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底,杭州市人大常委會牽頭制定的《“法治政府建設”數字化評價規范》,經標準化主管部門批準后正式發布。《規范》明確了評價指標、方法、步驟以及數字化系統框架和安全管理要求,開了標準化、規范化開展人大數字化監督工作的先河。
開展人大數字化監督工作“有據可依”
近年來,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堅持創新監督形式手段,不斷強化和完善對法治政府建設的監督工作。2020年至今,杭州市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法治政府建設報告,積極開展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依法履職監督,對優化營商環境、負責人出庭應訴等重點工作開展監督,建立健全法治政府建設監督協同機制,取得了較好成效。
“自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監督工作以來,我們不斷強化數字賦能,融合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開發建設了法治政府建設數字化監督系統,切實提升數智賦能法治政府建設監督的實效。”杭州市人大常委會監察司法工委司法監督處處長林煥其介紹。針對傳統的監督流程和工作機制存在信息收集不夠全面、日常監督不夠到位、定性多定量分析少等問題,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充分利用杭州數字化先發優勢,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監督應用場景,形成政府及部門法治政府建設“五維畫像”和數字化智能分析報告,開啟了數智賦能法治政府建設監督的有益實踐。
2024年,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又對監督流程、評價指標等方面進行總結提煉,從制度層面對近四年來的實踐經驗進行提質轉化,創新制定了《規范》。
首部對法治政府建設開展數字化監督的地方標準
《規范》圍繞《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提出的法治政府建設目標和具體要求,堅持客觀公正、注重實效、協同配合、督促改進、數智賦能的原則,對杭州市、區(縣、市)兩級人大運用數字化技術開展對本級政府年度“法治政府建設”的監督工作進行了統一指引和規范。
值得一提的是,《規范》建立了“五維賦分”評價指標體系。“通過數字化手段采集立法工作、行政決策、行政執法、司法監督、普法宣傳等五個維度重點數據開展評價。”林煥其介紹,評價指標體系(含5個一級指標、17個二級指標和51個三級指標)立體式監督法治政府建設,具有較強的引領性和可操作性,體現了多方參與、注重實效的評價要求。“其中,51個三級指標又分為46個必選和5個可選指標,能更好滿足不同年度監督重點的變化和調整,反映了與時俱進、動態調整的靈活性要求。”《規范》中,三級指標緊緊圍繞國家法治政府建設的工作要求和省委、市委的決策部署,既結合了當前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的全面要求,又體現了人大監督職能的有效落實。
此外,較強的引領性和可操作性亦是其主要特點之一。經標準化主管部門查詢,《規范》系全省乃至全國首部對法治政府建設開展數字化監督的地方標準,其中明確了評價指標、方法、步驟以及數字化系統框架和安全管理要求,評價流程清晰明了、操作簡捷規范,為地方人大規范化開展法治政府建設數字化監督工作提供了參考和依據。
“數字化評價”為監督保駕護航
“法治政府建設”的數字化評價,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實時收集、分析各方面工作數據,快速發現問題,提高監督的精準性和針對性。同時,數字化平臺讓人大代表與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更加便捷,代表可以通過應用場景參與監督,增強了監督的民主性和透明度。大者而言,數字化評價也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不僅將讓人大對政府的監督更及時、更全面,而且還能通過數字技術對海量的信息條分縷析,讓評價更精準、更科學。
“我們在《規范》中還提出,評價過程中要注重聽取人大代表、政府部門、基層群眾的意見,評價方法上要積極吸收專家等第三方參與,評價結果與其他評價主體對同一評價對象采用不同方法得出的結果有效銜接,保持基本一致。”林煥其說,評價模型能夠精準有效、客觀公正反映被評價對象在法治政府建設方面的表現和水平,“收集—評價—跟蹤”的全流程閉環設計十分注重問題的發現和及時有效的整改,為法治政府建設的監督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這是建設法治政府、創新人大監督實踐的一次有益探索。”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法治國情調研室主任呂艷濱表示,“《規范》不僅將作為地方標準有力推動杭州法治政府建設和杭州人大監督工作,也將隨著創新探索走出杭州,推動我國人大監督理論發展。”
《規范》的發布,是積極探索、創新監督方式,提升監督質效的又一標志性成果,進一步豐富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有利于人大開展正確監督、有效監督和依法監督,推動人大監督工作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對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下一步,全市各級人大將進一步加大《規范》的學習、宣傳、培訓應用工作,積極以標準化監督新成效推動法治政府建設水平實現新突破,努力打造可借鑒、可復制的人大數字化監督“法治政府建設”杭州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