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龍漸隱,歲月華章;瑞蛇迎春,再啟新程。2024已成為歷史,我們正奔赴充滿希冀的2025。
2024年,《圖書情報工作》《知識管理論壇》(兩刊)十分關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論述,以新質生產力賦能信息資源管理學科建設與實踐發展。《圖書情報工作》全年共收稿3 814篇,發表論文289篇,錄用率7.6%。繼續保持在北大核心排名第二,繼續入選南大CSSCI核心期刊,中國知網中學科綜合排名繼續第二,在中國社科院《中國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22年版)中排名繼續第二(權威期刊),繼續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收錄,繼續入選FMS管理科學高質量期刊T2等級、“智庫期刊群2.0版”、中國知網“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期刊”,繼續保持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總轉載量本學科排名第一,被PubScholar公益學術平臺、中國科學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所收錄。全面上線英文網站(與中文網站實現同步發布),積極準備加入Scopus數據庫,進一步擴大期刊及論文的國際學術影響力。期刊采編系統升級至最新版本j3,擁有新的界面和新的功能。
《知識管理論壇》作為《圖書情報工作》的姊妹刊,實行純數字化(digital only)和完全的開放獲取出版(已入選DOAJ),持續關注數智環境下知識管理、知識組織、知識服務等領域的創新發展,支持交叉學科研究,鼓勵探索創新,學術影響力不斷提升。全年共收稿232篇,發表論文42篇,錄用率18.1%,基金論文占69%,下載量與引用量增幅顯著(CNKI數據)。該刊也計劃于2025年上線英文網站。
2024年,兩刊繼續作為多個會議的媒體支持單位,積極參與全國或區域性的學術活動(選稿、點評等),作為主要主辦方或主要承辦方組織了6次學術會議和研修班(5月7–10日淄博、5月22–25日蘇州、7月9–12日鄭州、8月5–9日北京、9月24–27日濟南、11月27–30日吉林市),得到多方的大力支持,共約800余人參加。兩刊還發布了《lt;圖書情報工作gt;雜志社關于作者署名的規定》,明確規范作者的署名行為。兩刊目前共有編委220人,其中有15位編委榮獲教育部第九屆(2024年)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彰顯了兩刊編委的強大學術實力。
2025年,兩刊作為國內唯一面向信息資源管理一級學科的大型學術期刊,將持續致力于推動以新質生產力賦能信息資源管理學科建設與實踐發展,更多、更緊密地融入學術社區,繼續關注以新質生產力為主導的數字中國、數字文化、人工智能、大數據、大模型等重要戰略,支持信息資源管理領域“十五五”戰略規劃研究,繼續關注AI4S、AI賦能、數據驅動、數據要素、數字人文等重要選題。更多學習和借鑒自然科學期刊辦刊模式,加強選題策劃、專題組織和組約稿,更好發揮編委(包括顧問編委、青年編委)的撰稿、審稿、薦稿等方面的作用,特別重視審稿專家的把關審核機制,進一步加強期刊學術質量和學術影響力建設,推動期刊的本土化和國際化的有機融合。繼續策劃和參與國內信息資源管理各種活動,計劃5月10–13日在河北大學(保定)舉辦“信息資源管理研究與論文寫作研討會”、7月13–16日在新疆財經大學(烏魯木齊)舉辦“知識管理與知識服務學術研討會”,建立專家—作者—讀者—編輯之間更緊密的業務溝通與學術交流的橋梁。
2024年,兩刊在有關各方的大力支持下,走完了從雜志社(企業)到雜志社有限責任公司(改制)一年的歷程,2025年開始著手注銷企業的準備,并將于年底前完成注銷流程,回歸事業性質,完成其2004年轉企以來20年企業辦刊的艱難歷程。無論兩刊是什么性質,其支撐科研、服務學術、促進交流、推動創新的初心使命從未改變。
盤點2024年兩刊的工作是期望留下辦刊的一些印記,這些印記承載了主管主辦單位、作者、編委、審稿專家、編輯部等各個方面的付出和艱辛,辦刊不易。我們對2025年充滿期待,充滿希望。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了企業市場經營的有形壓力,但也有更好地辦好學術期刊無形的壓力。如果說,在為學界業界評聘職稱、晉級、獲獎、獲得科研項目、順利完成結項、研究生畢業就業等諸多方面,兩刊還有一點點貢獻的話,那么,我們更認同、更看重學術期刊在促進學術交流、推動創新變革、支撐國家戰略、引領前沿方向等方面所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5年將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兩刊肩負著重要的專業責任和學術使命。我們努力打造兩刊成為有溫度的期刊。兩刊不僅屬于你我,更屬于每一位學術同路人,扎根于學術共同體的深厚土壤,立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大數據與 AI 浪潮中,堅守學術初心,專注原創性、創新性、負責任、有價值、有擔當的研究,精心守護“學術”這片凈土,全力構筑健康、有活力、可持續的學術生態系統。
未來已來,面對信息資源管理的無限可能,您準備好了嗎?
雜志社社長、主編
2025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