的勞動力和農業機械要素存在顯著的替代關系,但應瑞瑤等[22]研究發現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和勞動力之間的替代彈性較小。雖然通用的中小型機械在梨生產過程的平整土地、除草、噴藥等環節得到應用,但梨園適配機械研發和市場化生產相對不足,且梨園大多分布在山地丘陵環境,因此,機械化無法完全替代梨生產中的勞動力需求[12],但機械化對不同產區梨生產比較優勢有重要的空間調節作用,能有效減少產區內部對勞動力的空間依賴性[21]

由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說:(1)勞動力老齡化加劇、勞動力價格上漲與非農就業機會增加對梨生產比較優勢有顯著的負向空間影響,而提高機械化水平則具有正向調節作用;(2)梨主產區勞動力老齡化、非主產區的勞動力價格上漲不利于梨生產比較優勢提升,而隨著各產區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勞動力非農就業轉移增加。勞動力要素及機械化對梨主產比較優勢影響的理論機制如圖1所示。

1.2 研究方法

1.2.1 變量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研究因變量為梨生產比較優勢[1,10],自變量為勞動力要素,包括勞動力老齡化、勞動力價格、非農就業機會[15-17],調節變量為農用人均機械化水平[21,20],其他相關變量作為控制變量[23-25],變量如表1所示。

由于海南、西藏、香港、澳門、臺灣等省(自治區,特別行政區)梨生產相關數據缺失,本研究采用2001-2020年全國29省(自治區、直轄市)省級空間面板數據進行分析。梨產量和種植面積均來自國家統計局;年平均氣溫數據來自中國氣象數據網,取該省全年平均溫度;農用人均機械化水平來自《中國農業統計年鑒(2001-2020)》;梨產業政策來自《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13-2020年)》,該省實施了此文件政策后(2013年以后)為1,實施之前為0。

《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01-2020)》中,農村非農就業機會=(農村勞動力-從事農、林、牧、漁勞動力)/農村勞動力[12];比較效益=各省梨每1 hm2產量/全國主要糧食作物每1 hm2產量[2-3];梨化肥投入量=農作物總化肥投入量×(梨面積/農作物總面積)[10,12];梨有效灌溉面積=(梨種植面積/農作物總種植面積)×農作物有效灌溉面積[10,12]

《中國統計年鑒(2001-2020)》中,勞動力價格取省級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的勞動平均報酬[10,12],運輸密度=全省公路和鐵路的總交通公里數/全省面積[2-3]

《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中,農村勞動力老齡化為農村65歲以上老人占其農村總人數的比重[18-19]

1.2.2 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指數計算方法 本研究采用綜合比較優勢指數(AAI)評價全國各省梨產區之間的比較優勢,由效率比較優勢指數(EAI)和規模比較優勢指數(SAI)組成[1,3,10],公式為:

SAIit=(PAit/FAit)/(GAt/FAt)(1)

EAIit=(PYit/FYit)/(GYt/FYt)(2)

AAIit=SAIit·EAIit(3)

式中,SAIit為i省t年梨生產規模比較優勢指數,PAit、FAit分別為i省t年梨面積和水果面積,GAt、FAt分別為t年全國梨面積和全國果樹面積;EAIit為i省t年梨生產效率比較優勢指數;PYit、FYit分別為i省t年梨單產和水果單產,GYt、FYt分別為t年全國梨單產和水果單產。AAIit為i省t年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指數。AAIitgt;1,則i省t年梨生產比較優勢高于全國平均水平,AAIit值越大,優勢越明顯,反之則表明i地區梨生產比較優勢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1.2.3 梨生產比較優勢的空間相關性及檢驗 本研究利用莫蘭指數(Moran’s I)[3,26]衡量中國不同省份梨生產比較優勢的空間相關性水平。公式如下:

Moran’s I=nni=1nj≠iwij(AAIi-AAI——)(AAIj-AAI——)ni=1nj≠iwijni=1(AAIi-AAI——)2(4)

式中,AAIi和AAIj是省際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指數,AAI——是中國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指數均值,n表示省際數,wij為空間權重矩陣,采用0-1鄰接矩陣,如果兩省i和j相鄰,則wij=1,反之取0,公式為:

wij=0 i與j不相鄰1 i與j相鄰" (i≠j)(5)

