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在考察北京市規劃展覽館時指出,“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制訂計劃是對整個落實過程的前瞻性設計,是推動工作高效落實的重要保證,也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領導方法。基層是各項工作的最終落腳點,是抓落實的重點,要善于在提升計劃質效中推動各項工作在基層落地生根。
一、深入查擺基層計劃質效不高的具體表現
敢于直面問題、勇于修正錯誤是我們黨的顯著特點和優勢,要以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深入查擺當前在計劃制訂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是敷衍塞責的“應付式”計劃。隨著我軍法規制度不斷健全,部隊建設的周期性和規律性特點越來越明顯,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每年的階段劃分大體相同、各單位的工作重點整體相似。個別基層單位利用這一特點“研究”出制訂計劃的“捷徑”:有的把以前計劃改個時間當現在的,有的把別人計劃改個單位當自己的,有的把上級計劃改個級別當本級的,有的把制度規定換個說法當原創的。
二是華而不實的“作秀式”計劃。有的基層單位把計劃作為展示文采的大舞臺,只求辭藻華麗、語言優美,不求用詞精準、便于理解執行;有的把計劃作為向上級表態的決心書,只求把口號叫響、把目標定高,不求緊貼單位實際、緊貼官兵能力;還有的把計劃作為博人眼球的工具,只求標新立異、贏得關注,不求合法合規、管用實用。
三是事倍功半的“低效式”計劃。有的基層單位不區分輕重緩急,以記流水賬的方式做計劃,計劃看似洋洋灑灑、篇幅巨大,實則沒有抓住主要矛盾,缺少思路和方法;有的過分追求精準性,力爭將每一件小事、每一小段時間都納入計劃,計劃看似周密細致、面面俱到,實則缺少靈活性和可執行性;還有的不善于發動群眾,靠單打獨斗、閉門造車做計劃,計劃看似思路清晰、措施得當,實則缺少群眾基礎,難以得到官兵支持和認可。
二、深刻剖析基層計劃質效不高的原因癥結
基層干部是基層計劃的主要制訂者,基層計劃質效不高應重點從基層干部身上剖析原因。
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不愿制訂計劃。“應付”是一種消極的工作態度,根源是對計劃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計劃的必要性產生懷疑。有的片面相信“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再好的計劃也只能是寫在紙上、貼在墻上,落實不到行動上”,認為制訂計劃純屬徒勞無功;有的過于信奉“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想當然地認為事到臨頭自然就會有解決辦法,只需坦然面對即可,認為制訂計劃純屬杞人憂天;還有的感覺基層單位位卑權小經費少、自主可控時間少,只需按部就班落實規定動作就好,不需要有自身計劃,認為制訂計劃純屬多此一舉。
二是政績觀出現錯位,不真制訂計劃。“作秀”是虛偽的表演,目的是樹形象、謀升遷,根源是政績觀出現偏差。計劃是對未知事物作出預判,制訂計劃注定是一項費時費力但又難以產生立竿見影效果的“苦差事”。但個別基層干部政績觀錯位、功利主義嚴重,絞盡腦汁想通過計劃“出成績”,不惜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雕章琢句、空喊口號等“造亮點”“充門面”上,忽視了撲下身來調查研究、靜下心來分析思考等打基礎、修內功的工作,導致計劃如繡花枕頭般中看不中用。
三是能力素質不配位,不會制訂計劃。“低效”的重要原因是基層干部能力素質不足,沒有掌握制訂計劃的科學方法。制訂計劃看似簡單,實則牽涉很廣、難度很大,需要過硬素質做支撐。有的不會研判形勢,把不準政策規定,吃不透上級精神,方向選擇有偏差;有的不會調查研究,摸不清單位底數,估不準發展潛力,目標設置不合理;有的不會分析思考,抓不住主要矛盾,理不清工作思路,措施制定不科學;有的不會選人用人,做不到人盡其才,調不動官兵積極性,人才優勢難發揮。
三、科學研究提升基層計劃質效的措施建議
針對基層計劃出現的問題及產生原因,基層干部要有重點地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提升思想認識,增強制訂計劃自覺。主動的工作精神、強烈的責任意識源于思想上對計劃意義價值的高度認同。首先要糾正對計劃的錯誤認識。“計劃趕不上變化”不是否定計劃的價值,而是警示我們,制訂計劃不是一次到位、一勞永逸的活動,是要隨著條件改變、目標更新及新方法出現不斷修改完善的過程;“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不是提倡消極等待、臨時抱佛腳的工作態度,也不是干工作的首要選擇,而是深處困境時的自我安慰、沒有選擇時的無奈之舉。其次要理解計劃的價值意義。“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制訂計劃是如期實現目標的重要保證,對任何單位都不可或缺。制訂計劃的過程既是思考研究、理清思路的過程,會讓我們做起工作來心中有譜、如魚得水,提升工作信心;也是科學統籌、協同行動的過程,會避免資源浪費、秩序混亂等問題,提升工作效率。同時,計劃本身又是對工作進度和質量的考核標準,能夠對我們起到提示、督促和監督的作用,有利于克服惰性、推動工作落實。
二是樹立正確政績觀,端正制訂計劃態度。正確政績觀是為政之德、從政之道、施政之要。基層干部只有樹立正確政績觀,才能端正制訂計劃的態度。首先要堅持黨性。政績觀反映了黨員干部的政治品質、政治立場、政治站位,只有黨性堅強,摒棄私心雜念,才能確保政績觀不出偏差。黨員干部要在深化理論武裝中提純黨性,在深刻剖析問題中檢視黨性,在嚴格教育管理中恪守黨性,在擔當使命任務中錘煉黨性。其次要不務虛功。堅持“計劃是用來照著做的、不是用來掛著看的”理念,真抓實干、求真務實,把單位底數摸排清、把發展形勢研判準、把工作籌劃研究細、把措施手段制定實,確保計劃符合單位實際、符合官兵利益、符合客觀規律,能夠指導工作順利完成。再次要不圖虛名。樹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把經得起實踐、歷史、官兵的檢驗作為真正的政績,不計較一己之功、一時之名。制訂計劃時,堅持做事不作秀、重里子不重面子,杜絕口號式、表態式、包裝式的做法,默默無聞、周密細致地做好調查研究、分析思考等費時費力的基礎性工作。
三是掌握科學方法,提升制訂計劃能力。要做好計劃,僅靠主動精神和端正態度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具備硬功夫和真本領。首先要在統籌兼顧中增強系統性。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需要落實的工作很多,必須做好科學統籌,防止顧此失彼。既要“瞻前”,突出新階段新形勢新要求,又要“顧后”,注意與過去工作有序銜接;既要抓住主要工作,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又要兼顧一般工作,在整體推進中實現重點突破;既要補短板,提升整體建設水平,也要鍛長板,增強競爭優勢;既要學深學透上級精神,又要貼合實際量力而行;既要使計劃內容飽滿,又要兼具可操作性;既要避免目標過低,沒有挑戰性,又要杜絕好高騖遠,缺少可實現性。其次要在明確責任中增強可行性。只有責任明確才能有效執行,要明確工作任務和目標要求,明確工作進程和推動舉措,明確時間節點和相關責任人。再次要在發揚民主中增強科學性。尊重官兵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練好調查研究這個基本功,認真聽取官兵意見建議,通過群策群力不斷提升計劃的科學性。最后要在動態管理中增強靈活性。“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完成計劃并不意味著可以束之高閣,要在具體落實中不斷完善和調整,確保計劃能夠靈活適應客觀條件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