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里的“異物”不容小覷,它們是不穩定因素,隨時可能引起嚴重的健康問題。例如,膽結石雖然小,但疼起來程度劇烈,伴隨惡心、嘔吐、發熱等癥狀,讓人坐立難安,可能導致膽囊炎、胰腺炎,長期存在還會增加膽囊癌的發生風險。膽結石不是一天長出來的,也不是一發現就要取出,消除身體里“石頭”的隱患,主要有4種方法。
〇 定期觀察隨訪——以靜制動
有相當一部分膽結石患者,結石只是安靜地“潛伏”在膽囊內,沒有引起任何不適癥狀,或偶爾出現輕微、短暫并且能自行緩解的腹部隱痛、脹滿等癥狀,通常是在體檢中,或因為治療其他疾病才發現。針對這類“穩定份子”,沒有必要立即采取大刀闊斧的治療手段,醫生通常建議定期進行超聲檢查,密切觀察結石的大小、數量、位置是否發生變化,膽囊壁有無增厚、毛糙,以及膽囊功能是否正常等。如果結石以及膽囊情況數年都維持原狀,未對生活質量與身體健康造成明顯影響,那就正常生活,不必過分緊張。
〇 藥物溶石——溫和化解
有些患者發現自己膽囊內有結石后,石頭就“跑”進了心里,總是擔心疾病進展。此時,如果膽結石尚處于形成初期,結石體積較小、質地相對疏松,并且膽囊功能基本完好,溫和的藥物溶石是合適的治療方法。目前臨床常用的藥物主要是熊去氧膽酸,它能夠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降低膽汁中膽固醇的飽和度,從而使已形成的膽固醇結石逐漸溶解、縮小。然而,藥物溶石有其適用條件,治療周期一般較長,通常需要持續用藥半年至2年不等,期間還需嚴格遵循醫囑定期復查,監測結石溶解進度與膽囊狀態。藥物溶石并不能治療所有膽結石,對于結石較大、成分復雜(如混合性結石含有大量鈣鹽等難溶成分)等情況,療效可能欠佳。
〇 體外沖擊波碎石——隔空打“牛”
體外沖擊波碎石技術是將高能沖擊波聚焦于膽結石,從體外將結石擊碎成細小碎塊,然后通過人體自身的膽汁排泄以及膽囊收縮功能,使結石碎塊隨膽汁排出體外。體外碎石技術無需開刀、創傷微小,患者術后恢復快,對患者身體痛苦與心理負擔較輕。同樣的,體外碎石技術也有其適應證,主要針對單顆結石,并且直徑不超過2厘米,同時要求膽囊收縮與膽管排泄功能正常。如果結石數量較多、膽管存在狹窄等異常情況,碎石后結石碎塊容易卡在膽管引起梗阻,反而可能造成嚴重的膽管炎、胰腺炎等并發癥,因此治療前精準評估不可忽視。
〇 手術治療——釜底抽薪
當膽結石頻繁引起劇烈腹痛(膽絞痛),膽囊炎反復發作,結石體積過大(直徑超過3厘米)、充滿整個膽囊,或合并膽管結石、膽管梗阻、膽囊壁顯著增厚,癌變風險增加等復雜、棘手情況時,手術治療是根治之策。傳統開腹膽囊切除術,雖然手術切口較大,但術野清晰,醫生操作空間充裕,能從容處理各種復雜狀況,保障治療精準、徹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憑借創傷小、出血少、術后恢復迅速(一般術后1—3天即可出院)、瘢痕細微等顯著優勢,成為目前膽結石手術治療的第一選擇。
膽結石不是“飛來石”,通常與不良生活習慣相關。合理飲食是預防膽結石的關鍵,要少吃油炸食品、動物內臟等高脂肪食物;規律作息,熬夜會擾亂消化系統的功能,影響膽汁的分泌和排泄;適度運動能促進膽囊的收縮和膽汁的排出,還能促進膽囊小結晶的排出,降低結晶聚集形成結石的可能;壓力過大、焦慮等不良情緒也會導致膽汁排出不暢,要學會調節情緒,保持心情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