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解讀
“春”乃四季之始,是萬物初萌的象征。
1.春是柔柳的俏。“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在賀知章的筆下,柔柳是“碧玉”,柳枝是“絲絳”,二月的春風便是那鋒利的剪刀,一下一下,便剪出了生機勃勃的春天。
2.春是百花的艷。“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東風浩蕩,吹開了含苞待放的花苞,仿佛一夜間,萬紫千紅的花兒便綻開了笑臉。這世上,再高明的畫家也要在這幅宏大的自然圖景前收筆贊嘆。
3.春是鳥兒的樂。鳥兒是大自然的精靈,看,“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杜甫《絕句》)是溫馨的畫;聽,“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晏殊《破陣子·春景》)是清脆的歌;“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可不就是鶯與燕的聯歡?
4.春是細雨的喜。“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好雨”如絲,滋潤萬物,帶來的是對未來的憧憬。“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絕句》)細雨帶著杏花的芬芳飄落,想必是天公對人間的關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