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佛諦名旌勇,字義方,佛諦是我建議他采納的別名。我們最初相識是在二十年代后期的通縣師范,都是學生,他比我早兩年。他很胖,動作遲緩,就外表說,像是在羊群里孤立一頭牛,所以給我的印象很深。印象深還有另外的原因,他在學校以幽默出名,常說笑話,遇事滿不在乎;又口才好,有相聲的才能,據說一個人可以開教務會議,模仿校長、訓育主任,以及有特點的教師,惟妙惟肖。他的外號來自英語,是fat,因為面容蒼老,稱呼時前面還要加“老”。
到三十年代初,我上北京大學,住在沙灘一帶,他原在山海關教書,大概因為東北淪陷,那個地方不能再安身,也到北京來,并也住在沙灘一帶,于是交往就多起來。我們都窮,但吃好些的欲望一如常人,于是就常常在一起用小煤火爐做飯吃。經常是買十枚銅幣的肉,這樣也可以飽餐一頓。有時候,決定破例,就花七八角錢買個豬肘子,用微火燉爛,對坐享受一次。總之,是漸漸共苦樂了,友誼就越來越深厚。
……他處理有關自己的事,是個樂天主義者,隨遇而安,甚至及時行樂;談天說地,扯皮取笑,常常近于玩世不恭;喜歡吃喝,常常顧前不顧后,簡直可說是個享樂主義者。但是對人就完全不同,就是嘻嘻哈哈時也決不越禮,并且更可貴的是真摯,對老朋友總是熱心關注。
最值得懷念的是我們在坎坷途中相互的扶助。這常常是在面對之時,周末的共飯閑談,撫今思昔就是一例。也有時候不是對面,例如有一次,他住在家鄉永清縣一個村莊,是五月節前,窮得連買菜錢都沒有了,家居無聊,到鎮上散散心,萬沒想到接到我寄去五元錢的信。回信說,他最不喜歡吃窩瓜,可是窮得要命,只能吃院里自種的窩瓜。五月節來了,想換換樣,居然就由天上降下五元錢,可見上天無絕人之路,云云。我接到信,既歡樂又感慨,想到他曾開玩笑,說天老爺最糊涂,譬如他最喜歡吃魚,可是魚有刺,最不喜歡吃窩瓜,窩瓜卻沒有刺,如果讓魚刺生在窩瓜里會多好,于是又寫一封信,說幸而天老爺糊涂,如果聰明,讓魚刺生在窩瓜里,他的境遇就更可憐了。
(選自《負暄瑣話》,有刪改)
技法點睛
寫人關涉“詳”與“略”兩方面。
詳寫一般有四種情況:(1)最能體現人物性格特征和表達主題的事件;(2)最能突出人物特點的言行、肖像、心理;(3)最能凸顯人物特征的細節;(4)次要人物用來反襯主要人物特征的那個“反襯點”。
略寫亦大體有四種情況:(1)輔助人物性格的事件略寫。(2)用于對比襯托或反襯的非主要人物略寫。(3)非主要人物、非主要事件能簡則簡。(4)在描寫主要人物、記敘主要事件中,故事情節不可或缺但與主題關系不大,或者對突出人物性格作用不大的內容略寫。
選文作者通過相識師范、沙灘共苦樂、家窮扶助、寧晉公干等四件事,展現了好友劉佛諦的幽默、樂天、真摯等性格特征。“幽默”是劉佛諦的突出性格,選文對其五件事的敘述,凡可體現其幽默特點的均作詳寫,譬如“相識師范”一事,詳寫他模仿“開教務會議”的情景。再如他在家鄉窮居一事,洋洋灑灑地鋪敘了“魚刺生在窩瓜里”的調侃,苦中作樂,很能表現其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