利用標準化Z值檢驗全局Moran’s I指數的顯著性水平,公式為:

Z(I)=I-E(I)VAR(I)(6)

式中,E(I)表示Moran’s I的期望值,VAR(I)表示方差。當Moran’s Igt;0時表示空間正自相關,當Moran’s Ilt;0時表示空間負自相關。研究中采用Stata 17軟件計算Moran’s I ,并檢驗不同省份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的空間相關性。

1.2.4 勞動力要素及機械化對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的影響機制 空間杜賓模型(SDM)是一種廣泛使用的空間計量方法,能夠綜合分析空間自相關、空間依賴和個體異質性等因素對變量的影響,從而更好地解釋空間數據的異質性和結構。考慮到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中可能存在的空間自相關性,本研究采用SDM分析勞動力要素對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的影響機制。由于SDM在實際中可能會退化為空間滯后模型(SLM)和空間誤差模型(SEM),因此,需對SDM進行檢驗。過程如下:首先進行事前檢驗,利用一般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歸,通過拉格朗日乘數(LM)檢驗判斷數據是否具有空間誤差效應和空間滯后效應,若兩者都成立則進一步進行事后檢驗。事后檢驗分3步,第1步通過豪斯曼(Hausman)檢驗判斷模型適用于固定效應還是隨機效應;第2步進行似然比(LR)檢驗,判斷SDM是否退化為SLM或SEM;第3步進行沃爾德(Wald)檢驗,分析SDM與SLM、SEM估計值差異的顯著性。SDM 模型一般表達式[3]如下:

Y=ρWY+Xβ+θWX+αLn+ε(7)

式中,Y、X分別為因變量和自變量;W為空間權重矩陣;α為常數項;n為參數項向量;αLn為常數項和;ρ為空間自回歸系數;β、θ為待估計參數;ε為隨機擾動項;Xβ為區域內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

當θ=0時,不能體現自變量的交互影響,SDM退化為SLM,即:

Y=ρWY+Xβ+αLn+ε(8)

當θ+ρβ=0時,空間影響存在于擾動誤差項中,SDM退化為SEM,即:

Y=Xβ+ε,ε=λWε+μ(9)

SDM同時考慮了因變量空間滯后性和誤差項對模型的影響,具有自變量和因變量的空間自相關項優勢,能更好地反映變量間空間關系,避免了SLM、SEM的缺陷[26]。利用偏微分方法將SDM的溢出效應分解為總體效應、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總體效應反映對所有地區因變量的影響,直接效應反映對本地區的影響,間接效應反映對其他地區的影響,總效應為直接效應與間接效應的和。

為降低異方差影響,本研究中對梨產業政策以外的所有變量均作自然對數處理。由于本研究的空間面板數據具備空間性和時間性,通過分解誤差項并結合公式(7),借鑒常用的空間計量模型建模思路[3,7,26],本研究使用的空間杜賓模型(SDM)[公式(10)]及其調節效應模型[26][公式(11)]分別為:

lnAAIit=α0+ρ∑ni=1wijlnAAIit+α1lnLait+β1∑ni=1wijlnLait+"""" α2lnLpit+β2∑ni=1wijlnLpit+α3lnEmit+""""" β3∑ni=1wijlnEmit+α4lnMeit+β4∑ni=1wijlnMeit+"""" ∑Xit+β5∑ni=1wijXit+μi+δt+εit(10)

lnAAIit=α0+ρ∑ni=1wijlnAAIit+α1lnLait+β1∑ni=1wijlnLait+"""" α2lnLpit+β2∑ni=1wijlnLpit+α3lnEmit+""""" β3∑ni=1wijlnEmit+α4lnMeit+β4∑ni=1wijlnMeit+"""" α5lnLait·lnMeit+β5∑ni=1wijlnLait·lnMeit+"""" α6lnLpit·lnMeit+β6∑ni=1wijlnLpit·lnMeit+"""" α7lnEmit·lnMeit+β7∑ni=1wijlnEmit·lnMeit+"""" ∑Xit+π8∑ni=1wijXit+μi+δt+εit(11)

