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越來越多的讀者讀到這些美妙的童話和童詩,應該是最能告慰張秋生先生的事情——他通過文字與我們編輯、讀者同在。
2022年6月的一天早上,我接到張秋生先生的電話。
我和張秋生先生的交往始于2015年冬天。這一年,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魔法象公司成立。“魔法象”童書出版之樹尚在萌芽狀態,為在國內少兒出版界嶄露頭角,培育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以下簡稱“廣西師大社”)童書出版影響力,推出了“冰心獎”25周年典藏書系,試圖在短時間內對當代中國兒童文學精品做整體出版。同時,我們也試圖以這一重大項目的實施為抓手,聯絡并團結最優秀的中國兒童文學作家。
張秋生先生的《爸爸狗和兒子貓》被我選入“冰心獎”25周年典藏書系(共30冊,分三輯)第一輯。他也成為我最早聯系的“書系”出版工程的作者之一。在編輯這本書的三個多月時間中,我與張秋生先生幾乎每周都通幾個電話。張秋生先生這本書在廣西師大社出版后,入選“中教圖”的館藏項目,再經版權部同事的努力,成功在香港特區出版了繁體版。通過這本書的出版,我社童書編輯的出版能力得到了張秋生先生的認可。后來,張秋生先生逢人說項,在中國兒童文學年會等各種場合中對我和我社表示嘉許。老先生的肯定對我是莫大的鼓勵,對廣西師大社當時剛起步的少兒出版事業也是很大的鼓舞。
一通電話
2022年6月的這通電話里,張秋生先生表示要給我投稿,把新創作的作品和三種選本的稿子交給我。幾天之后,我收到了張先生給我寄的書稿,很大一箱,書稿整理得條理清楚,打包結實,可以看出老先生對自己書稿的珍重,對出版社編輯的尊重。
收到張先生的信件和書稿,我讀著他的來信,為老人的謙遜和誠摯感動。我知道張先生著作等身,在兒童文學界無疑是泰斗級的人物,隨時關注他創作情況、爭著要出版他的新作的大社名編輯很多,他卻選擇了魔法象公司,選擇了我這樣一個并不知名的編輯。感動之余,我懷著忐忑的心情給老先生回電話,告訴他我已收到書稿,看到來信,又有些不安地對老人說:“魔法象公司少兒圖書出版盡管經過八九年的努力,有了一些成績,但與以少兒出版為特色的名社大社相比,出版水平還需要提高,編輯工作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發行渠道建設也不如大社名社……”
我半開玩笑地說:“張先生,我們可能也給不起大社名社的高版稅。您會介意嗎?”
電話那頭,張先生停頓了一下,說:“海燕,我是把兒童文學作為畢生事業來做的,選擇出版社的標準是能夠讓作品得到很好的呈現和傳播。這些年來我很關注你們,我相信你們能把作品很好地傳播給小讀者。版稅,我沒有過多考慮,只希望能出版好書。‘冰心獎’書系的編輯出版,你們的工作那么認真,我相信我這些作品你們能出好。”
記得張先生“冰心獎”書系出版后,張先生夸贊我們:“海燕,你們做得認真。”他在和作家朋友交談中也多次談到廣西師大社編輯的認真和他對這種認真的認可。他把我們引為兒童文學事業的同道。
或許就因為認真,這次,張先生將他珍視的作品交到了我的手里。
這一箱稿件厚重龐雜,其中既有手寫稿,又有打印稿,也有從報紙雜志剪下來的作品。《櫸樹鎮的長耳狗和短毛犬》是手寫稿,《狼哥悲喜錄》《阿斑虎和畫里的窗子》是選本,還有從已出版書籍中裁剪下來再粘貼在稿紙上的剪貼稿。為做到稿件“齊、清、定”,我請照排室完成了老先生寄來的4部書稿的錄入工作,請新到崗的編輯文雯老師對錄入文檔進行了認真核查。
沉甸甸的托付
我和編輯總監孫才真審讀完《櫸樹鎮的長耳狗和短毛犬》后得出的共識是,閱讀過程中故事能把閱讀者帶入一個趣味橫生的世界,曲折生動的情節讓人對書稿不忍釋手;閱讀節奏上,有鋪墊,有懸念,張弛有度;審美趣味上,這部作品饒有童趣,溫暖感人,故事里的人物呈現出勇敢、仗義、真誠和熱情等美好品質,并能讓讀者理解友誼的本質和情感的珍貴。對個別細節,我們提出了詳細的修改建議。我們對書稿的評價讓張秋生先生感到很欣慰,對我們提出的修改意見,他都逐條進行了斟酌推敲;對采納我們的意見的內容,老先生表示了感謝;對有不同意見的部分,也和我們做了交流,大家達成修改的共識。對我們的編輯工作,張先生表示滿意,也感到欣慰。
在這幾本書的出版過程中,我和張先生保持電話聯系,電話那邊老人聲音微弱但依然渾厚。再后來,張先生來電話,氣息衰微,他告訴我,他已不方便接電話,我可以聯系他的兒子,并將手機號碼告訴了我。我頗有些擔心,內心暗暗為他祈福。
2022年10月4日,噩耗傳來,“小巴掌童話之父”張秋生去世了。那時正值國慶節假期,我心頭一震,懊悔沒有將出版流程走得更快一些。我翻看他給我寫來的信:“身體不好,年齡也大了,常住醫院,很想早點聽到您的意見。特別是那個新創作的長篇童話作品,是我在病中花了很大精力完成的,這恐怕也是我創作的最后一部長篇童話了。寫長作品太費精力了……”讀著讀著,不覺淚目。我只能把后續工作做好,不辜負老先生對我的重托,不辜負老先生對廣西師大社的期望,以盡可能完美的出版形態把他的愛傳遞給更多的讀者。
遵照老先生的意愿,也本著我們一貫對圖書形態美的極致追求,在插畫師的選擇上,我們思量再三,多方征求。我們讓插畫師盡可能了解文本,與文本產生共鳴。編輯在和插畫師交流的時候,也要根據插畫師的性情、藝術趣味,尋找共同的話題,激發插畫師的創作欲望。插畫師精益求精,美編設計對文本和插圖的安排恰到好處,印刷環節對圖書形態的復刻……整套書出版后,圖書品相很好,張秋生先生的文字作品得到很好的呈現。
秋日陽光里,我摩挲著這幾本書,重讀2022年6月4日張秋生先生給未曾謀面的我寫的信,感受到他對我沉甸甸的托付,對廣西師大社的信任,內心充滿感慨和懷念。這些流溢著書香的張秋生作品經過我們編輯的手流布人間,讓越來越多的讀者讀到這些美妙的童話和童詩,應該是最能告慰張秋生先生的事情——他通過文字與我們編輯、讀者同在。■
(本文作者單位為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