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10月,電影《定軍山》掀開了中國電影史的第一頁。2025年,在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之際,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登頂了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成為首部進入全球票房榜前十的亞洲電影。這部影片不僅創造了中國電影的奇跡,更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電影發展的無限可能。前段時間,我有幸參觀了大理農村電影歷史博物館,以期從大理電影發展史中,探尋中國電影發展的縮影。
大理農村電影歷史博物館由一家老電影院改建而成,展陳面積1700多平方米,館藏文物6566套46 721件。館內設有序廳、露天電影場景復原區、老電影放映體驗區、電影放映設備展區、老電影膠片庫、拍攝場景還原區等展區。
20世紀初,法國傳教士將幻燈片帶到了這里,為當地群眾打開了了解世界的窗口。1953年,大理地方政府開始派遣電影放映小分隊深入鄉村、集鎮巡回放映電影,他們肩挑、馬馱、車載、舟運放映設備,為遠鄉僻壤送去精神食糧,很受村民歡迎。露天電影場景復原區再現了村民們聚集在打谷場觀看露天電影的場景,紀錄片循環播放著老放映員們講述當年翻山越嶺、不辭勞苦下基層放電影的故事。
1959年國慶期間,一部以大理為題材的彩色故事片《五朵金花》公映,讓全國人民知道了西南地區這個美麗的邊陲城市。2011年,美國著名導演克里斯蒂·里比拍攝的《大理·一見鐘情》紀錄片面世,更是讓大理這座城市名揚世界。
從手搖放映到自動放映,從無聲影像到有聲影像,從黑白電影到彩色影片,從平面呈現到4D體驗,從膠片制作到數字制作,科技給電影產業帶來了根本性變革。電影放映設備展區展示了國內外各個歷史時期的電影放映設備。這里既有堪稱“老古董”的美國柯達16毫米無聲電影機,又有我國自主生產的最早一批35毫米、16毫米、8.75毫米型號的膠片放映機。
如今,中國電影已走向世界。作為科技進步的產物,電影的發展也必然要依靠科技的助力。《哪吒之魔童鬧海》中沉浸式場景的構建,離不開三維掃描建模與物理引擎渲染技術;片中各個角色運動的生物力學精準復刻,離不開基于慣性傳感器陣列的動作捕捉系統;先進動畫制作技術的運用,更離不開電影放映技術的迭代發展。如果能在博物館觀看這部電影,一定能有不一樣的觀影體驗。
大理農村電影歷史博物館不僅是普及電影知識的重要場館,更是弘揚電影精神的教育基地,展現了當地人民對精神文明的追求和幸福生活的向往,承載了電影的記憶和情感,寄托了新時代人們對電影發展的期待和追求。
走出博物館,思今憶昔,感慨萬千,遂填《憶王孫》詞一首,以表情懷:
古城博館客迎開,影事浮光歲月埋。過眼風華膠片裁。樂徘徊,遙憶當年觀露臺。
金花五朵悅翁孩,巡映鄉村肩踵挨。探秘求知情入懷。意悠哉,文化精神共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