式中,lnAAIit是因變量,代表i省t年的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的自然對數;lnLa、lnLp、lnEm是自變量,分別代表農村勞動力老齡化程度、農村勞動力價格、非農就業機會的自然對數;lnMe是農用人均機械化水平的自然對數;Xit代表其他影響lnAAIit的控制變量;μi為個體固定效應;δt為時間固定效應;wij采用0-1鄰接矩陣,同公式(5)。

利用stata17軟件進行模型的檢驗與選擇,并進行勞動力要素對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的影響機制及機械化對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的調節作用分析。根據文獻[27]將中國梨產區劃分為主產區和非主產區,其中,主產區包括遼寧、山西、北京、天津、山東、新疆、甘肅、陜西、云南、河南、安徽、江蘇、四川、重慶、湖北、浙江共16省(市或自治區),其余省份為非主產區,進行不同產區勞動力要素對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的影響差異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對比

中國29省(自治區、直轄市)2001、2010、2020年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如表2所示,安徽、山西、新疆、天津、江蘇、上海的綜合比較優勢上升很快,具有較強綜合比較優勢(AAIgt;1);而湖北、甘肅、內蒙古、陜西的綜合比較優勢逐漸減弱(AAIlt;1)。傳統梨生產大省河北的綜合比較優勢高于其他地區。近年來,中國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高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環渤海地區、黃河故道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和長江流域。

2.2 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空間相關性

2001-2020年中國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的莫蘭指數如表3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2001-2020年中國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的莫蘭指數P值總體低于5%(除2002-2004年P≥5%),呈現出顯著的全局空間正相關性,即中國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強的省份或弱的省份在地域上相鄰,空間上互相依存和集聚[3,26]。此外,2001-2020年中國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莫蘭指數整體上呈增大趨勢,表明中國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空間相關性逐漸增強。

2.3 空間計量模型的選擇

空間杜賓模型(SDM)的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模型的事前檢驗(LM檢驗)在0.01和0.05的顯著性水平上均通過,初步認定使用空間杜賓模型(SDM)是合適的。Hausman檢驗結果顯著,拒絕使用隨機效應假設,即固定效應優于隨機效應,選擇固定效應。似然比(LR)檢驗結果顯示個體和時間固定效應均顯著,且公式(8)中θ=0和公式(9)中θ+ρβ=0的假設被拒絕,即不能退化為空間滯后模型SLM或空間誤差模型SEM,應選擇雙固定效應空間杜賓模型。Wald檢驗結果顯示,SDM與SLM和SEM的估計值均在0.01水平上顯著,說明采用SDM模型是合適的。

2.4 勞動力要素對中國梨產區生產綜合比較優勢影響機制

對SDM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并將回歸結果分解為直接效應、間接效應和總效應,結果如見表5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在各個勞動力相關要素中,隨著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增加,對梨產區生產綜合比較優勢增長有顯著的負向空間效應,總效應為-0.390***。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農村地區大量閑置的老年勞動力并不完全具備梨生產所需的專業技能,而隨著有經驗的梨農或雇工年齡老化和人數減少,對梨產區本地影響不大(直接效應-0.006,不顯著),但對外地梨生產有較大的空間溢出影響(間接效應-0.384***),說明梨產區的老年勞動力具有相對聚集的特征,這部分梨農成為梨產區人力資源專用性的重要部分。梨產區非農就業機會與勞動力價格均在0.01的水平對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有顯著負向影響。隨著市場經濟發展,梨產區整體的勞動力價格提高,有利于鼓勵農民參與梨生產,增加工作積極性。但目前過高的勞動力價格對整體生產成本帶來了負擔,壓縮了梨農的利潤空間,不利于梨產業發展(總效應-0.539***)。隨著城鎮化建設,非農就業機會增加,農村勞動力選擇到城市從事收入更高的工作,特別是大量農村青年勞動力向城市非農部門流動,造成了廣大農村地區老齡化加劇和勞動力不足的現實問題,整體上也阻礙了梨產區生產綜合比較優勢的提高(總效應-0.687***)。

