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廣西的廣袤大地上,一項舉世矚目的宏偉工程——平陸運河,正徐徐鋪展它壯闊的畫卷。
平陸運河始于南寧橫州市西津庫區平塘江口,一路延伸至欽州市靈山縣陸屋鎮,最終匯入北部灣,這條全長約134.2公里的人工運河,如同一串璀璨的珠鏈,連接起內河與海洋。它以內河Ⅰ級的航道等級,傲然迎接5000噸級船舶的往來穿梭,727.19億元的工程概算,凝聚著無數的智慧與期待,計劃于2026年底主體建成,正一步步從藍圖變為現實。
2
廣西雖地處沿海,但長期以來,其內河航道與海洋之間缺乏直接、高效的連通通道。很多人不知道,北部灣其實是一個假的出海口,廣西境內的豐富的水資源匯聚成西江,而西江則最終進入珠江,從廣東入海,所以,廣西因內河航道無法直接入海而飽受困擾。以往西南地區的貨物主要通過長江航道,經廣東出海,運輸距離較長,物流成本較高。廣西自身的內河航運因沒有直接入海通道,內河和海運不能有效銜接,限制了水運優勢的發揮。這種交通瓶頸使得廣西的產業發展、對外貿易等受到諸多限制,無法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區位優勢來推動經濟的快速增長。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廣西經濟發展需要更有力的交通支撐來加強與國內外市場的聯系,在西南地區的出海通道建設中也需要進一步優化,以提升廣西在區域經濟格局中的地位。隨著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戰略的實施,廣西作為重要節點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建設平陸運河是構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關鍵舉措,它能夠有效提升通道的運輸能力和效率,將西南地區更緊密地與北部灣港口連接起來,實現江海聯運,使廣西真正成為連接中國與東盟、溝通“一帶”與“一路”的重要樞紐,順應了國家戰略對交通基礎設施升級的要求。
其實早在百年前,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就提出了開發包括平陸運河在內的西江航運等設想,體現了當時對廣西通江達海的戰略構想。平陸運河的建設也可以看作是對這一歷史愿景的延續和實踐,經過多年的研究論證,在現代技術和經濟實力的支持下,終于付諸實施。
3
自2022年8月,平陸運河正式開工,然而,建設之路并非坦途。郁江西津水庫與海平面間約65米的巨大落差,猶如橫亙在前的高山。但建設者們精心規劃,以三大梯級船閘巧妙化解落差難題,讓船舶能夠如履平地般連續航行。這些船閘尺度宏大、技術復雜,堪稱水利工程中的明珠。
此外,平陸運河也未忘卻對生態的呵護,預留1公里保留區構建生態廊道;在運河越嶺段精心布設動物通道,讓陸地與水域的生物們依然能夠自由往來;36處原河道形態或牛軛湖被悉心保留,成為涵養生態的寧靜港灣。“天鯨號”絞吸船的投入使用,更是將施工對海洋生物及堤防、岸坡穩定性的影響降至最低。
4
平陸運河對廣西經濟發展有多方面的重要影響:
平陸運河建成后,將結束廣西臨海但無江河通航入海的歷史,使廣西內河航道與海洋直接連通,開辟出一條全新的出海通道,極大地提升了廣西在全國交通網絡中的地位,進一步完善了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運河開通后,西南地區貨物經平陸運河出海,相比從廣州出海可縮短近560公里的航程,如從重慶出航到廣西欽州港僅為長江航道的一半距離,每年能節省大量燃油費用,降低了企業的物流成本,提高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為企業創造更廣闊的利潤空間,推動相關產業發展。
平陸運河經濟帶的建設吸引了眾多重大產業項目集聚,如南寧比亞迪碳酸鋰電池材料、欽州石化產業創新中心等,加速了新興產業布局,推動化工、裝備制造等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另一方面,依托運河的物流優勢,能夠更好地承接珠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新的產業集群和增長極。
平陸運河使廣西與東盟及世界各地的聯系更加緊密,北部灣港作為西南地區出海的重要窗口,其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運輸量將大幅增長,進一步提升廣西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推動與東盟國家在貿易、投資、產業合作等領域的深入發展,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平陸運河貫穿南寧、欽州等多個城市,有利于加強區域內城市間的經濟聯系與合作,促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形成以南寧為核心,欽州、北海、防城港等城市協同發展的格局,帶動沿線城鎮的發展,縮小區域間的發展差距。
平陸運河本身及其沿線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等資源,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可開發運河觀光游、內河航運體驗游等特色旅游項目,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線路和產品,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觀光旅游,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的繁榮,帶動餐飲、住宿、購物等相關服務業的發展,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展望未來,平陸運河將鐫刻人類改造自然、追求發展的偉大壯舉,也將成為廣西乃至全國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引擎,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奪目的光輝。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