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上海萊士(002252.SZ)發布收購公告,擬以42億元的基礎對價收購南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100%股權,血制品行業大額并購案例再現。從單噸產能對應市值比較來看,本次交易估值并不便宜,這是因為血制品行業實施嚴格的準入政策,使得并購標的成為稀缺資產。從長期來看,行業集中度提升成為趨勢,在漿站(單采血漿站,下同)獲批上更具優勢的頭部企業有望獲取大部分新增漿站,且頭部企業通過并購整合加速了行業集中度的提升。
上海萊士本次收購,擬以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南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100%股權。本次交易對價分為基礎對價和或有對價兩部分:基礎對價,本次交易基礎對價對應標的公司100%股權作價42億元;若2025年度標的公司采漿量達到305噸,則公司應另付或有對價5000萬元。
南岳生物主要業務為血液制品的生產、銷售和研發,公司現有衡陽市白沙洲工業園設計產能500噸,南岳生物目前擁有9個在采漿站,全部位于湖南省內,2024年采漿量為278噸。南岳生物已取得3大類8種產品20種規格的血液制品產品批準文號,可銷售人白類、靜丙類、特免類、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復合物等因子類產品。
截至2024年9月30日,南岳生物資產總額13.73億元,負債總額5.34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合計8.39億元;2023年及2024年1-9月,南岳生物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57億元、4.4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9635萬元和7218萬元。
估值方面,以基礎對價42億元計,本次交易市盈率約為43.59倍,按照設計產能500噸計算,單噸產能對應市值為8400萬元。3月31日,上海萊士收盤總市值455.37億元,市盈率約為24.89倍,現有采漿量約1500噸,單噸產能對應市值為3036萬元;天壇生物(600161.SH)總市值401.01億元,市盈率約為25.89倍,現有采漿量約2415噸,單噸產能對應市值為1660萬元;華蘭生物(002007.SZ)總市值284.01億元,市盈率約為26.11倍,現有采漿量約1342.32噸,單噸產能對應市值為2116萬元;博雅生物(300294.SZ)總市值135.54億元,市盈率約為34.14倍,現有采漿量約467.3噸,單噸產能對應市值為2900萬元。
本次交易將大幅增加上海萊士總體漿站規模。國家對血制品行業實施嚴格的準入政策,成為血制品行業集中度較高的客觀條件。太平洋證券指出,漿站向龍頭企業集中或將成為中國血制品行業的長期趨勢:漿站增量方面,在漿站獲批上更具優勢的頭部企業有望獲取大部分新增漿站;漿站存量方面,頭部企業通過并購整合加速了行業集中度的提升。
由于新建漿站審批流程嚴格,并購成為血制品企業擴張規模的有效途徑。通過并購,企業可以較快地完成戰略布局,提高區域覆蓋能力。例如2017-2018年天壇生物整合五大所,進入了貴州、湖北和甘肅等省份,為后續在各子公司所在地新設漿站開辟了道路。
近年來血制品行業出現了多起產業資本并購案例,對比可以看出,相關并購的PE和PS均處于較高水平,首創證券認為,這體現出產業資本對于血制品行業價值的認可。
2021年5月,華潤醫藥以26.35億元收購了博雅生物16%的股份,收購整體估值144.43億元。
收購當年,博雅生物營業收入為26.51億元,凈利潤為3.45億元,采漿量約為420噸,計算可知出售價格對應PS為5.45倍,出售價格對應PE為41.92倍,單噸采漿量對應整體估值為3439萬元。
2023年3月,勝幫英豪收購浙民投天弘,后者合計持有派林生物(000403.SZ)20.99%股權,同時浙巖投資將其持有的上市公司2.02%股權對應表決權委托給勝幫英豪。權益變動完成后,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由浙民投天弘變更為勝幫英豪,派林生物實際控制人變更為陜西省國資委。該交易股份轉讓總價款為38.44億元,收購整體估值183.13億元。
收購當年,派林生物營業收入為23.29億元,凈利潤為6.12億元,采漿量超過1200噸,計算可知出售價格對應PS為7.86倍,出售價格對應PE為29.92倍,單噸采漿量對應整體估值為1526萬元。
2023年12月,海爾集團或其指定關聯方將取得上海萊士20.00%股份及6.58%股份所對應的表決權。20.00%股份對應的轉讓價款為125億元,對應轉讓整體估值625億元。收購當年,上海萊士營業收入為79.64億元,凈利潤為17.8億元,采漿量超過1500噸,計算可知出售價格對應PS為7.85倍,出售價格對應PE為35.12倍,單噸采漿量對應整體估值為4167萬元。
2024年7月,博雅生物以18.2億元收購綠十字香港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權,從而間接收購境內血液制品主體綠十字中國100%股權。收購當年,綠十字中國營業收入為2.33億元,凈利潤為-0.23億元,采漿量為104噸,計算可知出售價格對應PS為7.81倍,單噸采漿量對應整體估值為1750萬元。
由于目前政策約束的原因,國內血制品多數品種以內部供給為主,僅允許少數品種的進口,且自2001年起,中國不再批準設立新的血液制品生產企業,截至目前,國內正常經營的血液制品生產企業不足30家,大多企業規模較小、產品品種較少、市場占有率較低,超過半數企業不具備新開設漿站資質。
2023年,六家頭部企業合計采漿量占國內血漿采集量的大部分,行業競爭格局高度集中。
盡管中國只允許白蛋白類產品和重組凝血因子的進口,但是中國血制品仍有48.33%的需求依賴進口血制品。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中國血制品行業前五市占率合計達到51.07%,分別是CSL、泰邦生物、基立福、上海萊士和武田制藥,其中3家進口企業憑借兩款可進口血制品占據中國市場前五份額。
就國內頭部血制品企業而言,2023年,天壇生物采漿量2415噸,占比20.1%;上海萊士采漿量1500噸,占比12.5%;華蘭生物采漿量1342.32噸,占比11.2%;派林生物采漿量1200噸,占比10%;衛光生物采漿量517噸,占比4.3%;博雅生物采漿量467.3噸,占比3.9%。
雖然近年來中國漿站數和采漿量持續增加,但總體來看,供給缺口仍然存在。數據顯示,中國漿站數量從2011年的146家增加到2015年的203家,至2021年在營單采血漿站287家。從采漿量來看,2023年國內單采血漿站共采集血漿約12000噸,同比增長約18%,而按國產及進口血液制品批簽發數據估算,國內原料血漿需求量已超過16000噸/年。
由于設漿站門檻政策向龍頭企業傾斜,頭部血制品企業在漿站獲批中更具優勢,據統計,2021-2024年,十余個省市批復的47家漿站中,大部分新設漿站落在頭部企業身上。近幾年,產業資本巨頭加大了控股血制品企業的力度。2021年,華潤醫藥控股博雅生物。2023年5月,陜煤集團通過旗下公司勝幫英豪,收購了派林生物20.99%股權。2023年6月,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成為衛光生物公司實際控制人。目前7家上市血制品企業中,天壇生物、博雅生物、衛光生物、派林生物均擁有大的產業資本擔任控股股東。
而對于頭部民營的血制品企業來說,并購也是其擴張的主要途徑。血制品行業是高投入行業,具有較高的資金壁壘。小型血制品企業技術研發能力弱、生產效率低、產品種類少,血漿綜合利用率不足,漿站投入和管理缺位,銷售渠道建設能力差,大部分處于虧損狀態。
機構指出,頭部企業的介入有助于盤活小型血制品企業的漿站資源,通過技術和管理協同提升小型血制品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對血漿的采集、儲存、生產、產品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全面優化,提高整體的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