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全文正式公布,其中首次提及“深海科技”,將其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明確提出“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深??萍嫉刃屡d產業安全健康發展”。這意味著深海科技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繼商業航天、低空經濟之后的又一關鍵發展方向。
不過也要注意的是,二級市場短期炒作也較熱,相關風險還需留意。
深??萍挤较驗楹沃档弥匾??國盛證券分析認為,主要原因有:政策高度足夠高、產業空間足夠大、產業鏈足夠長,產業進展多,而且與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有同樣核心的底層邏輯。
深??萍寂c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獲得了齊頭并進的政策高度,未來有望在政策支持下實現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規?;涞亍?/p>
深??萍籍a業鏈較長,上游是技術研發與裝備制造,中下游是資源開發與探測,下游是應用服務,如海洋軍事、海洋工程、海洋漁業等。上游制造環節率先受益于深??萍冀ㄔO,裝備與技術成熟后賦能中游資源開發與探測,最終輻射至下游應用服務領域,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盛證券指出,發展深海經濟的底層邏輯和商業航天、低空經濟都是軍民融合深度與經濟外溢效應,太空、低空、深海均具備軍民兩用屬性,如商業航天可用于軍事通信與民用通信,低空領域無人機可延伸至應急救援,深??萍己诵纳婕啊吧顫摗保ㄝd人和無人深潛器)、“深鉆”(海底向下進行科學鉆探)、“深網”(用光電纜連接的海底觀測系統以及水下觀測移動裝置),“三深”均為軍民通用技術,通過以民促軍、軍民融合發展,能夠在備戰的同時提供經濟增長新引擎。
深??萍籍a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期,其中三個重要裝備方向清晰可見正在批產放量,將有效拉動產業鏈成長。
1、無人潛航器(UUV):
無人潛航器是沒有人駕駛、靠遙控或自動控制在水下航行的器具,主要指代替潛水員或載人小型潛艇進行深海探測、救生、排除水雷等高危險性水下作業的智能化系統。在軍用領域中,無人潛航器可作為一種新概念武器中無人作戰平臺武器,和軍用無人機同樣是最具代表性的無人裝備。
UUV是海上軍事競爭新的制高點,市場空間大、增速快,正在迎來井噴的發展態勢。中國船舶集團在珠海航展、阿布扎比防務展、亞洲防務展展出不同類型UUV,眾多上市公司、科研院所也在加速UUV產業化進程。根據Emer?gen Research,全球水下無人航行器(UUV)2020年市場規模達19.6億美元,美國占據38.9%市場份額,預計2021~2028年全行業復合增長率達15.8%,2028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62.2億美元,其中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增速最快,預計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6.4%。
2、深海空間站:深??臻g站是深海中建設的綜合科考平臺或者綜合實驗室,可以提供工作人員在深海長期停留居住和從事科研工作的平臺,是實現海洋探索、開發、利用、防護的基礎和保障。深??臻g站可用于開發海洋資源、監測海洋環境,同時也可以鞏固國防力量。
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在深海空間站技術領域開展相關論證和關鍵技術研究。在“十三五”規劃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和“十四五”規劃100個重大項目中,深海空間站項目均名列其中。中國的深海空間站實施“三步走”計劃。2013年試驗型深海移動工作站(龍宮一號)完成總裝,成功完成第二步,目前已進行至最后一步,目標建造可以水下逗留60天的未來型深??臻g站。當前我國已在廣州南沙開建全球首個2000米級海底空間實驗室,計劃用5年時間建設,2030年深海空間站部署在即,未來1-10放量可期。
3、海底觀測網:海底觀測網由水下聲納陣列、岸基分析處理組件以及通信電纜等組成,伴隨著潛艇技術的發展,大量的水下無人航行器被納入到水下監聽網絡,作為機動性探測補充,用以專門收集、跟蹤、監視海軍過往艦船和潛艇。民用領域多用于海洋科研管理,可以做到對海底到海面全天候、長期、連續、綜合、實時、原位觀測,實現對海洋數據的全方位收集分析。
我國的海底觀測網自“十一五”時期開始規劃,2017年“海底科學觀測網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建議書獲批,由同濟大學牽頭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共建;2024年東海海底觀測子網纜系主干系統工程正式啟動,標志著項目進入加速建設階段。
投資策略上,國盛證券建議,圍繞UUV、深海空間站、海底觀測網三大正在批產放量的重要裝備方向,選擇“核心卡位”的關鍵技術裝備環節及其對應的上市公司。
1、材料先行:
深海耐壓材料及加工是基礎支撐,其中鈦合金是最重要的支撐材料,核心優勢包括:高強度與輕量化、耐腐蝕性、無磁性等。作為深海耐壓艙的首選材料,UUV和深海空間站的用鈦量非常巨大。
核心標的:西部材料、寶鈦股份、金天鈦業、派克新材、寶色股份等。
2、數據核心:
數據是資源勘探、國防應用的核心支撐。深海獲取的海洋資源數據、水聲環境數據極其重要,核心傳感器和設備包括水聽器、聲吶及信號處理機。
1)資源勘探方面,海洋數據驅動精準開發。海洋數據通過多源技術(如衛星遙感、聲吶探測、浮標監測等)獲取海底地形、地質構造、礦產資源分布等信息,例如,多波束測深系統可繪制高精度海底地圖,幫助定位油氣田和礦產富集區;海洋地球物理數據結合AI算法分析,可預測深海資源儲量。
2)海洋數據支撐戰略決策。高精度海洋環境數據直接影響潛艇隱蔽性、聲吶探測效率。
3)海洋數據收集與分析的關鍵技術。海洋數據采集主要手段有聲吶、海底觀測網的水聽陣、衛星、浮標等形成的立體觀測網。數據分析的大趨勢是結合大數據分析和AI算法,這是AI與深??萍冀Y合的重要方向。
核心標的:中國海防、科思科技、長盈通、中科海訊、海蘭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