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多廣闊,語文的天地就有多廣闊。下面,讓我們圍繞“我的語文生活”這一主題,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在生活中發現語文并欣賞語文。
一、在對聯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
(一)活動目標
1.了解對聯的文化知識。
2.增強欣賞對聯的能力。
3.體會對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魅力。
(二)活動步驟
1.了解對聯。
利用電視、網絡、書籍、報紙、雜志等媒介查找對聯知識。
2.尋找對聯。
(1)走訪城市或鄉村的大街小巷,收集商店、住宅所貼的對聯,根據對聯的內容進行分類,并結合對聯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思考。
(2)對其中一副對聯進行賞析。
3.探究對聯。
走進美麗鄉村,你發現一戶農家大門上的對聯只剩下上聯的內容,有同學給出了一副下聯,你覺得合適嗎?
上聯:農家喜慶豐收樂
同學所對下聯:百姓歡歌幸福年
解析:該同學所對下聯合適。從結構上看,上聯“農家/喜慶/豐收樂”,屬于“名詞+動詞+名詞短語”的結構;下聯“百姓/歡歌/幸福年”,也是“名詞+動詞+名詞短語”的結構。“農家”對“百姓”,指群體;“喜慶”對“歡歌”,是表示歡樂的動作;“豐收樂”對“幸福年”,代表美好的情境。從內容上看,上聯描繪的是農家因豐收而喜悅的場景,下聯則展現了百姓在幸福的年景里歡樂的畫面,符合“走進美麗鄉村”的情境。
二、感受招牌的魅力
(一)活動目標
1.了解招牌的相關知識。
2.感受招牌的魅力,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規范用字的習慣。
3.培養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意識。
(二)活動步驟
1.了解招牌。利用書報、網絡等媒介,搜集招牌的相關知識。
2.感受招牌。
(1)去大街小巷,利用文字、照片、視頻等方式,記錄你所見到的招牌。
(2)觀察招牌中有無錯別字的現象,并分析是何種原因造成用字的不規范。
(3)對記錄下來的招牌進行分類,分析不同招牌的命名特點。
3.解讀招牌。
你們在尋訪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有意思的招牌,尤其是下面這一招牌,被同學們一致評為最優書店招牌,你覺得他們的理由是什么?
解析:造型獨特:整體形狀像一本打開的書,能夠快速吸引路人的注意。圖文呼應:圖案是書的形狀,文字是“書店”的英文,二者結合在一起,強化了書店的主題。
三、讓短視頻助力語文學習
(一)活動目標
1.了解短視頻的相關知識。
2.了解短視頻的利與弊。
3.利用短視頻助力語文學習。
(二)活動步驟
1.我查短視頻。利用網絡、報紙、雜志等媒介查找短視頻的相關知識。
2.我辯短視頻。
(1)利用抽簽的形式分成兩組,分正方(短視頻利大于弊)和反方(短視頻弊大于利)。
(2)利用網絡、雜志、報紙、周圍事例等為自己所在的辯方搜集并整理辯論資料。
(3)制定辯論規則。
(4)召開辯論賽。
3.我制短視頻。
如果要以“泰山之春”為題拍攝短視頻,參加“奮進中國”作品展示活動,你想在短視頻中使用下面哪個場景?
場景一:那些歷經無數歲月的松柏或在石縫中直立,或在山崖邊斜逸,卻將一些葛藤也拉了上去。
場景二:通往岱頂的山道上,有那么多人在攀登,他們一個緊隨著一個,如同在激情滿懷地踏浪前行。
解析:場景二更為合適。雖然場景一也能從側面體現泰山的魅力和堅韌精神,但場景二更直接、更強烈地呼應“奮進中國”的主題,通過人們攀登泰山的畫面,生動地展現出新時代的奮進姿態和精神風貌,這種積極向上、奮勇向前的氛圍更好地契合了活動的主旨,激勵更多人在新時代的征程上不斷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