與勞動力要素緊密相關的農用人均機械化水平,對本地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有顯著促進作用(直接效應0.157***、總效應0.151**),但間接效應為負向但不顯著,說明外地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對本地梨生產帶來的競爭壓力很小,梨生產目前以小型農業機械為主,一般不會進行大范圍的跨區作業。其他控制變量中,適宜的氣溫、良好的灌溉、便利的運輸條件、較高的經濟效益與有效的扶持政策均對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有較為顯著的正向影響。化肥投入量總效應不顯著,原因可能是隨著農業結構性調整,各產地化肥施用逐步減少,以滿足綠色生產的要求[28]

2.5 機械化水平對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的調節作用

農用人均機械化水平對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的調節作用如表6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梨產區內農用人均機械化對老齡化勞動力的調節效果較為顯著(0.017*),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梨產區勞動力老齡化問題。農用人均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對勞動力價格上漲具有負向顯著影響(總效應-0.440***)。隨著梨產區機械化程度的提高,減少了對勞動力的依賴,同時機械化水平對勞動力價格的抑制具有顯著的空間溢出效應(-0.336***),因此即使梨產區本地農業勞動力向非農部門轉移,其影響也不顯著(0.022),而梨產區機械化水平對非農就業機會的溢出效應(0.312**)和總效應(0.335***)顯著,表明外地機械化水平對非農就業機會有顯著正向影響,機械化能解放一部分勞動力外出從事非農工作,優化人力資源分配。整體而言,隨著梨產區機械化水平的提高,能一定程度緩解勞動力要素對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的制約問題,尤其對勞動力價格上漲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同時也能促進梨產區勞動力要素在空間上的合理流動。上述結果表明機械化水平在勞動力要素對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的影響中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2.6 梨不同產區的異質性

梨不同產區的勞動力要素和機械化水平對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的影響如表7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主產區老年人口增加對本地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有顯著負向影響,主要是梨主產區是傳統梨栽培地區,老梨樹眾多,標準化梨園改造難度較大,仍舊需要大量勞動力。而非主產區的勞動力價格提高對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顯著負影響,非主產區主要是快速增長的新興產區,勞動力價格上漲會不利于生產成本控制,而在管理成熟的主產區的勞動力價格對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影響就相對較小。非主產區的非農就業機會增加不利于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的增加,主要是非主產區作為新興產區,生產管理經驗還不成熟,本地勞動力必不可缺。而隨著外地非農就業機會的增加,促進了主產區(0.352**)和非主產區(0.589***)農村勞動力的跨區域流動,具有顯著的空間溢出效應。

梨主產區機械化推廣尚存在較多問題,傳統的主產區由于歷史原因和地理位置,梨生產各個環節仍舊依靠經驗豐富的梨農人工作業居多。而新興推廣梨種植的非主產區,在梨園標準化建設、新品種推廣、農業機械配套使用等方面更具優勢,因而非主產區的機械化水平對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有積極推動作用。

3 結論與政策啟示

3.1 結論

(1)梨傳統主產區綜合比較優勢突出,河北綜合比較優勢高于其他產區;近20年來,安徽、山西、新疆、天津、江蘇、上海等產區跨入具有較強綜合比較優勢行列,而湖北、甘肅、內蒙古、陜西的綜合比較優勢逐漸減弱。整體上具備較強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環渤海地區、黃河故道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和長江流域。

(2)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的莫蘭指數存在顯著的全局空間正相關性,表現為綜合比較優勢強的省份或弱的省份在地域上相鄰;并且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整體上有增大趨勢,其空間分布的正相關性逐年增強。

(3)在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影響機制中,勞動力老齡化、非農就業機會與勞動力價格均對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有顯著負向影響。而提高農用人均機械化水平對本地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有顯著正向調節作用,一是一定程度上緩解本地梨產區的勞動力老齡化問題,減少梨生產對勞動力的依賴;二是能顯著降低勞動力價格的影響,對勞動力價格的抑制具有顯著的空間溢出效應;三是能緩和梨產區本地農業勞動力向非農部門轉移,鄰近產區機械化水平提高對促進勞動力非農就業具有顯著空間溢出效應,促進不同產區非農就業勞動力在空間上的合理流動。

