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西,有這樣一位林草從業者,不僅是推動全省森林旅游發展的探路者之一,同時也是一名專研“森林康養+生態發展”的學者。他自學習工作以來,便將全部的青春與熱忱都投入到森林中,用自己所學和對森林的熱愛,沉浸在這個行業30多年。“我是一個務林人,在我看來,森林能療愈人心,能給人們帶來幸福與快樂。”3月14日,山西林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吉龍在采訪中對《科學導報》記者說。
“我從小生活在一處依山傍水的村落,周邊是郁郁蔥蔥的森林。長大后,我從事了林業工作,建設森林公園,發展森林旅游,推廣森林康養。”李吉龍說道。多年前,李吉龍創新性地提出在全省建設城郊森林公園的理念。如今山西省城郊森林公園基本實現了縣縣有的盛況。現今,他再次提出要挖掘森林康養中的心理疏導功能,促進“康養山西,夏養山西”進一步落地實施,他認為“森林康養是提升中國式現代化的幸福感的有效路徑”。
李吉龍是全國第一批森林旅游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后,他回到山西,為山西森林旅游事業發展傾心盡力。
李吉龍說:“生活在森林中,呼吸新鮮的空氣,享受舒適的光照,與多樣態的生命相伴,汲取森林給予的啟迪,是一種莫大的幸福。”這份源自童年的熱愛,為李吉龍在日后投身林業埋下了種子。在之后的工作中,李吉龍用行動展示了自己的努力。30年來,李吉龍不僅參與推動了山西森林公園地方性法規和標準化體系建設,還主持編撰了《山西通志林業志》森林旅游章,并且參與《中國林業百科全書生態旅游卷》編撰,成為該書山西唯一的編委。作為山西省森林旅游專業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正高級工程師,李吉龍參與省政府重大決策咨詢等課題研究,參與考察、評審或論證了200多個文旅康養項目。
在對森林的研究中,李吉龍深知自己所學的知識還遠遠不夠,在工作之余,他一邊購買相關書籍自學,一邊向國內外泰斗級人物虛心請教。畢業10年后還取得了風景園林碩士學位。“學無止境,選擇了熱愛且感興趣的事業,也是一種幸運。我不能辜負這份幸運,必須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讓林業取得更好的發展,讓群眾享受到更多的綠色福祉。”李吉龍說。2022年,李吉龍被評為山西科技創新人物和山西十大“三農”新聞人物。
一項好的政府工程,可以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幸福度,可以加快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森林中負氧離子濃度達到每立方厘米10000個以上,有利于身心愉快,增強抗菌力;植物精氣能調節人體免疫系統,提高身體素質;森林磁場可與人體頻率共振,激發自愈力……這些森林的“寶藏”都深深烙印在李吉龍的腦海里。
在思考探索之時,李吉龍提筆寫下一系列探索性文章,為建設城郊森林公園與發展森林旅游不停地鼓與呼,為實現心中的綠色夢想不斷地奔與走。如今的三晉大地,到處都能聽到當地居民對城郊森林公園的夸贊:“這公園不僅讓我們有了休閑好去處,又帶動了周邊的經濟發展,現在民宿、餐廳越來越多了,我們的日子也比從前好了!”李吉龍青年時期的學術積淀,不僅深化了他對森林的認知,更讓他將這份“綠色財富”惠及更多人。2021年,李吉龍被授予“森林公園和森林旅游行業突出貢獻獎”,這是這個行業的奧斯卡獎。
在森林旅游取得初步成效之時,李吉龍又積極投身于森林康養的產業發展中。他設想搭建科研平臺,發展智能化森林康養基地,為不同人群定制“森林處方”,即通過健康評估、導引式療休養和動態監測,讓森林成為全民生理健康的“綠色醫院”和全民心靈健康的修復中心。李吉龍說:“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善待自然、敬畏自然,大自然就會給全民大健康筑起第一道戰略防線。”
同時,面對山西省轉型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李吉龍認為森林康養同樣擁有廣闊的未來。他提出以森林旅游為龍頭,打造“生態產品第四產業”,推動文旅與康養深度融合。“山西無論是高質量轉型發展方向,還是農林文旅康的融合發展,都離不開森林。”李吉龍說,“外地人來山西旅游,大多是沖著當地的文化、山水和美食而來。將森林資源利用起來,大力推廣森林康養落地實施,必將彰顯新時代林業新質生產力的魅力。現在我們團隊的力量還很薄弱,希望未來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加入,共同將森林康養大業落地。”李吉龍在2024年被山西省綠化委員會和山西省人社廳授予“山西省綠化獎章”稱號,同年榮獲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山西省勞動模范”稱號。
未來,李吉龍將更多地將“兩山論”落實到民生工程與森林康養建設。李吉龍滿懷信心地說:“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而這正是森林旅游與森林康養的題中之義。我們有信心把理念化為實踐,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和諧。”
從呂梁山坳的少年到三晉森林的守護者,李吉龍用30年時光詮釋了“林草人”的使命。在踐行“兩山論”的綠色征途上,有許多像李吉龍這樣的人堅守前行,他們以森林為筆,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