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產AI大模型驚艷亮相火爆全球;機器人登上春晚舞臺扭起“秧歌舞”;中國新能源汽車憑借過硬質量贏得國際市場青睞……2025年的春天,中國民營企業緊抓機遇、開拓創新、迎難而上,展現蓬勃發展勢頭。
全國人大常委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進民營經濟立法工作。
根據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作為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的一項重要工作,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已被列入年度立法任務。此前2月底,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提請常委會會議二審。草案二審稿充實完善法治保障相關內容,以更好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
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審議中一致認為,草案二審稿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將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關于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重大方針、政策和舉措上升為法律規范,對于全社會穩定預期、凝聚力量,激發民營經濟發展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揮民營經濟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建議進一步修改完善后盡快審議出臺。
新增多項保護規定,
持續提升民營經濟發展信心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草案二審稿在一審稿的基礎上,積極回應影響和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主要痛點、堵點和難點問題,增加規定,根據立法法的規定,與經營主體生產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屬于審判、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解釋,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針對同一檢查對象的多個檢查事項,應當盡可能合并或者納入跨部門聯合檢查范圍。
另外,草案二審稿明確規定,任何單位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向民營經濟組織收取費用,不得實施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罰款,不得向民營經濟組織攤派財物。
如何推動行業協會商會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草案二審稿新增規定,有關行業協會商會依照法律、法規和章程,發揮協調和自律作用,及時反映行業訴求,為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提供信息咨詢、宣傳培訓、市場拓展、權益保護、糾紛處理等方面的服務。
“草案二審稿加強了對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人身、財產權益方面的保障。”委員們表示,這些規定為糾正過去發生的一些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也增強了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剛性。
同時安立佳委員建議,進一步增加規范涉企執法行為的相關規定,適當吸收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相關內容,集中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等問題亂象。他還表示,應發揮好行業協會商會在參與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在依法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發展新質生產力、履行社會責任相關內容中增加和完善行業協會商會地位職能等規定。
近期多家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領域迸發出生機和活力。“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關注了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獨特優勢,例如對民營企業參與利用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等公共平臺,建立了基礎制度性保障,有利于進一步降低民營企業的創新門檻和成本,充分釋放其創新潛力。”郝平委員提出,立法應在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方面完善相關內容,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全方位法律支撐。同時,他表示,隨著民營經濟的壯大,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也為世界各國人民提供優質便捷的商品和服務。建議立法為中國民營經濟走向世界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助力他們更穩健地邁向全球市場。
完善監督措施,增強法律執行效力
民營經濟立法社會關注度高、涉及領域多,草案二審稿采納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全國人大代表、地方、基層立法聯系點、社會公眾的意見,完善監督措施,保障法律執行效力,增加規定,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情況。
“經濟工作監督是人大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委員們表示,將各級政府向本級人大常委會報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情況,寫入民營經濟促進法,對于以人大監督的權威性和廣泛性,督促政府更好履行職責,確保各項法律、政策得到有效落實,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
此外,李紀恒委員建議,通過立法確保各項民營經濟政策不折不扣得到堅決執行。在法律中增加關于嚴格保障政策落實的條款,把政策落實更加凸顯出來,以良好的政策保障支持民營經濟改革發展,讓民營經濟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服務民營企業做強做優。
安立佳希望法律頒布后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加緊制定配套文件和實施細則,各級人大強化檢查評估監督,推動新法落地見效,切實保證法律實施質效。
廣泛凝聚共識,保證法律盡快審議出臺
“察民情,聚民智,匯民意,努力讓更多基層民意、深圳探索、灣區聲音直通國家立法機關。”今年1月,深圳市福田區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積極開展對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的立法征詢工作。