(4)不同梨產區異質性分析結果表明,主產區勞動力老齡化不利于本地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的提高,而非主產區勞動力老齡化對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的影響不顯著;主產區勞動力價格對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的影響較弱,而非主產區勞動力價格提高不利于生產成本控制,嚴重影響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主產區和非主產區的非農就業機會增加具有顯著的空間溢出效應,促進勞動力要素跨區流動;機械化能彌補梨產地勞動力不足,有利于提高梨生產綜合比較優勢。

3.2 政策啟示

(1)推進梨產區農業現代化服務水平,促進梨生產專業化、標準化,實現主產區和非主產區聯動發展。進一步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尤其是農業機械服務,實現跨區作業、聯合生產。建立梨園管理的專業團隊或專業合作組織(企業)實現梨園施肥、整形修剪、疏花疏果、病蟲害防治、套袋、采收、包裝等專業化管理,最大程度實現各環節的機械化,減少人力依賴,助推梨生產主體節本增產增效。

(2)推動和完善梨園標準化建設和改造,加大對基礎設施投資和扶持。對傳統主產區梨園進行宜機化改造,同時新興非主產區建設標準化梨園,各產區加大對梨生產機械化的研發和投入,施行集約化、輕簡化栽培模式以降低勞動力成本。建設中大型冷庫和水果批發交易市場,為產區梨農和收購商提供儲藏和銷售平臺,降低冷藏和物流成本,以提高梨產區的比較效益。

(3)拓展梨產區當地產業鏈,兼顧非農就業。在梨產區保證一定勞動力的前提下,拓展梨精深加工和鄉村旅游,讓當地非農勞動力就近就業,實現產區間的非農勞動力流動。出臺梨產地附近的非農勞動力臨時返鄉幫工政策,解決梨果收獲和上市期間臨時性勞動力緊缺問題,同時降低勞動力價格。

(4)鼓勵梨農和外出務工人員在鄉返鄉創業,促進梨產區電商發展。各梨產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引導和鼓勵梨農和外出務工人員在鄉返鄉創業,并提供一定的創業補貼。注重典型示范引領,不斷探索“直播+電商+助農”的新業態。加強梨生產和銷售的代際傳承,預防主產區和非主產區勞動力老齡化趨勢帶來的勞動力弱質化問題,為梨產區不斷注入新鮮活力。

(5)培養梨產區新型經營主體,促進職業農民制度的建立和發展。各個梨產區政府應加強本區內的種植大戶、各類合作社、家庭農場的組織和培育發展,進一步拓展梨產品營銷渠道,幫助梨農拓展市場,提高收入。對于勞動力流動大、老齡化嚴重的梨主產區,有必要建立職業農民體制,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吸引外地農民前來承包果園。豐富各級梨產業主體的培訓內容,提高生產經營主體素質和水平,發揮生產經營者的人力資本優勢。

參考文獻:

[1] 周江濤,趙德英,陳艷輝,等. 我國梨生產布局變動分析[J]. 中國果樹,2021(4):92-97.

[2] 高 幸,周 德. 中國葡萄種植產業布局的時空變遷及影響因素解析——基于1998-2018年省級面板數據[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2,43(4):201-209.

[3] 林正雨,陳 強,鄧良基,等. 中國柑橘生產空間變遷及其驅動因素[J]. 熱帶地理,2021,41(2):374-387.

[4] 王劉坤,祁春節. 中國柑橘主產區的區域比較優勢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39(11):121-128.

[5] 張聰穎,暢 倩,霍學喜. 中國蘋果生產區域變遷分析[J]. 經濟地理,2018,38(8):141-151.

[6] 盧 華,耿獻輝. 氣候變化對中國區域梨產量的影響——基于28省市區1990-2010年的數據[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5(4):35-40.

[7] 張強強. 中國蘋果生產布局演變與優勢評價研究[D]. 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1.

[8] 李秀根. 改革開放30年我國梨產業的發展回顧[J]. 煙臺果樹,2008(4):4-6.

[9] 耿獻輝,周應恒. 從集中走向分散:我國梨生產格局變動解析[J].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0(3):38-44.

