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部一名領導與人分享工作經驗時提到“學會聽部屬把話講完”,話語質樸卻意義深遠。聽部屬把話講完,既是防止和糾正工作偏差、減少和避免工作失誤的必備修養,也是檢驗領導干部民主作風、胸襟氣度的重要標尺。
然而,有的領導未聽完工作匯報,便以“我知道了”為由匆匆結束對話;有的在部屬剛提出創新性想法時,便以“不符合慣例”為由加以否定;有的當部屬疏忽犯錯時,便以“不要找借口”為由打斷解釋。長此以往,信息受阻必將影響工作效率、領導決策,部屬本身也因自感不被尊重,對領導產生疏離感與畏懼心理,從而失去自信心、進取心,影響單位凝聚力、戰斗力。
尊重部屬認真聽。聽部屬把話講完,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境界。古往今來,諸多賢能之士皆深諳此道。唐太宗李世民能夠開創被后世譽為“貞觀之治”的盛世景象,便得益于他能耐心傾聽群臣進言。魏徵多次直言進諫,而李世民虛懷納諫、容其盡言,從而得以明得失、知興替,制定出一系列利國利民的政策。這便是上位者有修養的體現,不恃權而驕,尊重他人表達意見的權利,以包容之心對待不同聲音,從中汲取智慧,完善自我決策。
放下身段耐心聽。毛澤東在《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中強調,“不懂得和不了解的東西要問下級,不要輕易表示贊成或反對”。他生動地指出“先做學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請教,然后再下命令”,并對善于傾聽下面干部的意見作了深刻的分析和闡述。在日常工作中,當部屬前來匯報工作或提出建議時,要放下手中事務,專注傾聽,用眼神、表情與言語給予積極回應,讓部屬感受到被重視。在部屬發言結束后,也不要急于評判,而是冷靜思考,綜合分析,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即使不同意部屬的觀點,也要聽得進、容得下,以平和、理性的態度與之交流探討,引導他們進一步思考與完善。
寬容失敗鼓勵聽。現在絕大部分年輕同志干事激情很高、闖勁很足,但實際工作中,有的難免會因為急躁心態、急于求成出現各種狀況。有的陷入“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自我否定,有的稍遇挫折就久久無法釋懷,等等。對此,若是一出問題就小錯小批、大錯大批甚至全盤否定,部屬會因此心里很憋屈、過得很擰巴,長此以往自信心不足、進取心消弭。毛澤東曾指出,“對待犯錯誤的同志,只要他想改正,想求進步,即使是在進步中尚不免有錯誤,也應鼓勵他、幫助他”。領導干部要少一些不問緣由的責怪,多一份熱情似火的幫帶,及時靠上去做工作,耐心傾聽他們的解釋,共同分析問題根源,設身處地為其解扣子、鋪路子、搭梯子,幫助調整心態、卸掉包袱、輕松前行。如此,方能進一步團結一心、活躍氛圍、化解心結,激發部屬的熱情與干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