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升入高三,生活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搬到了另一棟教學樓的6層,算上去操場跑操和回宿舍,我們一天總共要爬6個來回。老師說,這樣可以將鍛煉融入生活里——珍惜時間是每一個高三生必備的素養。
教學樓的裝潢也換了風格。以前公告欄是手抄報展示,走廊里貼著名人軼事和社團活動展示,如今都貼上了排行榜;洗手間門口的是全年級總體排名,教室門前的柱子上貼的是班級光榮榜;樓道里是年級排名前列的學生——這里的面孔我別提多熟悉了,沒人可以動搖他們的位置。剛開始,我幻想過,假如我也能登上這個榜,我該選一張什么樣的照片呢,是開朗的,還是穩重的?不過很快,我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高三的作息時間與其他年級也不一樣,宿舍的鈴聲會在6點準時響起。我最早離開宿舍,除了路燈,就只有食堂亮著燈。我會根據第一堂課來決定早餐吃什么,如果是語文課,我會慢條斯理地吃上一碗湯粉;但假如那天早上是數學課,我只敢買兩個面包。吃早飯要在教室完成。
這天我就買了兩個面包,第一個來到教室,在一片漆黑中打開了教室的白熾燈。那會兒在學的是幾何證明,我想要提前預習一下今天要講的題目,好在上課的時候能明白一點兒。我看著題目——圓形、矩形和交叉的線重合在一起,就在這繁復的圖形中,竟然蘊含著各種數字的關系。我算不出來,一不小心走了神,覺得題目里的圓形,與我手中的面包竟然這么相似,可一個能帶來美味,另一個只帶來了煩惱。
鈴聲響了,數學老師走上了講臺。我們數學老師的聲音有一種讓人打瞌睡的魔力,為了應對數學課的瞌睡,我們想了很多辦法,例如,在人中涂點兒風油精或者吃味道最嗆的薄荷糖。
但他解題很巧妙。只見他在黑板上畫出題目,然后用虛線點出了一根輔助線,班里就發出了“哦”的驚呼。我也緊跟著老師的解釋和證明過程,在作業本上抄著,打算之后再認真琢磨。
忽然,他頓了一下,粉筆還握在手上,但視線轉向了窗外,他說:“等一下,你們看!”大家紛紛停下了手里的筆。我隨著老師的視線望出去,在靠近窗戶的枝頭上,停著兩只小麻雀。這是一棵很高的芒果樹,每年春天會開許多花。而等到炎熱的盛夏,一個個金黃色的小芒果會結在枝頭。學校里流傳著一個說法,芒果結得多的那一年,高考的捷報也多。
那兩只小麻雀輕輕地站在枝丫上,望著黑板的方向,喳喳地叫著,像好學的學生。“你們看,它們多有意思!”這會兒,老師索性放下了粉筆,饒有興致地看著兩位“編外”學生。
我不知不覺也看了過去。不知道自己有多久沒有停下來,春來秋往,時間的流逝變得與自然無關,我只記得黑板旁貼著的倒計時,早就忘了黃葉幾時落下,花壇里又何時盛開了紅花。這兩只小麻雀全身灰黑,只有翅膀和尾羽上有一點兒白色的毛發;嘴巴尖尖的,像利箭;歌喉是婉轉的,教室里安靜下來的時候,只聽得到它們自顧自的嘰喳聲,清脆動聽。只是我還沒看夠,它們忽然拍了拍翅膀,爪子離開了樹枝,就這樣飛遠了、飛高了,消失在了窗外。
“這樣美好的景色轉瞬即逝,我們停下來看看未嘗不可。生活里有好多詩意。畢竟我們可不止有學習、考試這一件事,對吧?”老師站起來,重新來到了剛剛寫板書的地方,“好了,現在收回心思,我們的題還沒解完呢!”
數學課上的小插曲如同一勺水,洗掉了我許久以來的疲憊和緊張。
我依然是宿舍里最早起床、最早到教室的,但我沒有急于翻開書本,而是試著去發現之前沒察覺的詩意,例如,一朵剛好飄過的云,與芒果樹的頂端重合;例如,枝丫發了新枝,葉子墨綠油亮;又例如,每天都有小鳥路過——我卻再也沒有見過那兩只小麻雀。
高三的生活像上了發條的鐘,過得很快。我慢慢找到了自己的節奏,數學題里纏繞的線解開了,物理書上碰撞的小車研究明白了,我的成績也迎來了一次又一次的進步。
高考結束后,我們作為畢業生回學校探望老師。我走過那條爬了無數次的樓梯,墻上張貼的光榮榜換了一撥。這一次,我在墻上找到了自己,照片里的自己站在芒果樹下,笑容燦爛。
我來到數學老師的辦公室,想衷心地感謝那一堂暫停的數學課。只見摞得老高的作業本快要將他埋沒,我敲了敲他的桌子,“老師,等一下,你看!”他批改作業的手暫停了,一如那天停住的我。我指向窗外的樹枝,那里掛著金黃的芒果。他抬起了頭,笑著望向了窗外,他說:“真好!生活多美好啊!”
(摘自《中學生博覽》2025年第1期,阿悠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