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記憶中,煙火氣是家人做的一碗碗熱氣騰騰的圓子,是一句句寒暄的話語,更是一場場熱鬧的戲曲表演。①煙火氣滲透在每一個平常的日子里,帶給我溫暖與歡樂。
兒時,逢年過節,一家人必圍坐在一起,做酒釀圓子。我由衷地喜歡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的歡笑場面與一碗圓子甜絲絲的味道。現在雖然仍能吃到,卻缺少了一家人歡聚的樂趣。為了重新讓家里充滿過節的氛圍,我提出了一起制作圓子的請求。就這樣,我們每個人都分好了工,準備做酒釀圓子。②
奶奶圍好圍裙,拿出一個大盆,倒入一大袋糯米粉,并加入少許清水,開始用力和起面來。③面團在奶奶的手上十分聽話,不一會兒就成型了。
接著,媽媽和弟弟把一塊塊面團揉成長條狀。弟弟年紀還小,揉的時候經常粗細不均,媽媽就在一旁耐心指導。弟弟對揉面團這一任務樂此不疲,等把案板上所有面團都揉好后,仍眼巴巴地盯著盆子,渴望還有多余的沒有經過“摧殘”的面團。
輪到我了,我將揉好的長條面團放在案板上,切成一粒粒的模樣,然后倒入盆中,端給等待已久的爸爸。
爺爺從冰箱里拿出釀好的米酒遞給爸爸,爸爸在已經燒開的水中依次加入圓子、雞蛋、桂花蜜、枸杞,最后再加入一點點米酒,香甜軟糯的酒釀圓子便做好了。④
爺爺將盛滿圓子的碗端到早已坐在桌前的我們面前,笑著說:“你們親手做的圓子,來嘗嘗好不好吃。”雖然香甜的圓子被吃完了,但歡笑與記憶卻保留在我的腦海。此后的每一年,我們仍將分工合作,享受一碗碗美味的酒釀圓子。
吃完圓子,姑姑將我拽出來看煙花。⑤我感受到了這溫暖、鮮活的煙火氣,它充滿了大街小巷,滲透在平凡的日子里,給予我們最純真的愛與溫暖。
我愛這人間煙火氣。
①開頭過于冗雜,建議刪去“是一句句寒暄的話語,更是一場場熱鬧的戲曲表演”,使本句與下文制作圓子的場景相呼應。
②這里可刪去“我”與家人商量做圓子的過程,改為做圓子前去市場買食材,以體現集市的煙火氣。
③這里可適當增加對奶奶的語言、動作描寫,豐富奶奶做圓子的過程。
④這里橫生的枝節過多,影響了內容的表達,重點描寫一家人做圓子的過程即可。
⑤這里可適當增加姑姑帶“我”看煙花的描寫,以便更好地突出生活中的煙火氣。
病情分析
習作通過描述“我”和家人制作酒釀圓子的具體場景,展現了平凡生活中的煙火氣,但文中仍存在以下問題:
1.行文結構橫生枝節。作文場景過多,一家人分工合作酒釀圓子時,奶奶揉面、“我”搓面團、爸爸煮圓子、爺爺盛圓子;但中間又橫生枝節,增加了弟弟“摧殘”面團的細節,內容過多。建議適當刪減制作圓子的流程,聚焦制作圓子的細節。
2.人物描寫不夠細致。文中的人物描寫僅僅是簡單的情節鋪陳,建議加入人物的語言描寫、神態描寫等,使作文語言豐富且充實。