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列為2025年政府工作任務之一,就民生領域多項重點工作作出細致部署。
以民生為重,是激發創新活力的原動力。新的經濟增長點往往蘊藏于民生保障服務的有效供給之中。群眾對住房、養老、教育、醫療、出行等服務需求的增長,將促使相關行業創新求變、快速發展。民生保障服務需求的高質量滿足,還能夠提高群眾對未來生活的預期,激發文體、休閑、娛樂等領域的消費潛能,推動消費產品及服務實現更豐富有效供給,由此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良性循環。比如在浙江,“科技+養老”的創新成果正不斷涌現,持續釋放銀發經濟發展潛力。在一些養老機構和社區,智能養老機器人已成為老年人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以民生為重,是推進共同富裕的先手棋。低收入群體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點幫扶保障人群,推動更多低收入人群邁入中等收入行列是構建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社會形態的關鍵環節。加強民生保障服務,為該群體提供更多的防護性保障,將有力提高他們的發展能力和社會機會。普惠性的民生保障服務方式,讓改革開放成果為更多人所共享。比如,浙江省舟山市緊扣“基本公共服務均衡可及共享”,初步走出“以行政資源集約高效使用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優質共享”的新路子。
以民生為重,是密切黨群關系的黏合劑。緊密圍繞老百姓“急難愁盼”開展工作,從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讓更多“民聲”變“民生”,凝聚更多人心與力量。在強化民生保障服務的過程中,各級黨委政府應積極拓寬參與渠道和平臺,讓更多民眾參與其中,共同探求社會治理好法子。比如,杭州市推出集身份驗證、出行管理、小區通行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杭州小哥碼”,通過外賣小哥“亮碼送單”,破解外賣配送“最后一百米”難題,而且外賣騎手借此平臺還能參與安全隱患“隨手報”、文明風尚“隨手宣”志愿服務活動,傳遞社會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