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清晨,霞光盡染,微風輕拂,位于瓊海市嘉積鎮的紅色娘子軍紀念園裝扮一新。
曾記否,96年前的今天,椰子寨戰斗打響,掀起了全瓊武裝總暴動序幕,“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傳奇歷史由此鑄就;96年后的今天,修繕一新的紅色娘子軍紀念園開園迎客,翔實的史料、生動的圖文、恢宏的雕塑,萬泉河畔回響起中國革命和婦女解放運動中最為光彩的樂章。
隆重的開園儀式,交織著歷史的滄桑,匯集著萬千的感言,凝聚著至高的敬意,200多名各界代表從四面八方匯聚到紅色娘子軍紀念園,共同見證屬于中華民族的歷史榮光。
“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仇深……”少年們的合唱旋律仿佛穿越時空,在廣場上靜靜流淌。
禮儀臺上,65歲的馬世菊眼眶濕潤,幾度哽咽。這位老黨員帶著外婆的故事來到現場——1931年,她的外婆、時年21歲的王運梅在樂會縣第四區(今瓊海市陽江地區)赤鄉內園村參加了紅色娘子軍,和其他100多位女性成為紅色娘子軍的初始成員,先后參加了幾十場戰斗,為革命勝利作出卓越的貢獻。2012年,王運梅以102歲高齡光榮入黨,創下了中共黨史上年紀最大的新黨員的紀錄。
馬世菊輕撫著胸前的黨徽,眼含熱淚,語氣堅定道:“我從小聽著外婆的故事長大,現在,我要把紅色娘子軍敢為人先、不怕犧牲的精神傳承下去,不斷發揚愛國、奉獻的革命傳統,為祖國、為人民、為海南貢獻力量。”
紅色娘子軍紀念館前,一張張朝氣蓬勃的青年面孔向歷史訴說:今日盛世,沒有辜負紅色娘子軍的奉獻犧牲,沒有辜負瓊崖縱隊的英勇奮斗。
“我們要傳承紅色娘子軍的優秀品質,不斷開拓,奮勇前進!”嘉積中學高一學生劉米蘭道出同輩青年的心聲,通過參觀紅色娘子軍紀念館,她被深深地感動了,許下青春的誓言,要做敢為人先、英勇斗爭、信念堅定、忠誠為民的新青年。
瓊海市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部主任雷秀琴在參觀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她說:“她們用一生兌現了‘為黨的事業奮斗到底’的堅定誓言,我也將時刻牢記紅色娘子軍的大愛精神,貫串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始終。”
參觀完畢,許多人來到紀念園里的一尊名為《曙光》的雕塑前。這尊雕塑生動地刻畫了紅色娘子軍的形象,既有英勇斗爭的堅毅,又有春風化雨的柔情。
凝望《曙光》,時光仿佛在這一刻折疊。盡管時間模糊了歲月,但人們依然能看到紅色娘子軍的美麗形象,她們的芳華與山河同在,她們的精神與日月共存。紅色娘子軍的旗幟,將永遠在碧海藍天飄揚。
(選自《海南日報》2023年9月23日,有刪改)
賞析
這篇通訊以紅色娘子軍紀念園開園儀式為切入點,通過少年合唱、老黨員講述、青年誓言、參觀者感悟等多個場景,生動地展現了人們對紅色娘子軍精神的銘記與傳承。選文采用場景描寫與人物話語相結合的方式,內容豐富立體;同時借助《曙光》雕塑,表達了作者對紅色娘子軍的贊美之情。
思考
如果要以紅色娘子軍的故事為藍本創作一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你認為可以采用哪些形式和元素,既能吸引青少年的興趣,又能準確地傳達紅色娘子軍的精神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