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戶均增收萬余元,大家在游山玩水中就把錢賺了,小日子就像這花轎,喜氣洋洋!”臨海市小芝鎮人大代表、龍岙村黨總支書記毛方先熱心介紹。該村的“毛家班”花轎抬出了年入150萬元的鄉村共富路,獲得了新華社關注。而這,源于小芝鎮人大十年磨一劍的堅守!
紓難解困,打開共富小切口
臨海市小芝鎮龍岙村花轎班成立于清朝末期,曾小有名氣,但隨著婚俗習慣的改變,一度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2015年,“毛家班”非遺技能人才毛武順立志返鄉重振花轎班。然而,辦公選址問題卻成了他的“攔路虎”。
臨海市人大代表毛小連了解情況后,主動與他聯系溝通。最終,在毛小連的牽線搭橋下,“毛家班”共富工坊在下里村的閑置辦公樓安了家,并第一時間對外開張營業。
本著既傳承弘揚又不落后呆板的出發點,“毛家班”的迎親隊伍進行了簡化革新,由17名平均年齡近60歲的轎夫、媒婆隊伍組成。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毛家班”開張后,來自各地的訂單蜂擁而至,甚至出現了人手不足的“甜蜜的煩惱”,需要經常對外“招兵買馬”。
為此,小芝鎮人大組織各級人大代表走村入戶,向群眾宣傳“毛家班”花轎,和他們講致富經,號召他們參與免費培訓。當下,已有下里村、龍岙村、羅上宅村等100多名村民參與了非遺技能培訓,隨時可以加入迎親隊伍。
為了讓這個非遺“小項目”發展成致富“大產業”,小芝鎮人大連續多年就此開展專題調研。在當地人大代表的助力推動下,2018年毛家班花轎直播間開通了,2022年非遺傳承班成立了,2024年“民族婚俗體驗館”建成落地了……
雙向奔赴,共拓村民致富路
“我們小芝的桔子皮薄、汁多、甜度高……”毛家班花轎直播間里,毛武順賣力吆喝著。談及花轎直播間里賣橘子,還得從小芝鎮人大說起。
龍岙村附近有2000畝左右的蜜橘種植地,雖然品質不錯,但銷量和售價一直上不去。去年秋天,小芝鎮人大錨定“共富”選題,邀請毛武順參加了一場關于鄉村產業發展的座談會。
“借助電商平臺拓展銷路”“‘毛家班’名氣有了,是否可以聯合打造特色品牌”……在代表們的建議下,共富思路被打開了。為了幫助村民增收,“毛家班”工坊借助各大直播和電商平臺,打造“毛家班蜜橘”等農副品牌,多渠道拓展當地農特產品的銷售渠道。
“我們將持續關注‘毛家班’的發展,并以此為支點,撬動更大產業發展。”小芝鎮人大主席李凌勇表示,他們要充分發揮人大作用,助力開辟更多產業共富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