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矽電股份(301629)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其發行價為52.28元,首日盤中漲逾250%,每股最高報189.99元,截至收盤,矽電股份報157.93元,上漲202.08%,市值達65.9億元。
矽電股份的主要產品為探針臺設備,是該領域國內企業的龍頭,市場份額穩步提升,表現不俗。不過,從矽電股份的招股書看,公司也存在著業績增長乏力、大客戶依賴以及應收賬款增長等風險。
根據矽電股份招股書介紹,公司的主要產品為探針臺設備,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探針臺設備制造企業。探針臺設備是探針測試技術的具體應用,主要用于半導體制造過程中的晶圓測試環節。
目前,全球探針臺設備市場由東京電子、東京精密、旺矽科技、惠特科技等海外公司占據主導地位。根據SEMI和CSAResearch統計,截至2019年,矽電股份占全球半導體市場份額為3%,東京精密、東京電子、旺矽科技和惠特科技市場占比分別為46%、27%、10%和4%。
矽電股份是中國大陸探針臺設備市場的重要競爭者。根據SEMI和CSAResearch統計,2019年中國大陸探針臺設備市場中,公司占據13%的市場份額,市場排名第4名,是排名第一的大陸地區廠商。公司主要競爭對手有東京精密、東京電子、旺矽科技和惠特科技,市場占比份額分別為34%、24%、2%和14%。根據SEMI的統計數據以及矽電股份的收入規模測算,2021年度至2024年1-6月,矽電股份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9.98%、23.68%、25.70%及23.30%,市場份額穩步提升。
根據招股書,最近三年及一期(報告期,2021年至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矽電股份營收分別為3.99億元、4.42億元、5.46億元、2.88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723.89萬元、1.16億元、8921.66萬元、5663.33萬元。
招股書還披露了2024年全年經審閱但未經審計的業績,2024年度,公司營業收入為5.0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08%,公司歸母凈利潤為9279.57萬元,較上年同期上升4.01%,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8767.99萬元,較上年同期上升5.44%。2024年度,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524.44萬元,同比轉正,主要系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有所增加。
與此同時,招股書還發布了今年一季度的業績預告,預計2025年1-3月實現營業收入9300萬元至9500萬元,同比變動幅度為0.17%至2.33%;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為1370萬元至1420萬元,同比變動幅度為-2.19%至1.38%;預計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10萬元至1360萬元,同比變動幅度為-2.02%至1.72%。
矽電股份的客戶是以LED行業為主,如三安光電等,但近幾年,LED行業供給過剩,LED企業業績一般,從上述數據也可以看出,公司作為上游細分設備企業也表現出業績增長的疲態,以波動為主。
根據招股書,公司產品的下游半導體晶圓制造和封裝測試行業的集中度較高。以LED芯片行業為例,根據CSAResearch、LEDinside等機構的數據,2020年及2021年,LED芯片行業前6家企業的產能占行業總產能的比例分別為86.85%及85.41%,其中排名前三位的三安光電、華燦光電、兆馳股份的產能合計占比分別為61.19%及58.38%。
矽電股份的主要客戶為三安光電、兆馳股份、華燦光電、士蘭微等上市公司。受下游市場競爭格局的影響,矽電股份的客戶集中度較高,報告期內各期,公司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9.74%、77.00%、66.48%和55.83%。如果未來公司與上述客戶合作出現不利變化,如上述客戶的經營及財務狀況出現不利變化導致其降低資本性支出、或采購戰略變化、產品質量問題等原因導致公司與其合作關系被其他供應商替代,則矽電股份的業務發展和業績表現將受到不利影響。
矽電股份在招股書提示了對三安光電、兆馳股份的重大依賴風險。報告期內各期,公司來自于三安光電、兆馳股份的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25.52%、60.26%、44.22%和21.06%。2022年,矽電股份來自于三安光電、兆馳股份的收入占比超過50%,當期經營業績對上述客戶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賴。
矽電股份表示,公司與三安光電、兆馳股份合作時間均超過了五年,保持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公司與三安光電、兆馳股份的合作具有可持續性。但若三安光電、兆馳股份因技術更新、產業政策變化或者競爭加劇等原因導致其自身經營狀況或業務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從而大幅降低向公司采購產品的價格或數量或導致在手訂單未能全部轉化為營業收入,則將對公司業務持續性和穩定性產生不利影響,并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與此同時,報告期內,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公司應收賬款規模整體呈現增長趨勢。報告期內各期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4824.08萬元、6526.16萬元、12,646.55萬元和16,409.22萬元,占各期末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4.79%、6.50%、13.76%和17.78%,占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2.09%、14.76%、23.15%和28.52%。公司建立了回款及客戶信用管理制度,加強應收賬款管理,但如果未來公司不能妥善處理應收賬款資金回籠問題,或個別客戶出現支付能力問題和信用惡化問題,會導致應收賬款發生壞賬的風險,從而影響當期經營業績。
另外,受行業客戶采購慣例影響,通過商業承兌匯票支付貨款情況較多。報告期內各期末,公司應收商業承兌匯票余額分別為5906.14萬元、382.80萬元、904.61萬元和1285.51萬元,報告期內波動較大。公司按賬齡對商業承兌匯票計提壞賬準備。雖然報告期內公司未發生過商業承兌匯票到期無法兌付的情形,但如果公司不能有效控制應收商業承兌匯票的增長速度及規模,或者個別客戶、票據承兌人出現支付能力和信用惡化問題,公司可能存在商業承兌匯票無法兌付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