[10]耿獻輝,盧 華,周應恒. 我國梨生產布局變遷及其影響因素——基于省級面板數據分析[J]. 農業經濟與管理,2014(4):67-77.

[11]沙雨晨,耿獻輝. 我國梨生產布局演變預測分析[J]. 中國果樹,2023(9):79-85.

[12]耿獻輝,盧 華,周應恒. 勞動力成本上升對我國水果產業的影響——以梨產業為例[J]. 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4,13(5):461-466,489.

[13]王世堯,王樹進. 中國省區蔬菜種植面積變化中農戶決策行為因素的實證分析[J]. 經濟地理,2013,33(9):128-134.

[14]高道明,王麗紅,田志宏. 我國小麥生產的要素替代關系研究[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8,23(6):169-176.

[15]葉 露,李玉萍,李茂芬,等. 我國杧果布局時空變遷及對勞動力市場的反應研究[J]. 西南農業學報,2021,34(5):1054-1061.

[16]胡 友,陳 昕,祁春節. 農村勞動價格、收入結構變化與柑橘種植布局變遷[J]. 農業現代化研究,2021,42(3):496-506.

[17]晏百榮,周應恒,張曉恒. 農業勞動力價格上升對中國蘋果生產要素投入結構的影響[J]. 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7,16(5):563-572.

[18]童玉芬. 人口老齡化過程中我國勞動力供給變化特點及面臨的挑戰[J]. 人口研究,2014,38(2):52-60.

[19]馬玉婷,高 強,楊旭丹. 農村勞動力老齡化與農業產業結構升級:理論機制與實證檢驗[J].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69-79.

[20]胡 友,陳 昕,祁春節. 中國水果產業布局演變及其影響效應研究——基于農村勞動力價格變化視角[J]. 世界地理研究,2023,32(9):93-108.

[21]袁 斌,陳 超. 農村勞動力轉移與水果生產要素的彈性關系[J].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4):42-51.

[22]應瑞瑤,鄭旭媛. 資源稟賦、要素替代與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轉型——以蘇、浙糧食生產為例[J]. 農業經濟問題,2013,34(12):15-24,110.

[23]劉天軍,蔡起華,朱玉春. 氣候變化對蘋果主產區產量的影響——來自陜西省6個蘋果生產基地縣210戶果農的數據[J]. 中國農村經濟,2012(5):32-40.

[24]向 云,王偉新,祁春節. 地理集聚與農業國際競爭力的相關性研究——來自我國水果產業的證據[J]. 廣東農業科學,2014,41(13):194-199,232.

[25]張有望,章勝勇. 中三角地區柑橘生產的空間布局變遷及影響因素分析[J]. 農業現代化研究,2016,37(4):687-693.

[26]陳 峰,楊艷艷,張 萍. 基于空間杜賓模型(SDM)的中國低碳發展溢出和調節效應實證研究[J/OL]. 中國管理科學. https://doi.org/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3.0671.

[27]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蔬菜茶葉梨重點區域發展規劃(2009-2015年)的通知[Z/OL]. (2009-05-20). http://www.moa.gov.cn/gk/tzgg_1/tz/200905/t20090520_1276683.htm.

[28]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農業部關于印發《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和《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的通知[J].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報,2015(3):19-27.

(責任編輯:石春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免费观看a视频| 日日拍夜夜操|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青青操视频免费观看| 啊嗯不日本网站| 国产在线日本|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欧美日韩|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99这里精品|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碰| www.91中文字幕| 在线亚洲小视频| 91麻豆国产在线|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一级裸网站|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网站|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思思热精品在线8|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国产玖玖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9爱在线| 欧美笫一页| 欧美福利在线|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一本综合久久|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国产毛片基地| 国产激情影院|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欧美日韩动态图|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国产91av在线|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色图第一页| 精品99在线观看|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天天操精品| 美女被操黄色视频网站| 亚洲第一区在线|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线路一|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AV熟女乱|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天天综合亚洲|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日本久久免费|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中国特黄美女一级视频|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制服丝袜亚洲| 天天色综合4| 国产麻豆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亚洲最大情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