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進入人體后,會經歷吸收、散布、代謝和排泄等過程,食物中的各種成分可能在這些過程中與藥物的有效成分不期而遇,有些相安無事,另一些則會“擦出火花”,不僅可能影響藥物的作用,還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藥物與食物相互作用的類型
1.阻礙藥物吸收
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會與藥物發生結合,形成難以吸收的復合物,阻礙藥物的吸收。例如,牛奶中的鈣、鎂等金屬離子,會與四環素類抗生素結合,形成難溶性的絡合物,臨床研究表明,服用四環素類抗生素同時飲用牛奶,藥物的吸收率降低50%以上。此外,茶葉中的鞣酸會與鐵劑結合,形成難以溶解的鞣酸鐵,影響鐵劑的吸收,影響缺鐵性貧血的治療效果。
2.干擾代謝過程
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會干擾藥物的代謝過程,從而影響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以葡萄柚為例,它含有名為呋喃香豆素的成分,能抑制肝臟中藥物代謝酶的活性,許多藥物(如降壓藥硝苯地平、降脂藥辛伐他汀等)需要通過藥物代謝酶進行代謝。當患者在服用這些藥物期間食用葡萄柚,藥物的代謝速度減慢,導致血藥濃度升高,增加了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
3.增減藥效發揮
某些食物會增強藥物的效果,看似是好事,其實可能引起危險。酒精具有抑制中樞神經的作用,當與鎮靜藥物如地西泮、艾司唑侖等合用時,會增強這些藥物的鎮靜效果,導致患者出現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還有一些食物會減弱藥效,如高鹽食物會導致鈉離子潴留,血容量增加,削弱降壓藥的效果,導致血壓升高超出正常范圍。
▎避免藥物與食物相互作用的方法
1.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
藥品說明書中包含了藥物的成分、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禁忌證以及藥物相互作用等重要內容。在服用任何藥物之前,都應該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查找藥物是否會和某些食物發生相互作用。有些藥品說明書會明確指出服藥期間應避免食用某些食物,或者在特定時間內不宜進食,如頭孢類抗生素的說明書會注明服用藥物期間不能飲酒。通過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可以提前了解這些信息,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2.咨詢專業人士
如果藥品說明書中沒有明確提示,對藥物與食物的相互作用存在疑問,或者不確定某種食物是否會影響正在服用的藥物,最好的方法是咨詢醫生或藥師。醫生和藥師具有專業的醫學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他們能夠根據藥物的特性、患者的病情和身體狀況,提供個性化的藥食搭配建議。就醫時,主動告知醫生自己的飲食習慣和正在服用的藥物,便于醫生全面了解情況,給出準確的用藥指導。在藥店購買藥物時,也可以向藥師咨詢相關問題,他們會提供合理的用藥建議。
3.注意飲食時間
合理安排服藥與飲食的時間,能有效減少藥物與食物相互作用的發生。大多數藥物建議在空腹時服用,此時胃內沒有食物,并且藥物可以迅速通過胃部進入小腸,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可以更快、更好地發揮效果。但一些對胃腸道有刺激性的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藥等,建議在飯后半小時到1小時服用,減輕藥物對黏膜的刺激。
▎老年人更要小心藥物與食物的相互作用
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肝臟和腎臟代謝、排泄藥物的能力變弱,對藥物和食物的相互作用更敏感。例如,老年人服用抗凝藥期間,如果經常吃大量富含維生素K的綠葉蔬菜(如菠菜、西藍花等),會影響抗凝作用,導致藥物無法發揮預期的抗凝效果,不利于對血栓性疾病的預防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