民營經濟一直以來都是深圳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2024年深圳市民營企業數量超260萬家,增長10萬戶以上……“我們收集到了來自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各行各業的386條意見建議,大家圍繞市場準入、企業信用修復、破產制度落地等方面內容積極建言。”福田區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介紹,“這些建議反映了大灣區改革前沿最鮮活的探索實踐,為立法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
據了解,2024年12月,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初次審議。會后,法制工作委員會將草案印發各省(區、市)人大、中央有關部門、部分研究機構和54個基層立法聯系點征求意見;通過代表工作信息化平臺征求全國人大代表的意見;在中國人大網全文公布草案,征求社會公眾意見。
憲法和法律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聯合召開座談會,進一步聽取各有關方面意見。憲法和法律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就草案的有關問題與有關方面交換意見,共同研究。
憲法和法律委員會于2月14日召開會議,根據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和各方面的意見,對草案進行了逐條審議。財政經濟委員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司法部有關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2月19日,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召開會議,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2月17日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對草案再次進行了審議。
根據立法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列入常委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一般應當經三次常委會會議審議后再交付表決。此次草案二審之后,法制工作委員會還將進一步征求各方面意見,修改完善草案,保證民營經濟促進法盡快審議出臺。
“今年,黨中央召開的第一個重要經濟會議是民營企業座談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第一部重要法律草案是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釋放出一系列支持民營經濟的強烈信號,令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必將有力推動民營經濟大顯身手、更好更快發展。”審議中,許多委員紛紛表示,法治是民營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相信民營經濟一定能穩步前行,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轉載自《中國人大》雜志2025年第5期)
相關鏈接
推動法治化營商環境提能升級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臺州市人大常委會推動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以人大之“力”,助環境之“優”,促發展之“進”。
夯實營商環境法治“底座”
強化決定引領。出臺《臺州市人大常委會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定》,持續加以跟蹤監督落實,推動政府出臺《臺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政策25條》等政策文件,實現全市營商環境建設系統重塑、迭代升級。
完善立法保障。在推動企業發展方面,圍繞引導、激勵、服務臺州企業誠信立業、做大做強,制定出臺《臺州市企業信用促進條例》;在優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方面,吸收借鑒小微金改“臺州模式”,制定出臺《臺州市小微企業普惠金融服務促進條例》;在提升技能人才待遇、夯實企業發展人才基礎方面,制定出臺《臺州市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若干規定》。
維護法制統一。全面落實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制度,以立法監督助推政府依法行政,先后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公平競爭、涉不平等對待企業等主題的規范性文件專項審查,持續推進涉企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清理影響營商環境的行政規范性文件162件。
打好人大監督“組合拳”
監督推動法律法規落地。堅持與監督工作有機結合,先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等開展執法檢查,聽取和審議相關專項工作報告。
監督推動執法改革落地。聽取和審議“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工作情況報告,打造行政執法、行政訴訟、檢察建議人大e監督系列應用持續開展監督,推動完善“首違不罰+公益減罰+輕微速罰”的執法體系,有效解決“一刀切”執法、多頭檢查、重復檢查等突出問題,全市行政執法滿意度提升至98%。
監督推動助企政策落地。堅持組合式、閉環化、聯動型監督,以“專項調研+專題詢問+監督整改”的方式咬合監督鏈條。目前,監督推動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在加強企業預防性合規體系建設方面出臺各類合規指引28部,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全國首個民營經濟司法服務指標體系,設立46個商事專業“共享法庭”,市人民檢察院組建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民事檢察專項監督活動。
發揮代表“連心橋”作用
高水平開展代表活動。組織開展“萬名代表助力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專題活動,組織五級人大代表深入基層、深入企業、深入行業,收集意見建議3469條,梳理形成涉及政策落實、行政審批、涉企執法、中介服務等10大方面的問題清單,及時交政府研究處理,并做好督促落實。
高標準督辦代表建議。落實重點建議督辦機制,將涉企行政執法、企業合規建設等作為一類重點建議督辦,推動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科學引導企業依法合規經營。目前,臺州創新打造的“中小微企業數字化法治智檢和服務規范綜合標準化”項目,已經為全市2萬多家企業提供“法治體檢”服務。
高質量推進“四共聯建”探索。依托基層人大代表聯絡站,在全市范圍建立了“共享法庭”“共聯檢察”,已常態化運行。在溫嶺、仙居等地探索打造“共治警務”“共富法務”,形成系統集成的“四共聯建”模式,重點推動法律資源直達共享、矛盾糾紛及時化解。
(臺州市人大常委會監察和司法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